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呵,我这颗玻璃心

呵,我这颗玻璃心

作者: 简晰的园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8:17 被阅读0次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01

中午,工作闲暇,溜出公司,在附近商场的一家餐厅见到了久未蒙面的闺蜜。闺蜜的脸色不大好,脸上多了很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痘痘,黑眼圈也很严重。

闺蜜一直以来都是我羡慕的对象。标准学霸,在目前这个业内知名公司做图形学方面工作。闺蜜说她最近特别纠结,她本来在一个比较清闲的项目组,业内待遇优厚。前不久,跟她在一起关系比较好的同事跳槽了,破釜沉舟,放弃了公司的股票,去了另外一个城市。这个让她感触很深,深知不能在这样的项目上浪费时间,申请转入隔壁的成功项目。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如愿以偿。

事情到这里,就是一个勇于跳出舒适区,追求更好待遇和自我价值的励志故事。

新项目奖金丰厚,但是不止996的工作时长,使得这个项目的人员流动很大,没过几天,一个元老离职了,放弃了在闺蜜看来羡慕不已的奖金package,去了一个待遇差很多的公司。这个让闺蜜开始反思,为了奖金,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工作群里面永远不停地有新头像加入,老头像熄灭。周围的同事也一直在变,刚相处熟稔的人,没过几天,就吆喝着吃散伙饭。周围同事变动一次,就戳中心脏一次,让她开始怀疑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否正确。

一有风吹草动,我自草木皆兵。最后,让自己疲惫不堪的,不是工作强度,而是反复地自我怀疑。

02 

闺蜜的这种经历,我感同身受。我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场演讲,在筹备阶段,经常会问自己,万一有人对自己讲述内容不感兴趣怎么办。这种喜马拉雅山猴子的心理暗示,会让自己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准备上。而在演讲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人在打瞌睡,或者是在玩手机,会给自己很强烈的挫败感:果然,自己这场演讲搞砸了。

“吾日三省吾身”,是一项传统,也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但是“省”本身,是建立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之上,众多儒学经典,给世人一个标尺,来指导如何行事。古人按照这些规范,时时反省,来淬炼自己的心灵,最后达到能够从心所欲,却不逾矩的境界。  

自我怀疑则不同,玻璃心的人,往往并没有这样稳固的自我评判的标准。价值观建立在当代的成功学和别人的眼光中。

作为一名踏在80后尾巴出生的人,赶上了中国最汹涌的一波生育潮。普通家庭成长而来的孩子,从小评判标准就比较单一。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次不是一个坎儿,一次失误就能导致偏离家长既定的成功道路。

如果你足够聪明和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211,985,但是毕业之后呢,在一个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攒够一套房子首付的城市,每一口呼吸,都感觉到鼻腔是焦灼的。你在拼命奔跑,努力使自己不被碾压在城市发展的滚滚红尘中,却从周围的喧嚣中得知,同一条起跑线,有人却已经到达了你这辈子都可能企及不了之处;路上或许会有同伴,谈笑风生后,在下一个路口,他可能奔着另外一个方向呼啸而去。于是,你开始焦虑,“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决定你是否成功”,你思索许久,决定在晚上也要奔跑,毕竟,没有见到凌晨5点的城市,算不得成功人士呢。你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这双跑鞋是不是合脚,别人选择的那条路会不会更加平坦,你开始频繁换鞋,决定追寻别人走过的捷径。

你认为你自己的价值,就在每天12小时的伏案劳作中,在工资条后的几个零上,在工作伙伴羡慕嫉妒的眼光中,在冷冰冰的砖砖瓦瓦间。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反馈,就会陷入很大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

03

在《伯恩斯新情绪疗法》,归结了致人抑郁的认知扭曲。脆弱的玻璃心,跟其中的一些认知扭曲有关: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这是指你倾向于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你自己。

一直以来,我们评判成功的标准都很单一,不外乎收入,title,社会关系等。在单一的评判标准中,如果不能够在这些方面获得满足,则很容易陷入无价值的自我怀疑中。      

一个人工作朝九晚五,重复单调,收入经常拖统计数据后腿,难道就比知乎上工作两年,年薪百万的人没有价值么。换而言之,是不是就比那些奋斗在城市角落里面的务工人员更有价值呢?一个人如果罹患癌症,无治愈可能,那么是不是他的价值也可以归零了呢?

为什么我们要把自我价值的评判,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的眼光,交给焦虑的社会坏境?为什么,我们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就开始惴惴不安地等待外界能够给予我们期望的反馈,一旦没有,我们就开始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们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外界坏境给予的负面反馈,并不能动摇这个根本。而由此带来的负面情绪,也只是生理反应。

跳跃式结论。即便没有确定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会对事情作出一个消极的解释,武断地跳到一个不被周围事实所支持的消极结论上来。

我们的判断,通常需要一个锚点。如果经常揣测别人的心思,去做自己的决定,经常会南辕北辙,不仅仅方向错误,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挫败感。

就拿上文的演讲来说吧,如果有听众在打瞌睡。也可能是他昨天晚上没有休息好呢。换个角度来讲,即使是他不喜欢这场演讲,那又怎样呢?每个人都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个体,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喜欢自己,认同自己。

我们对事物,尤其是对于个人价值的判断,锚点应该在于自己,在于对于自我的深刻认识。以别人为锚点,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前提在于,首先,能够深入认识这个人,知道他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其次,他的认识能够正确。周围的人形形色色,我们根本没有精力去了解这些人,更遑论他们的认知正确与否。相比而言,认识自己,建立一个完备的世界观,知道自己的思维漏洞,更为行之有效。

04

在人生这场冗长的马拉松中,会有很多人擦肩而过。但是,能陪伴自己跑完全程的,只有自己。有人一骑绝尘,我们为他们鼓掌,当然,也可以选择像他们一样,努力前冲。但是,不要被速度绑架。我们在阳光中奔跑,在灰尘中奔跑,我们拿脚步认真丈量脚下的土地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所在呀~

相关文章

  • 呵,我这颗玻璃心

    01 中午,工作闲暇,溜出公司,在附近商场的一家餐厅见到了久未蒙面的闺蜜。闺蜜的脸色不大好,脸上多了很多小荷才露尖...

  • 这颗玻璃心我认了

    1.玻璃心但不代表不坚强,只是有颗敏感柔软的心而已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有这样一句话: “就算是再乐观,再不拘小节...

  • 我这颗玻璃心啊

    然后这一次又是一次失败了。演讲比赛色稿子准备了很久,想了很多词,改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去演讲,忘词了。不过我有了一...

  • 初恋这颗“玻璃心”

    昨天上午好朋友打电话过来,“你忙吗?有点难受!”听声音带着点鼻音,因为当时正在处理事情,只能在确定她正常以后告诉她...

  • 顺便这颗玻璃心

    顺便这颗玻璃心 当顺便成理所应当时,请别怪我的热情逃离了你的世界,也请别唤醒我,因为我们只能是熟悉的陌生人。 今天...

  • 击碎这颗玻璃心

    不得不承认,我的胸膛底下搏动着的竟然是一颗脆弱不堪的「玻璃心」。 与钢铁类似,玻璃也是在烈火中诞生的,却完全不具备...

  • 如何安放我的这颗“玻璃心”?

    前段时间,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同事的一句无心的玩笑,都让我纠结老半天。相比之下,我感觉自己活的太紧绷了! 一颗心,因...

  • 夏天,就爱这颗玻璃心。

    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双层的玻璃杯,带把手的那种,很“老干部”的造型,用了很久。有一天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回头一看,玻...

  • 无题

    似乎真的有一颗玻璃心,碰就碎成花,都不愿真心想,是啊,人各有命,各安天命。 真是苦了这颗玻璃心,碎成尘。

  • 长大,坚强,加油。

    有时候,自己就像种了一颗玻璃心,即使一句无伤大雅的话,也会击碎这颗玻璃心。一直小心翼翼,又难免碰壁,我多想自己无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呵,我这颗玻璃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o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