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我是心存敬畏的,在我眼里,柳比歇夫坚持56年如一日进行时间统计,这份对时间的执着足以赢得世人的尊重。
同时,我也是带着疑惑的,我在时间管理上走了很多弯路,我想知道是什么驱动着柳比歇夫坚持枯燥的时间记录?如此精细的时间统计为何会驱使他实现多领域的跨越?在不断的计划和复盘中,是否有被束缚的感觉?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点点揭开了心底的的答案,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点最深的感悟。
01 坚持源于长久的梦想
我断断续续地实践时间管理有五年了,发现自己每次时间管理中断的时候,往往处于两种状态。
阶段性目标实现后,总会陷入一段空虚,如参加完考试。
长期的目标,缺少量化和成就感,从而失去热情,又成为一个未完成的黑洞,如学英语。
柳比歇夫能坚持下去,源于1918年给自己提出的一生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
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才是真正的内在驱动力,无论是考试,还是学英语,这样的目标,都不足以支撑自己的热情。
没有热情的前进,就像鱼没有水一样,空吐白沫,只会落入失败的循环。
02 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
柳比歇夫,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在多个领域中都有独到的见解。
在现代社会中,他可能会被我们称为“斜杠青年”吧。现如今,知识爆炸,很多人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想尝试的路径也很多,“斜杠”也就越来越火了。
然而,对于柳比歇夫来说,看似跨学科的内容,如历史、哲学等,其实和主业工作都有一些联系。
他看似把很多时间放在书信往来上,但大量的书信也为柳比歇夫节省了时间,他经常把书信的内容直接搬进著作中,或者从中找到文章的题目。
就像成甲在《好好学习》中说的:“斜杠是提升认知深度的结果,而不是追求多元的结果。”
很多人对斜杠的认知,都是本末倒置了。
很多成为斜杠青年的人,只不过是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比方,一个公众号的写作者,可能练就的技能有内容制作、视频剪辑、排版、图片设计等,将“侦察”“设伏”“狙击”“围点打援”各项能力集一身。
围绕自己的主方向,才能延伸出更多的辅助能量。
03 自律是更自由的状态,而非抑制自由
很多人在时间管理中会陷入“计划太多-完不成”的怪圈,从而产生成长的焦虑,有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这就是缺乏对时间的敏感度,柳比歇夫是靠最初两年时间记录中不断调整和锻炼,才提高了对时间的感知度。
对时间计划的执行并非意味着不允许任何意外的发生。无缘无故,他也会忽然毫无计划起来,长时间驰心旁骛,忘掉了自己主要的任务。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不能说他是一个散漫的人:不管什么工作,一经开始,就干到底。
他珍惜时间,却不是把它当做工具,而且创造可能性。
就像书里说的,“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
这种自律,不仅带来生活上的自由,更能带来精神上的自由。“不管他被派到哪里,也不管他住在哪里,他总是生活得问心无愧,总是极端紧张地生活。”
他的幸福感,是由内而外的散发。这就是时间统计法的魔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