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1951年的春天出生。她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原地区的一个小城市边的一个农民家庭。她是这个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上面还有两个大她六岁和两岁的哥哥。
外公按照族谱给他所有的孩子中间字都选了“海”,妈妈因此得名“海琴”。其他舅舅姨妈们或取名“海安”“海迁”“海秀”“海龙”“海云”……
妈妈兄弟姐妹众多,外婆一辈子连续三十几年时间生养了九个孩子,六个男孩三个女孩,而且全部都成人成才。最小的舅舅跟大舅家的儿子一样的年纪。这个数据在那个时候很让人惊叹和佩服。
妈妈排行老三,是女孩中的最大的,还是承担了长姐的很多责任,从小就会给兄弟姐妹们做衣服和织毛衣。但是妈妈坚持不教我这些,她说那时候日子不好过学来是省钱的,我不必为难自己太辛苦。
根据妈妈回忆,她从小一出生就跟着她的爷爷奶奶在河南南阳周边的村子里生活,一直到小学二年级。然后就跟父母去甘肃银川下面的武隆生活了四五年,上初中才回来。为啥?因为外公的工作,外公是开汽车的,除了没在河南家乡工作过,一直在外工作。外婆带着小的都去跟着外公,外公去哪一大家子都去哪里生活。
这里必须说说外公,外公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和蔼通达的老人,据说他小时候,大概七八岁左右,在村子的地里捡了三块大洋,自己没舍得花,谁也没说就去了村子里面的私塾交了钱,上了一个月的课。认识了一些字,机缘巧合,参加革命,学会了开车。从此一路跟着部队走。后来新中国成立。国家军队整顿,把他们都转为中石油企业员工了。
妈妈的一大家子就跟着外公跑了中国大半个地方。妈妈说去过西安,去过银川,去过宁夏,去过青岛,去过昆明……但是还是觉得家乡最好。
外婆是地道的勤劳操持家务的农村妇人,烧的一手好菜,脾气很好,我的记忆中她永远都不急不躁在厨房忙活。
妈妈一家人口众多,外公业务能力强是全家的大树,外婆勤劳脾气又好,在这个开明而又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妈妈性格温柔不急不躁。但是1951年新中国刚成立,物质资料短缺,一直到1962年前后,中国又出现粮食危机。妈妈从小就深知节俭和努力的重要。
由于小学二年级才跟父母一起生活,妈妈说一辈子对父母尊敬大过爱,妈妈从来不会在父母面前撒娇,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妈妈常对我说,小时候跟父母和兄弟姐妹待在一起的时光是多么令人怀念啊。我知道说这话的时候,她一定是想念我的外公和外婆了。
这里还必须介绍一下我的老外婆,是外公的妈妈。她不仅带大了妈妈,她还带了我一段时间。到了后来她都九十多岁了,我那会才上小学,那时已经有些糊涂了,记不清人了。每次她看到我就问我是谁呀,我说我是航航,老外婆每次都偷偷给我拿糖吃,看着我吃她最开心。每次弟弟去外婆家遇见老外婆,当他说他是文文时,每次老外婆就拿起拐杖要揍他(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老外婆一直以为弟弟是外来的孩子,来我家抢吃的,所以不喜欢他,一见面就要撵他走)。很谢谢她,她让我们母女两都受教于她,哺育了我们母女两代人。
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妈妈很单纯,日子一天天认真过,一转眼妈妈就长大了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