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小学6年级娜与学校小伙伴发生了一些问题,娜有时会哭有时会不愿和妈妈谈及,对一个少女而言,她正与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做斗争时,她的妈妈却试图插手女儿的事,熄灭她的情绪,“明天我就要去学校找到那些坏孩子。我不许你这个不高兴的样子再继续下去,我要告诉班主任让她马上处理这件事。”
在这个案例后的讨论中,我们思考探索“可不可以不要去替女儿修正或改变她的各种情绪,而任由它的存在呢?”
有时被小伙伴排斥是我们交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会对我们好,或者喜欢我们,他们没有这个义务。我们没有权利控制他人如何对待我们。
但妈妈之所以不忍心见到孩子被孤立,是因为把他人的拒绝看成是在说孩子不够好,没有价值。
如果试着将两者分开呢?也许我们还可以借此帮助孩子辨别他人身上那些与自己合拍的特质,而不是教孩子为迎合他人而伪造自己身上没有的品质。懂得划清界限并远离不尊重自己的损友,发展健康关系。
这样的一次情绪体验带来的价值何其宝贵,当我们允许孩子全身心投入到生活的经历里,并觉察到自我价值并不是从朋友身上借来的,从而,孩子也更有力量面对关系中的起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