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改变自身的讨好型人格?这是我看过的关于讨好最好的观点。
----- 了解,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能改变,每次困难的时候,调节安放自己。 好爱自己的观点,真暖。
好好爱自己,才是对自己对大的善良。
感谢
[东方明见心理]
人间的生命再卑微也值得尊重,助人的事业再平凡也值得追求!
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想问一下,近期怎么样哈~
关于讨好,我们之前邀请一位咨询师写过一篇文章,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事人说】 | 讨好,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当事人说】 | 讨好,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原创: 谭咏梅
见了一个抑郁症愈后的当事人,求助的问题是如何缓解自己的内疚感。他习惯在人际中付出,压抑自己、讨好别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像当事人这种习惯付出的人并不少见,还常常被我们认为是“好人”。
在他们的观念里,唯有如此才会被肯定和接纳。可以说,好人是心理创伤较重的人,他们从小缺失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为了被接纳和肯定强压着自己的需要去迎合别人付出、付出、再付出,以至于他们内心坚信唯有付出才能换来爱与接纳。所有的委屈和伤痛都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自欺欺人的视而不见。
为了获得那份关爱,只能强压着内心的需要去付出、付出、再付出,这付出的背后是委屈与伤痛。
可这和内疚感有什么关系?他们以付出者自居,价值感与使命感的来源就是取悦于人,因而,一旦没有把别人伺候好,使命未完成,价值打折扣,就会有深深的内疚感。这些内疚与无力,加上前面所说的这些委屈、伤痛都常年压抑在心里,憋出了抑郁,憋出了心理问题。
可他们不会明白这种讨好模式有什么问题,而只会责怪自己没有付出更多,没有做得更好。如果我们按照[心灵鸡]汤的一贯模式引导他们学会拒绝、减少付出,他们又会像个壮士一般摇摇头:“没关系,我是一个喜欢付出的人,我看得开,我受得了!”他强调他可以,可是真的可以吗?
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当事人:“如果你持续付出下去,会发生什么?”他终于开始了犹豫与动摇,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底线,不知道是否会崩溃——也许,会没事。”
当事人真的很有智慧,他说出了一个“底线”,这个东西很重要,也是他们时常会忽视的问题。这些习惯付出的人,底线不断被突破,以为自己什么都能承受,等到承受不了的时候已滑入了抑郁的深渊。
面对这样的当事人,一般我会引导他尊重内在的需要、表达真实的感受,并把自己当成他人,为自己付出,感受自己被“回报”的感觉。但随着咨询经验的增长,我发现,这个进展有些快了。当事人还没有意愿要改变生存模式,他们很难去聆听自己、拒绝别人;他们甚至是会恐慌,现有的讨好模式颠覆,新兴的“和谐一致”模式无从建立,他们要如何生存?
我们都在谈“拒绝别人”,谈何容易!
相信在成长中,这样的劝解已经让他们听得耳朵起茧,咨询师再这样说的话,他们可能直接关闭耳朵、起身走远。
于是,我换了个完全相反的说辞:“你的这个模式如果你认为挺好,那就继续沿用,没有问题!”他楞了一下,也许这是第一次有人赞同他的活法。
“只是需要认识自己的底线和承受力。”我继续说。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一杯水,这杯水在一次又一次的付出中逐渐减少,当能量见底的时候就再也付出不了“爱”与“暖”了。没有了能量也就没有了气力,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做不了——这也就是抑郁席卷的时候——抑郁是保护自己别再付出了!
那该做什么呢?全民热衷的一款小游戏“消消乐”都知道,玩久了、玩累了要补充“[能量药水]那我们也要补充能量——让自己的身心放假,暂时远离人群,远离事务,舒舒服服待上一阵后,能量得到补充。水蓄满后,再回去,又可以继续往外倒了。
能够学会拒绝和冷漠当然好,学不会也没有关系,定期调节就好了。一个与人为善、习惯付出的人,他习惯于满足别人,竭力去帮助别人。即使别人不需要他的帮助,他貌似什么都没有做,其实也在付出,他对其他人的尊重、体谅都是在付出。比如他想听歌,但考虑到其他人都想休息了,他就放弃了。这就是在付出!他在体贴其他人。可是别人知道吗?并不知道。于是乎就会觉得委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人家不仅没回报,人家竟然都不知道!所有这些付出都会消耗自己的能量,于是在他人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得了抑郁症,完后他人还会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你:你竟然抑郁了?!这对自己的再次打击与伤害。
习惯付出的人,在模式未改变前是可以定期躲起来疗伤,给自己充电。只有躲起来才有用,有人在的地方,就做不到不付出,时时刻刻都在考虑他人的感受,哪里可能为自己疯狂任性一回?如果他人给予回报会怎样呢?千万别!回报后他们会更内疚,会更积极地付出。只要不付出就好了,躲起来,不付出,就是对自己的最大呵护。
人格的成长是长期的事情,我们先从简单易行的着手。所以我现在的咨询,不再是急切地敦促来访者改变,而是做这两件事:一是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内心需要,二就是定期休整,每次在到达“底线”前做一个调节。模式不一定需要改变,模式也不一定能改变,每次在模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及时调节和暂时安放就好。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是付出者,他们的善意既是个人的需要,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如果剥夺了他们的善意,改变他们的风格,也许是更致命的。丛非从老师在近期的文中也写到:“不讨好,就是做自己。听起来,爽则爽已,可是会面临失去关系的风险。如果你承担不起关系破裂,承担不起内疚,那么还是继续讨好吧。因为内疚,比委屈更折磨你,更让你痛苦。”所以,习惯于付出、
讨好,也没那么糟糕。
当然,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再想优先考虑别人了,我们也会张开双手欢迎他们去爱自己和做自己!也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别人、爱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