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顾名思义,指的是返回去思考。
我们通常把人们主动去思考过去做出的决策、对事物所持有的看法以及产生的感受行为成为反思。
提到反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罗丹著名的雕像“思考者”的冷峻脸庞,那个一动不动宛如打坐的尊者,他永远都在安静的思考着,仿佛思考就是他存在的一切目的。
作为艺术品来说,思考者无疑是成功的。但对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思考甚至是反思无疑是很难的,比如甚至很多人可能会说:
道理我懂,可我没时间反思啊。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创造性提出了一个“马赛克”式的反思法。
我们都知道,马赛克是用小片的石头或玻璃镶嵌而成的艺术作品,同样的,有人会在忙碌的事业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时间进行反思,就像创作“马赛克”作品一样,需要不断拼接各种细小的碎片化时间进行反思和思考。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已经很累了,在连轴转忙碌了一整天之后还要挤出时间来做反思?
借着一位高管的口如此回答:
人生就像冲浪,波浪带着我们前行。
大部分时间,我们不停地调整自己,努力跟上并驾驭波浪。可能这道波浪不适合我们,或者不再适合,可能前面就是礁石。
反思,就是思考这一类的问题。
这段话指出了管理者在百忙之中,仍然愿意努力挤出时间进行反思的根本原因:
1.反思很实用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反思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制定更好的决策。就每一天、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问题而言,反思都是我们的得力工具。
2.反思很深刻
反思能让我们深入去思考我们一直想追问自己的问题,比如:
我应该怎样生活?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怎么样才算是美好人生?
这样的反思会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领悟到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获得一套实用的日常反思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回望过去,我们才有机会在认知迭代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在漫漫生活中重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诚如古罗马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的著名随笔《沉思录》中所言:
在生活中保持全然的觉知和清醒;让每一个瞬间都无比充实;让每一个生命阶段都充满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