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两件发生在今天的事情。
晚上,读书会的小伙伴们读完书回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去年毕业的年轻老师聊起今晚的收获,她说她很喜欢读文学书籍,很多外国作品的译本,她一读就能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作品,我听了不禁对她油然而生羡慕与佩服之情,另一个老师也不由赞叹她是“学霸”。
说实话,今晚这个小“学霸”的这句话还真的让我感慨。她来到学校才半年多的时间,通过平常的观察和接触,我感觉她不是一个细腻、温情的人,也不是一个具有书卷气的人,平时工作中的她,给我的印象更多的是性格大大咧咧、说话无所顾忌,对待孩子的问题有些简单粗暴、不讲究方法。记得刚刚来到学校的时候,她好像什么都不懂,我和当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还曾经就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找她聊过,给她支招,但是她似乎消化得并没有那么快,听过她的公开课以后,我也曾经非常细致地给她提出了很多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等的建议,但是她似乎接受得也不如我的期望。我们都以为这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
我发现她的另一面,是上学期末我查看年轻老师们的周记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周记很认真,更难得的是她的每一篇周记都有自己的思考,她会记录自己的工作,并且总结做得好的地方,反思做得不够的地方,还会提出改进的方案。当我一篇一篇读完她的周记,对比其他老师的周记,我感受到了她的用心,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认知的僵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方式,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也许这个孩子只是因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样的工作节奏,所以学习起来慢一点;也许是我的表达没有让她完全领会、消化,所以她需要时间去想去悟,去内化,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总之,因为她的周记,我看到了她的另一面,今天晚上,我又看到了她新的不同的一面。也许,接下来我还会发现她更多不同的面。
再讲第二件事情。
今天下午,语文科组就昨天和上午的两堂课进行了备课组的评课。今天上课的老师也是一位年轻老师,工作不到两年,平心而论,作为一个新教师,这节课还是有很多亮点的,但是因为是备课组的评课,而且我一贯以来评课都是以课为例对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自然在评课的时候就会谈亮点少一些,但是这个小姑娘自认为她的这节课上得非常好,甚至还颇有一些得意,因此在我评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耐烦,身子不停地动来动去,眼神飘忽,表情明显不悦,如果不是出于礼貌,估计她都会起身离开座位了。
其实她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来到学校一年多来,因为长相甜美乖巧,嘴巴也很甜,跟孩子们相处融洽,工作上也有一些方法,教学效果也还不错,领导非常欣赏她,多次在公众场合表扬她。只是领导不知道的是,我和别的同事还看到了这个小姑娘的另外一面:工作上有些取巧,善于做表面功夫,有些工作做得不扎实,常有不按时到班的情况出现,我曾经旁敲侧击地提醒过她,她总是用各种借口搪塞。也许听多了领导对她的表扬,她对自己的认识有了那么一点偏差,也许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才出现了对我的评课非常不耐烦甚至有些厌烦的态度。
所以,有的时候,不同位置的人看同一个人,看到的也许是完全不同的一面。每一个人都像一本书,是丰富多面的,只有不断地去阅读,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面。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警惕的是,千万不能因为只看到了别人的一面就否定了t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