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阅读规划:先谋全局再谋一域(更新中)

阅读规划:先谋全局再谋一域(更新中)

作者: 王孚林 | 来源:发表于2017-11-17 22:16 被阅读358次

    我浅谈一下自己对于阅读规划的浅薄经验。欢迎各位贤达指点与完善。

    我加入过多个微信群,此文的写作过程中很多思路来源于我请教与回答多位群友各类问题得到的提升。此文若是存在错误,责任在我,与他们无关。

    +++++章节索引+++++

    一、认知迭代过程

    二、通识阅读

    三、阅读方法

    四、使用自媒体

    五、接近知识上游

    六、跨越知识边界

    七、多维度思考

    +++++一、认知迭代过程+++++

    我在2007年到2014年底之前,沉迷网络小说;我在2014年到2015年,沉迷心灵鸡汤;我在2015年到2016年,阅读了国故学论文与随笔、西方哲学论文与随笔、西方哲学入门著作;我在2016年到2017年,阅读了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论文与随笔。

    我在2015年,觉得自媒体阅读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太慢,开始梳理学科分类并且定期阅读学科分类目录。我在2016年,阅读了几篇介绍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钱穆、余英时几位先生治学经历的文章。他们的治学经历给我很大的震撼,我又结合学科分类研究图书分类。我在研究学科分类目录与图书分类目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区分知识范围与边界的习惯。

    我在2016年加入过几个国故学、西方哲学、女性主义的微信群,看过很多狂热、反智、极端的言论。我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逐渐学会了对自己未知的知识与领域保持宽容与敬畏。

    +++++二、通识阅读+++++

    法兰克福学派的众多学者不断批判工业社会的工具理性泛滥,伯明翰学派的众多学者不断批判工业社会的消费文化泛滥。我觉得从人格完善的角度分析原因在于:过度的物质与消费对于个人与群体在价值观、价值来源、利益的支撑过于单薄,很难让个人与群体获得和健康与良性地发展。

    美学创始人鲍姆嘉通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知、情、意三个部分。他认为逻辑学研究知,引导人达到真;伦理学研究意,引导人们达到善;美学研究情,引导人达到美。

    对于我们来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是人格独立的基础。过于偏向于工具理性的人在各类环境中容易因为缺乏公共理性,不得不长期陷入零和博弈而无法自拔。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无言之美》当中曾经说过:世间事物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价值,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种不同的活动。这三种心理活动恰和三种事物价值相当。真关于知,善关于意,美关于情。

    我觉得我们的人格完善需要不断增加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理智求真,意志求善,情感求美。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的通识阅读必不可少。

    现代社会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知识生产越来越多,信息流动越来越快。我们除了人格完善,还需要有能力不断学习各类知识与信息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良好的职业发展。自然科学增加科学素养,社会科学增加人文素养,人文学科增加艺术素养。我们需要有效整合这些知识。

    +++++三、阅读方法+++++

    我对于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不合理之处请见谅。

    想要比较规范地学习一或多类知识,通常需要按照以下途径循序渐进地学习:阅读学科概论、阅读入门经典、阅读多本名家著作、研究主流学派的观点、关注大陆与欧美的学术圈动态、带着问题进行主题阅读之后再输出。

    想要比较规范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需要先了解学科分类目录与图书分类目录。我们可以参考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级学科与图书分类的多级类别,按照每个学科的畅销书、入门经典、名家著作三个维度制定自己的阅读规划。我们再按照自己的阅读规划制定自己不同阶段阅读的书单,这样有利于购买书籍、图书馆借阅书籍、主题阅读。我列出自己的阅读规划经验,仅供各位阅读者参考。

    1、定期阅读学科分类目录与图书分类目录;

    2、阅读学习技巧、阅读技巧、思考技巧这四类书籍并且坚持练习;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或多个学科,按照每个学科的畅销书、入门经典、名家著作三个角度制定自己的阅读规划,并且制作属于自己的书单;

    4、无论制定阅读规划还是收藏各类文章,先做好分类能够更加有条理;

    5、阅读书籍为主,阅读自媒体文章为辅,建议将自媒体当成自己筛选书籍与扩大知识面的方法;

    6、名家著作精读,畅销书泛读,加强自己的知识紧密程度主要依靠主题阅读;

    7、主题阅读选择一或多个学科的名家著作为主,学科关联性强的著作为辅;

    8、无法判断畅销书质量的情况下,参考阅读论坛与多个书籍销售网站的评分与评论;

    9、无法判断学术著作质量的情况下,检索作者的就学历程、学术研究方向、学术成果;

    10、碰到自己未知的概念,查询学术论文为主,查询自媒体文章为辅;

    11、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中频繁出现的书籍列入自己的阅读规划;

    12、阅读书籍与自媒体文章、与人沟通交流、写文章的时候,将模糊语言与精确语言区分清楚;

    13、我将个人的知识积累分为三个部分:知识框架、知识结构、知识体系;我建议不断修正知识框架、坚持阅读填充知识结构、确定关联性强与研究方向之后通过主题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4、论文写作与学习技巧两类书籍对照阅读;论文写作的书籍能够让自己更加高效地阅读知识上游的学术著作;学习技巧的书籍能够让自己更加高效地阅读大多数的畅销书与自媒体文章。

    +++++四、使用自媒体+++++

    我们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具备多类学科常识的情况下,在自己的知识框架内将各类常识互相迁移、对比、融合、证伪、证实所产生的效果将非常显著。我们至少能够在知识广度上面超越大多数人,知识深度还需要不断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明确的研究方向不断进行主题阅读并且输出。

    大多数自媒体目前不是获取优质知识的有效途径。自媒体人想要利益最大化,首先需要考虑如何给核心用户制造已经获得成长的幻觉。很多定位明确自媒体都存在相似的运营方式。自媒体人首先比较系统地学习一或多类知识之后,再通过各类渠道将这些知识通俗化。

    自媒体人根据自己观点并且结合粉丝留言与提问,寻找对应的学术论文进行通俗表达再加上一些营销技巧,普遍能够将自己的自媒体运营良好。自媒体人保证自己的自媒体新粉丝大于流失粉丝,普遍能够良好发展。

    自媒体人的订阅用户多了以后,通常会开发自己平台的网络付费课程。购买网络付费课程的用户若是想要深入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网络付费课程只是一条道路而已。工业与信息社会,知识与信息普遍泛滥。我们在图书馆、实体书店、网络书店能够挑选的通俗著作与专业著作非常多。我们若是只是想看看一条道路附近的风景,却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寻,很难看到更加恢弘壮丽的风景。

    我前两年阅读过多本书籍解读,我事后觉得:对照原书籍借鉴自媒体人的书籍解读方法,比只阅读书籍解读更加重要。

    我们很多时候容易处在知识生产链与消费链下游。我们接近知识生产链与消费链上游需要不断坚持从三次文献接近二次文献、从二次文献接近一次文献。

    我们阅读畅销书能够一天轻易超过二十万字,但是面对经典著作却一个月甚至一年都难以阅读二十万字。

    经典著作值得精读,读不懂的话,可以先阅读原著导读、原著解读、相关论文,最后再阅读原著。

    我们通过阅读经典著作获得认知迭代以后,碎片化知识与畅销书更容易与自己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

    我们对一类学科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方式寻找学术圈公认的名家。

    1、对方的著作被大量论文与书籍引用;

    2、学术圈在对方出生或去世逢五年或十年举办纪念活动;

    3、国内外存在多个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研究机构;

    4、国内外存在多本研究他们观点与思想的著作;

    5、国内外存在多本他们的传记;

    6、著名学者通常对一或多个学科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们普遍能够被很多教材与学科发展史记载;

    7、世界名著级别的畅销书作家,通常也能够具备以上的成就。

    +++++五、接近知识上游+++++

    一本书籍阅读完了以后,建议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关注这本序言、章节中、后记、参考文献当中提到的其他人。继续阅读他们的著作,这个过程中思考关联性比较强的几个问题。

    1、作者如何使用其他人的经历与参考文献将自己的经历、阅历、知识整合成原书籍?

    2、有哪些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

    3、有哪些自己觉得不足之处?

    4、同一件事情或观点自己如何表达与看待?

    5、试着将原书籍的作者换成序言、章节中、后记、参考文献当中提到的其他人,再试着对比两位或多位作者写作技巧、整本书籍结构、引用参考文献有哪些区别?

    6、阅读原书籍几位推荐人的著作与论文,试着研究几位推荐人为何推崇原作者的著作。

    大多数人若是不将这些梳理清楚并且形成自己的方法,思维方式容易停留在原作者的模式当中。大多数人使用类似的方法主题阅读两年之后,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若是依旧混乱,大致能说明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没有多大的增长。这种情况下若还想实现高质量的阅读,可能需要预约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鉴定并且治疗阅读障碍症。

    +++++六、跨越知识边界+++++

    任何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的研究都是需要跨越学科与流派再进行知识融合,要不然很难产生创意,更难向前发展。研究成果越在上级学科产生交融,造成的影响力就越大。越懒于思考与研究的人,越习惯使用简单的概念解释大多数问题。我列出自己的跨越学科与图书分类寻找参考文献的经验,仅供各位阅读者参考。

    1、先确定研究主题是否成立,初步成立的情况下,先细化成多个研究问题,建立分析模型;

    2、查找中国与欧美图书分类方法(筛选可能涉及的一级类别、二级类别、三级类别),细化分析模型;

    3、查找中国与欧美大学专业分类方法(筛选可能涉及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三级学科),细化分析模型;

    4、查找中国与欧美的硕士与博士授予点(筛选存在关联性的研究课题、必要的工具书、学者的治学历程、学术研究方法、优质论文、学术著作、学术随笔、知名学术期刊),细化分析模型;

    5、图书类别匹配对应的研究问题,学科匹配对应的研究问题,硕士与博士授予点的研究成果匹配对应的研究问题;

    6、确定各类参考文献的优先级,部分著作存在语言障碍的情况下寻找最佳的翻译版本。

    +++++七、多维度思考+++++

    认知提升、认知突围、认知迭代是很多网络知识社群众多群友的价值诉求。很多人产生这类价值诉求的原因在于期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很多自媒体意见领袖不断宣扬的结果。心理学、营销学、管理学的著作、论文、教授与学生的言论中提到认知的概念,属于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跨界之后产生的结果。

    没有自媒体意见领袖不断宣扬认知提升、认知迭代、认知突围的概念之前,很多人可能不会明确理解认知的概念,可能不会使用认知的概念去解释自己遭遇的大多数事物、规律、现象、状态。我们从多维度分析这类问题能够获得更加广阔与深刻的认识。

    1、自媒体意见领袖宣扬认知提升与认知迭代之前,大多数人通常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人文素养、思维方式、理解能力、软实力、想象力、价值观、世界观、观念、见解、认识……

    2、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在学术共同体还没有产生之前,大多数民众又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3、原始部落又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4、古希腊的民众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5、启蒙运动之前的欧洲民众,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6、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中国民众又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7、一九四九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民众又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8、人工智能普及以后,大多数民众通常会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9、科幻文学与电影当中,使用什么形式明确表达认知的概念?

    ++++++++++截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规划:先谋全局再谋一域(更新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ss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