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成为一名业余的写作者、小红书博主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时间管理的紧迫性。生活被分成好几条线,而且这些要求输出的工作,背后更需要大量的输入来完成。
想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要阅读、做读书笔记,摘录金句,,积累素材。
想写出一篇有干货的英语学习小红书笔记,有时会觉得像重新学一遍英语,因为要自己注意方法论的总结,是否真的有效果的评估,不仅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更要站在读者、甚至教育者的位置。
此外,当然还有必要的工作和人情事故,这些都逼着我去学习时间管理。首选当然是高效能人士必备的待办清单。
看了那么多成功且自律的人士,在每天清晨或睡前。头脑清晰的写下自己的一日计划,再潇洒利落的逐一将事项划去,这样的生活,我也觉得自己可以拥有,甚至开始脑补我左手咖啡、右手电脑的时间管理达人形象。
然而,使用待办清单快2个月的时间,对我来说却是魔咒。早上起来看见一堆要做的事我会着急,晚上一看没做完的事又灰心。焦虑感成倍数级增加。更糟糕的是,有时索性一丧气,觉得自己真是没用,整个人就颓废了,干脆活计推到一边,安慰自己好好休息,精神抖擞的准备好,隔日再战。
这样的生活节奏必须要改变,事实证明,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不再硬逼着自己用待办清单指挥自己生活,转而用另外2个清单, 反而能帮我更好的规划一天,有序生活
一、完成清单
当你把TO DO 变成DONE ,用完成的事情带来满满成就感。其实就是转换了思维,用正向鼓励带来动力,我开始在日记里写下自己每天完成的事,发现不仅能带来成就感,还意识到其实我并没虚度时间。
有时候,可能听完一个TED很喜欢那篇文章,就趁听完的热乎劲儿背诵下来。也可能写作状态很好,原定的3千字写出5千。这样自然会耽误后续计划,但我依然在学习或工作啊,只要不是玩手机或刷剧,时间就没被浪费,这是每日完成清单带给我的鼓励,更让我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我还是会写待办清单,这是为了提醒别忘记要做的事,但我会把它写在便利贴上,贴在日记本上,一天过完对比下计划与执行有哪些不同,公平的评判自己是浪费了时间,还是灵活调整。
我们需要可掌控的人生,但不需要无法变通的生活,在完成清单中,我逐渐找到每天挑战自己多一步,进步多一点的愉悦感。
二、不要做清单
这其实是我偷来的方法,来自于《每天工作4小时》的作者蒂莫西·费里斯。他说过即使天性自律,他还是要面临很多讨厌的事情,比如做修改文章、回邮件这些枯燥工作。它们不算太难,晚一点也没关系,但一旦拖下去,就会影响后续的工作生活。这时候,他就会在显眼位置,大大的写下不!要!做!清单。
比如不要在改稿时吃零食或️可乐,否则没一会儿就发现自己正对着手机,边吃边傻乐。比如不要没事打开油管,实在要查东西,写下自己需要找的信息,并限定时间,完成就退出,否则多半会被那些可爱的猫狗视频,或是搞笑短片而吸引。
对我而言,我会用荧光笔写在便利贴上,基本是了解自己坏习惯的3-5个提醒,贴在书桌明显位置。
比如我会在写作时,提醒自己,2小时内别看手机。
在完成一天工作,需要调节到入睡前状态时告诫自己,别在23:00以后看剧,否则很可能追剧到后半夜。
还有,别在上厕所时刷视频,这种看似短暂的小休息,往往会从3、5分钟变成10甚至30分钟。索性利用这个时间,闭上眼睛休息下,让自己彻底离开屏幕控制。
人都会有惰性,幸运的是,成年人有自控和自我选择的能力,做个提醒,自己的一些坏习惯说NO,就能帮助我们行驶在既定轨道上。
用完成清单和不要做清单后,我可以每天6点起床,12点睡觉,在学英语和写作之余,还能保持1小时的运动和至少30分钟的阅读。而且,我不会再有被时间和事情追着跑的焦虑,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关于选择的一课,我会学习别人好的经验,但发现自己不适合就要及时调转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无论学习或工作的难题,自己才是最佳答案持有者
要记得,我们并不需要时刻过着鸡血生活,有秩序并可持续的人生才是理想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