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接触的情商管理的课程都是提倡大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想我们要重新来纠正一下,我们来重新梳理一下关于情绪的那些事儿。
情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是“有情”,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亲情、友情、爱情。学佛,是由众生来学,是由凡夫开始的。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以智慧来指导情感。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中没有“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
菩萨也是多情的,只不过佛菩萨那叫慈悲,是慈心+悲心的多情。
何谓慈悲?“慈能予乐”,想办法使别人快乐,并且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悲能拔苦”,时刻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别人的痛苦。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
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情绪的分类,我国古代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惧七种基本形式。现代心理学一般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可以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至于关于情绪的词语,那就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
为什么让大家了解上面这些呢,是想让大家先平和的接受自己总是有情绪这件事情,然后呢清楚的知道情绪是这样划分的,我们只有认识它,了解它,才能熟悉它,然后我们才能与之和解,找到相处之道。而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起来的,因为你的痛苦、幸福都是通过你的情绪影响和表达的。
那么接下来就很简单了,我们很容易的就把情绪分类了,你要时时刻刻的去观察你的情绪,不好的情绪好的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你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不要去克制它,只要去了解、明白、看透穿透它,自然而然您就可以照亮它,照亮你的人生。
有一个规则大家要牢记,好的情绪你可以分享,坏的情绪你首先一定要学会忍隐,但忍隐后一定要自我反省和自我观察。
这也分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层面的,二是行为层面的,心理层面你要意识到你所有负面情绪如果通过行为影响到他人,你的行为就是自私的,我们特别容易忽略的就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爱人,孩子,我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既然是我们去亲密的人,就理所当然的应该要理解我,包容我,甚至包容我的坏情绪,你要知道这将会为你们关系的破裂埋下最严重的的隐患。没有人有这样的义务,来承接你的坏情绪,因为所有的人都首先是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即使你们有婚姻、母子、父子这样的契约存在,因为每个人尽义务和责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所以,只要你分享了你的坏情绪,不管对象是谁,你的行为就是自私的。
我们再来看看,坏情绪背后是什么,也就是坏情绪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你一旦有了坏情绪,其实就是你的智慧和能力局限性的体现,肯定有你处理不了的事情,这里同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有你处理不了的事情,这是你办事能力上需要提升,比如:事业不顺、合作谈不成等等;另外一个,就是你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缺乏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没有朋友、没人愿意和你多沟通等等,包括你与亲人之间也沟通不好。
这两方面又可以归总到一个源头:就是你的智慧不够。
其实当你有坏情绪的时候,你是无助的,你无法冷静和理性,所以你很容易就陷入到问题里面,而无法也不愿意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又会因为你的情绪制造了新的问题,这是个怪圈,你必须要立刻停止它。这个很好理解,举个例子,你工作不顺利,今天有个合同没有搞定,你很郁闷,带着坏情绪回到家,你爱人并不知道,跟你说了说家里的事情,这样就引发了你情绪的爆发,你们吵架了,夫妻冷战了,你看你又制造了问题。但实际上你情绪的爆发是白天合同没有搞定的情绪的延续,这时恰好你的爱人出现了,你借题发泄出来了,又有麻烦了,你的情绪就更加的坏,然后第二天带着更糟糕的情绪上班,合同就更加搞不定,你看这是个能够把人打垮的怪圈,不是吗?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呢,需要我们可以敏感的捕捉自己的情绪,一旦发现是坏情绪,立即想为什么,一定是想自己的问题哦,多数都是自己对某事或者对人生无能为力的体现啦。然后冷静下来,接受现实,开始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同时要记住一个常识,解决问题是需要时间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遇到坏情绪,同样的对待方式,检讨自己,并立即踏上解决问题之路。这个循环就是个良性的把你带上提升之路的循环。
那么我们需要知道情绪也分坏情绪和好情绪的,情绪同样是个中性词,你要很清楚的觉察它,找到与它合适的相处之道。
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所有的原因都要从自我身上找,人类天生有个傲慢的心理,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无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然后自私也是我们的天性,所以我们总是将坏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你会说,医生说长期生闷气会得病,你看多自私,为了不得病就伤害别人吗?而且你用你的坏情绪伤害最多的就是你最最亲密的人。你为什么不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涵养,提升自己的智慧,让自己不生气呢?你为什么不要去攀比,有个知足常乐的心态呢?你为什么不用酝酿坏情绪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本书呢?你为什么不用关注他人的时间和精力多多的反观、反省自己呢?······
诸事不顺,反求诸己!你所有指出别人问题的言语和心思都只能证明你自己无知罢了!也不要说爱,因为我们的爱是有前提的,真爱是你爱对方不是为了让对方爱你,你爱对方不是因为对方的表现好,你为对方付出,不是因为什么而付出,你就是爱对方,就这么简单,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这才是爱。所以我们都不要轻易说爱好吗?
包括现在在这大放厥词的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