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的人物角色,他们的台词和场景,其实都有重现和反转。这么安排的原因是我想加强戏剧矛盾冲突。这本书虽然建立在都市言情的基础上,用悬疑推理的手法推进情节发展,但我想要表达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人类复杂的情感和对社会及人性,法治与科技的思考。善恶交替,动态平衡,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司徒和可儿,一个是姓,一个是名,他们就像人一样,需要有姓名,司徒之姓冠可儿之名,是我觉得最浪漫的爱情。如果司徒是恶的代表,可儿是善的表达,那么也表达着人类的善与恶其实和姓与名一样,是共存的,不是非此即彼。
带着姓名在人间走一遭,善与恶一直都在,关键在于你的信念。从名字的角度,其实有姓没有名的角色,在我看来,在当时的情景下他是恶的。有名没有姓的角色,他是善的。有身份没有姓名的角色,是这个社会身份应当有的态度。书里的情节具有戏剧性,读者朋友们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接触到。里面的每一件事,单独拎出来都足够摧毁一个人的三观,动摇一个人的信念,但是女主角就像开了挂一样,每一次都挺了过去,男主角也想中了咒一样,一直没被改变。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结局,除了男女主角光环加身外,我其实想探讨的是信念的重要性,对恶也好,对善也罢,执着的信念是持续作恶或者永久向善的动力。而这种信念,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态度的问题。信念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很难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在孩童时代就会被影响,所以家长的教育至关重要。家长怎么看世界,孩子就会怎么看世界,而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影响孩子之后的每一个决定和选择,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关键。
因为我本身的职业和工作环境,我会接触到大量的学生和家长,也看到学生的人生轨迹和选择的影响力,深刻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是指上了多少补习班,有多么显赫的背景,而是父母对待世界的态度,正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三观,这种影响力是切实可见的。于是我想写一本小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即大人对待世界的态度会塑造孩子的三观,这种影响力深刻且久远。但我不想只是说教或者案例分析亦或是提问回答,我希望读者有一种立体的体验感并理解这种关系,所以想到了写小说。
我和朋友聊天,聊到善恶,法治,国家,教育,科技,宗教等等,大家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见解,于是我想把这些逻辑梳理出来,用两个最极端的方式来展现思维定式的力量。鄙人拙见,欲通过小说,表达态度决定一切的中心思想,展现态度形成的根本原因,强调动机和行为的逻辑关系,并借由小说角色和情节的发展,探讨在社会上过去出现过,现在正出现和将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三次》其实是借由戏剧化的剧情发展探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科技进步人类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对于极端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做。人性真的经不起试探吗。可儿最后剪辑了证据,让自己入狱,她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司徒听了可儿的话,用了这些证据,他是善良的还是恶毒的。为什么司徒的离岛白屋,公寓,办公室,工厂都是白色的墙壁。一个恶人,为什么不喜欢五彩斑斓的黑,而钟情于五光十色的白。为什么同样是爱上了笑笑,王嘉疯魔了,大哥还有理智。王局,最后会自首吗。这些问题的探索都可以进行人物心理的揣摩,去尝试找到他们的动机和理解他们的行为。
《三次》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可能性不止一个。谢谢每一个花了时间看这本书的读者,感谢你们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世界很美好,只是人不美好,如果遇到了糟糕的事,那就做个好人,让自己配得上这世界。愿天下父母都能对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和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