今天分享CFA协会全球理事,邵征女士的创业故事和换位思考。希望她的故事能给您带来启迪。
邵征,CFA
在金融界,她曾是知名国际投资银行家,是CFA协会理事会中首位来自中国的理事;作为电影行业的创业者,她的卢米埃影业有限公司开辟高端影院管理新模式,引进全球先进的放映系统,并打造了一个智能化的影院管理平台。
邵征与其先生胡其鸣2008年共同创立卢米埃影业,今年正好迎来十周年。目前,卢米埃在全国拥有近40家影院。在创立卢米埃之前,邵征曾长期供职于瑞信、摩根大通(JP Morgan)和迪拜投资等国际投行和基金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兼并和公司管理经验。她曾当选为CFA协会全球理事会第一位来自中国的理事。
胡其鸣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曾设计了安装在美国数百个机场的空中管制预警系统;因为出身电影世家,他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电影的市场化改革,并率先提出“票房分账制”的建议。
卢米埃影业在国内影院中以技术见长:旗下影院不仅率先采用全球数一数二的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系统,还拥有技术领先的Vista售票系统,以及RealD 3D立体放映系统、RealD“终极银幕”(Ultimate Screen)、巴可(Barco)放映机、高品质杰士(Klipsch)音箱、中影光峰ALPD®激光放映技术等全球市场前沿的专业设备和技术。
“我在手机上可以随时看到卢米埃全国任何一家影院的实时票房,甚至是爆米花的销量。”说话间,邵征打开手机展示卢米埃影业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卢米埃前期花在技术平台搭建上的精力和钱比较多,”她说。这在目前力求快速扩张的电影市场并不多见。
“我们使用专业的SAP财务系统,票房数据可随时导入,这样不会存在人为出错的情况,而且可以做很多大数据分析,如果有些影片成绩不好我们可以随时调整排片,对优化票房很有好处。”邵征对卢米埃的智能化管理系统颇为骄傲。
除了积极引入先进的放映技术,卢米埃还致力于推动电影内容的多样化。在放映主流商业电影的同时,卢米埃还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印度、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使馆以及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国际电影展,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于年轻导演的新作品,以及纪录片等小众电影,卢米埃也以长线排映进行支持,深受影迷青睐和同行推崇,并在2016年10月首批加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另外,卢米埃也在积极探索放映电影之外的其他内容,比如歌剧、音乐会、芭蕾舞和体育比赛等等。
从2017年数据来看,卢米埃先进的管理模式的确让其在全国诸多影院中独树一帜,其单银幕产出、单座产出、上座率和平均票价等关键数据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投资人转身成为创业者,邵征自身的体会是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
耐 心
很多人说邵征投身电影行业是因为她独具前瞻性眼光,但在邵征本人看来,还是运气比较好,“天时地利人和”吧。
在邵征早期的一篇署名文章中她将自己与电影行业“结缘”描述成一次偶然。在先生胡其鸣的影响下,她对国际上先进影视制作公司和影院的经营模式颇有研究。2007年,他们共同制作了《好奇害死猫》,该片在第二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拿下了最佳女主角的奖项。然而,在发行这个电影的过程中,她发现中国电影行业的基础设施-电影院-非常缺乏“当时全国大概只有3000多个银幕吧。而且环境和设备都很破败”。
然而“投行大腕”转型创业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立时迎来掌声一片,据邵征讲,2008-2009年在跟一些投资人聊起想做影院计划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个行业这么小,可能会死掉”,一些投资机构负责人甚至说“我有20年没进电影院了”,反问“现在还有电影院吗?”
邵征当时却更坚定她对这一行业的判断,她坚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电影院: “首先中产阶级有消费升级的需求,看电影有社交性,已经成为当前年轻时尚男女的标配,很多中老年人空巢之后也会慢慢回到电影院。其次,城市化建设带来更多的商场作为住宅小区的配套,商场除了购物之外,也向居民提供吃喝玩乐的消费体验,电影院是其中的标配。”
近年来电影行业的火爆验证了邵征的观点, 2009年10月,第一家卢米埃影城在杭州开业,正是《阿凡达》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的时候,由于影院开业时11个影厅都采用了全球先进的放映设备,在杭州掀起了观影盛况——当时在各大本地论坛上,有观众分享卢米埃的购票攻略是“商场10点开门,8点钟可以跟着扫地阿姨去影院排队”——说起当时在杭州引起的轰动,邵征至今仍然很兴奋。
与“牛气冲天”的行业现状相比,卢米埃的发展显得更加稳健——成立10年之久的卢米埃目前拥有近40家影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主要省会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中心的高端商场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网络。
“这个行业需要一些耐心”,邵征有她自己的思考:“电影行业目前增速比较快,有些热钱进来,但是大家不要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还是要关注品质和投资回报。”
通常新开一家影院,卢米埃要提前在商场规划设计阶段就和业主签订合同,业主按照卢米埃提供的图纸建成了毛坯房,交付给电影院装修经营,空间架构上要为电影院量身定做,这个基础无法省略。“有些人急功近利,为了追求增长,把已经建好的商场、餐厅、健身房改造成电影院,高度不够,银幕很小,甚至影厅里面有承重的柱子,观众体验不好,很难盈利,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热钱进来亏损的原因。”
卢米埃早在2008年签订的北京芳草地影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2012年底才验收,2013年正式营业,比预期晚了近3年。这些不可控因素干扰了邵征的计划,但并未影响她在影院领域深度布局。
在“品质”和“数量”之间,邵征从来没有过犹疑,投行背景造就的严谨风格让卢米埃成为国内影院里的口碑品牌。正如目前影视行业内评论一些“良心之作”时所说:“时间和心血从来不会被辜负” 。
在去年初于某经济类日报发布的署名文章《电影行业的价值投资》中,邵征对比了国内外影院投资经营主题的不同,将电影院比作一种特殊的零售业,用 “Retail is detail”(零售即细节)来概括影院经营,意在强调影院经营应回归服务业本质。
好 奇
邵征的每一步似乎都踏准了节奏,“金融行业从业者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她将这归结为一切的源头,“我们会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有探究的好奇心”。
邵征从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后远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MBA,全无金融学术及从业背景的她,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毕业进入摩根大通工作后,她决定报考CFA课程。
1998年,邵征在香港获得CFA特许资格认证,“利用在投行工作的业余时间,我在准备CFA考试的同时,也梳理并补充了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储备,确实受益匪浅”。在邵征看来,成为一名CFA持证人为她10余年的投行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脉资源。通过担任CFA协会的志愿者,她结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金融机构从业者,对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了解,让她更具全球宏观视角,借此开拓了眼界,扩展了思维。
在电影行业中她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充满好奇。从上游影视制作到下游影院终端,她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经常在各大媒体上发表对行业发展现状、难题、趋势等的分析文章。
如今卢米埃已成为定位高端、风格时尚的国际化影院投资管理公司,邵征又开始惦记“新玩法”:目前国内影院上映的影片每年约300-400部,在美国、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会有1000-2000部电影可以在影院上映。随着中国本土电影制作质量的提高,以及对外国电影的进一步开放,影片会更加多元化,未来影院终端最终会实现真正的差异化。以餐厅作类比,“现在我们修了很多餐厅,但是没有足够多的菜,每家餐厅吃的都一样,只有菜品足够丰富了,餐厅之间的差异性才能体现出来”,邵征如今面临的挑战是怎么在排片上树立“卢米埃风格”,巩固其在白领阶层打造的“时尚”定位。
“2017年国产电影制作有了长足的进步,《战狼2》达到了50亿以上的票房。同时,像印度电影《摔交吧,爸爸》,泰国电影《天才枪手》,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等非好莱坞“大片”都在中国取得了不俗票房。今年春节档期,全国票房达到前所未有的57亿,进入三月以来,电影市场更是活跃,除了主流国产片之外,不少国外的剧情片、艺术片,比如最新奥斯卡获奖片《三块广告牌》、《金钱世界》、《水形物语》等纷纷上映,并得到观众热捧。类似《芳华》这样怀旧的电影也把很多70、60、50后观众拉回了电影院。未来内容的多元化会给电影院带来更多的观众和收益。”
邵征的思维仍然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色中不断变换,“做企业与做投资不同,我们从微观感受经济的变化,而不是单纯看数据”。以前“少于1亿的项目都不看”的投资银行家,如今开始关注电影院的电费是1元还是2元一度。
对于这种角色的转变,邵征还是会不经意的流露出一些感慨:“做投行的时候,看过很多公司项目,投资人的视角是看数据,容易看到企业不足的地方;做企业以后才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要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我一直是在金融行业工作,不去参与实业的话,有可能还是会隔一层,就是不太能够了解到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邵征说,她也建议做投行的朋友们能够多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金融业还是需要坚持配置社会资源的初衷,关注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行业,如果偏离本源,最终也只能成为一种工具而已”。
舍 得
扎根于电影行业的邵征仍然时刻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的微妙变化,不仅是一个微观领域的创业者,还经常会用一个投行人的视角去观察,从宏观角度思考经济、社会的走向。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经济增长均面临挑战,人工智能或者很快将引发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她对此有些隐隐的担忧:“科技确实带来了很多(让人)幸福的东西,但是同时也对人类提出新的挑战,如果机器取代人工,那么失业问题怎么解决?” 除了担心,她还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总有些问题会困扰人类的发展,每一代人的挑战都不一样,我相信人类的智慧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继续向前走。”
在她的个人生活中,从投资人向创业者的转变同时也是一次艰难的蜕变,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在国际投行工作时,她接触的都是顶级企业的CFO、CEO,“金融是一个很高的平台,在那种工作状态中,人有可能会膨胀,后来自己做企业,感觉像是一种报应”,邵征笑言:“做企业更接地气了,伴随企业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对投资也有了更深刻认识,也是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
除了这种身份转换带来的变化之外,邵征感触更深的一点是自己越来越忙了,她与先生胡其鸣曾是圈里有名的高球夫妻,每年都会抽一些时间去世界各地的好球场度“高尔夫假期”。 “创业这几年球技退步很多,不过我有更多时间可以看电影”,邵征对此并未表现出太多的遗憾,反而对能够将看电影这种大众的“文化消遣”当成职业而感到开心。
十余年的投行生涯“天天在算着各种风险回报,操心着客户和投资人最私密的融资并购想法”,与如今“天天操心多少人看电影,什么电影大众会喜欢”相比,邵征表示两者都爱,但是毕竟头行能够服务的是少数人,而电影更是给大众带来快乐的职业。
“现在可以看很多电影,包括很少人关注的一些小众电影。”这是她认为最有意思的一点,“电影让我拥有不同视角”。
她最喜欢三类影片:有人情、寓意的剧情片;轻松搞笑、幽默的喜剧片;技术上有创新的科幻片。“但是我喜欢什么电影和市场接受什么电影不是一回事,我现在基本不参与排片,因为进电影的主要人群是80、90、00后,电影院还是要有尽可能好的票房回报。”这是作为“有情怀”的资深电影人对市场的妥协。
情 商
在CFA协会的志愿者中,总是有些优秀的年轻人向邵征请教如何才能获得职业上的稳步提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对此她并未明确指出过一条可供遵循的职业发展之道,而是一再强调情商的重要性。
在卢米埃的内部培训体系中,她也将对这种软实力的培养和考核作为用人的重要标准,邵征介绍,卢米埃影院的经理很多都是从国际连锁企业聘请的,这些品牌在培养经理人方面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他们培养的人通常情商很高,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要擅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比如协调员工关系,解决刁蛮客户提出的苛刻要求等,“这些能力不是书本上可以学来的,而是要靠实践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在人成功的诸多主观因素里面,智商因素大约占20%,而情商则占80%左右。
而如何才能培养提高个人情商水平,邵征也给出了她的一些建议:
首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中通常表现为就具体项目或问题向上司提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即便最后都不会被采纳,也可展示、证明自己在工作中的思考和努力。
其次,情商还表现为面对挫折时的应变能力。近20年来,地区性、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过多次,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正处于风暴中央,挫败感和压力邵征都曾经历过,面对困难她首先是把所有解决方案都试一遍,“解决不了的话,就看是否能绕过去或者跳过去,如果不能就接受现实”。
另外,情商很重要的一点是沟通,金融行业的压力无处不在,要学会遇到困难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而有机会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要尽量帮忙。
情商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应该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无论是市场还是社会总有些波动和风险,再周全的规划也可能会临时改变方向,所谓“知者善谋,不如当时”,邵征认为“不拒绝、不执着”,才有可能在未来动荡变化的时代里获得更多新的机会。
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CFA Society Beijing)是内地首家CFA成员协会(CFA Member Society),是由CFA会员为主体组成的金融专业人士社团。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植根于本地超过一千名CFA持证人和四万余名CFA考生,是首都及金融人才工作的重要平台,协会通过汇聚高端金融人才,加强国际交流,为首都加快建设金融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END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ID:cfabeijing),联系方式:info@beijing.cfasociety.org,泽稷网校微信公众号CFAer(ID:CFA-CHN)获授权转载推荐 ,编辑:lililuo,泽被天下,稷往开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需自行联系授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微信号:374208596!加CFA全球考友群@CFA主页君微信号:37420859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