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穿衣裳马配鞍,人才不济没得穿。老话说的不一定都对,但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从一个侧面诠释着装的重要。
提起穿着,让老年朋友心有余悸,因为他们都经历过,苦涩的日子,不堪回首。
有一个时期,与大家生活相关的物品实行供给制,布票就是其中的一种。
当年农村,政府有关部门,在每年的秋后,按人头分发布票,让大家购置棉布,添置衣裳和被褥。如果有的人家,该年有结婚或出嫁的子女,相对来说布匹用的多,作为家长,不能亏待孩子,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相互帮助。
那时候,小学生上学,特别是冬天,家纺棉袄棉裤,黑黄或青或蓝,条件好一些的人家,粗布棉衣外面套上外罩,孩子多的户家,就是棉袄棉裤,显得臃肿,活动起来很不方便。
冻手冻脚,数九寒天的一大亮点,更有一些人的面颊、耳朵,每年隆冬时节冻得结痂,留有疤痕,
记得上初中时,班里女生有一个冻脸的,该女生细高个子,模样长得俊俏,美中不足,面颊冻疮结痂,其漂亮形象大打折扣,我们男生背后叫她“烂茄子”,老师把我与她同桌,我心里好不愿意,看到她,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不自在。
有的人家孩子多,一家老幼的穿戴也是个问题。一个家庭妇女,忙活一家人的穿着不容易,有时候,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小孩子又淘气,上树爬墙,上衣的胳膊肘,裤子的膝盖处臀部早早磨坏,补丁随处可见。
有的孩子太调皮,衣服上伤痕累累,难为母亲,为怎样补好破烂的衣裳而犯愁。
小伙子相亲,虽然不像现在西装革履,但是也得衣着暂新合体,可那个年代,有的年轻人拿不出一件像样的衣裳,为了促成这难得的姻缘,借一件衣衫,把自己打扮的潇洒一点儿。
听发小讲过,邻居有一男性与他小叔岁数相仿,年幼时母亲过世,父子二人过日子,家中两个男人,穿戴肯定不行,因此,相亲时借了他小叔的一件白衬衫,可相亲过后,好长时间还不归还,他奶奶前去讨要,此人还穿在身上,弄得都很尴尬。
那样的日子已经过去,富裕的生活让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小康路上,五颜六色的服饰,彰显国强民富,从大家的穿戴可以看出,生活越来越好。
2021.12.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