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开始参加线下的各种学习分享活动,6月参加线上的网易云课堂的微专业学习,9月参加拆书学院的赋能班学习,2017年2月参加3.3计划,5月参加线上的李叫兽14天改变课程,嗯,除了运营的课程,大部分都没学完,有点浪费人民币哈~
安仔在企业内部做了五年的培训管理,又在知识学习圈混了两年,一直在对比2B与2C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求大家拍砖:
一、B端的学习,是为企业发展与绩效服务的,符合岗位技能提升的需求。而C端的学习,多是依照个人的需要与兴趣,选择自主性高。
在企业中,刚进公司要参加新员工培训,其中包括企业文化、公司介绍、专业技能等相关内容。对于业务人员,要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比如销售、产品、运营、技术等,有的是集中培训,有的是经验分享。对于职能人员,要参加职能部门的培训,包括专业技能(财务、人力、市场等)与职场技能(比如高效会议、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
在个人学习时,往往是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去选择的。比如最近刷屏的三联周刊,得到上的课程,还有更多的口语训练,美食教学,潜水拍照,书法练习等。市场上课程众多,内容纷杂不一,大家自主选择机会多,基本上想学什么都能找到对应的课程。
二、B端的学习,是理性付费行为,各种核算成本。而C端的学习,相对比较感性,愿意为了理想和情怀买单。
在企业中,年初都需要根据培训计划制定预算的,一年也只能花费预算内的,即使浮动也不能超出太多。所以在举办每一次培训时,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讲师费等都需要仔细做预算,甚至要核算到每个人员的成本有多高。做移动学习时,有购买系统和租赁系统两种方式,购买和租赁系统分别多少钱,开通一个账号多少钱,开多长时间最划算,这些都需要培训部门做出合理的安排。
在个人学习时,考虑的因素不再仅仅是价格,理想、情怀、他人的评价等都会影响最后的购买决策。比如三节课的课程,一直是产品运营圈内复购率较高的,不仅是内容设置的比较实用,课程口碑也比较好,而且因为学习而建立的圈子,也让大家产生了更多的链接。像越蹭越热、3.3校友会等自运营的组织,让学员们找到了学习之外更多的可能性。只要能打动到每个学习个体,产生共鸣,就可能为知识付费,即使买了也只是为了缓解焦虑。
三、B端的学习更专业,受到行业、企业规模及业务场景等因素限制。C端的学习更通用,需要自己内化到实际的应用场景中使用。
在企业中,我们希望培训可以做到,拿来就能直接去应用。比如不同行业的销售有自己的话术,可以让没做过业务的人也可以跟客户去介绍自己的产品。业务团队也经常去总结一些成功与失败案例,试着让业务人员见到更多的可能性。在企业培训后,培训部门也会对学员进行绩效追踪,评估学习对业务提升是否起作用,该如何改善才能让企业发展更好。
在个人学习时,学的是通用内容,大家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将其内化并使用。举个例子,沟通技能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也是不同的。对于领导、同事、下属及客户的工作场景下,会从团队、业务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沟通达到共赢,而在朋友、家人、另一半的生活场景下,会从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沟通达到共赢。
四、B端的学习有明确的成长路径图,岗位晋升时可参考。C端的学习根据个人能力,建立知识体系结构图。
在企业中,会根据每个人的岗位技能,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公司职位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当然技能也会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当职务得到提拔时,能力也需要得到提升。无论是业务技能,还是经营管理,都是依靠大家学习之后,工作中不断实践来逐步提升自己。也足以看出,培训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发展和绩效服务的。
在个人学习时,不仅仅是学习简单的课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搭建知识体系。比如做运营的,除了要学习产品、运营,还可能学习心理学、沟通、结构思考、市场、商业等其他学科内容,把不同学科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跨界,更容易找到优势,培养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最后要说的是,B端和C端的学习虽然不同,但也不能说哪种方式更好,更适合自己。如果想要自己努力突破,提升自己见识,可以更多考虑C端的学习;如果想要在职场快速晋升,掌握并打磨所需技能,可以更多考虑B端的学习。当然,你也可以很牛逼的说,我能做到二者兼顾,那么请管理好你的精力与专注力,瞄准一个方向去深挖。
此文仅献给知识工作者吧,无论是老师,还是培训,希望都可以给你们一点小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