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完《心居》,我从顾清俞、冯晓琴身上,明白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

看完《心居》,我从顾清俞、冯晓琴身上,明白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

作者: 兮言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2-03-25 22:36 被阅读0次

    《心居》开播至今,网络上讨论的最热烈,便是剧中角色的人设问题,尤其是两位女主冯晓琴和顾清俞的人设。

    这两者,是两种阶层的对比,也是两种身份的较量。

    只是,在看到顾清俞对待冯晓琴和施源截然不同的态度时,反倒让我们真正明白一个十分不堪,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那便是:富人才谈爱情,穷人只谈生活。

    这是展翔出局的原因,同时,也是顾磊下线的根本。

    01、顾清俞除了爱情,要什么有什么

    1943年,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的5级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理论。

    在他的5个需求层次里,包括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仔细想想,顾清俞需要的、想要的,都有了。

    除了爱情。

    作为一名在上海成长的新上海人,她有着不错的家庭环境,自己本身学历不低,是外企高管,年入千万。

    (补充说明:剧中的某个单子提成高达七八百万,一年自然不止一个单子)

    她思想上独立,骨子里清高。

    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职场,她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日子过的如鱼得水,唯一的不完美,是没有爱情。

    即便有土大款展翔的热烈追求,但她始终找不到一个合心意的男人。

    又或者说,曾经有个为她弹琴的14岁少年,入了她的梦,让她再也走不出那个名叫“施源”的男孩为她筑造的梦境里。

    施源是顾清俞的一个梦。

    不像是爱情,更像是年少时的惦念,否则,她又怎会在别的男人身上找影子?

    展翔的8年陪伴,抵不过施源出现的两个月。

    区别,就在这“需要”上。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施源跟展翔,没有任何可比性,聪明人都知道该选谁。

    即便展翔努力迎合顾清俞内心深处的那个影子,但展翔毕竟不是他。

    展翔不会说英语、不会弹钢琴,更不懂那个年代里,一个穿着白色衬衫,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书,嘴里说着浪漫英语的男孩,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常年住在黑暗里的顾清俞。

    在日常生活里,除了收租,展翔没法跟顾清俞有精神上的契合和共鸣。

    顾清俞有的,展翔也有,顾清俞想要的,展翔拼了命地学也够不上,一首小星星,展翔学了几年,也没学出个花样儿来。

    所以,在那长长的8年里,别说出局,展翔挨着局子的边儿的机会都没有。

    顾清俞找了一个又一个的“男朋友”,就是没有他。

    看得出来,顾清俞对“爱情”看得很重,往更玄乎的方面讲,她是把当年的光,看的很重,以至于在那道光(施源)出现以后,她就不像是她了。

    施源出现后,一向逻辑严谨,分析事情头头是道的顾清俞,慢慢地启发了恋爱脑的潜质。

    她生活富足,事业顺遂,求得不过是一可心人。

    施源也许是,也许不是。

    但对目前的顾清俞来说,他是。

    02、白月光没了光,施源还是那个施源吗?

    就目前放出来的剧情看,施源跟顾清俞之间,看似一切都好,但伏笔早就埋下了。

    施源本家,应该是世家大族,老上海土著。

    当年顾清俞家搬到上海,就是在施家租的房子,落的脚。

    那时候的施源,家世、样貌、文化文艺,样样都长在了顾清俞的心坎上。

    可14岁后施源家就搬走了。

    结合施源的描述,也就是他们家去了乡下插队,施源深受其害,以至于高考中睡着了没考好,最后上了个中专。

    【说明一下,按照年龄算,施源家在90年代去插队就是个笑话,知青上山下乡,那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早在80年代初,知青就基本全部返城了。电视剧不严谨,这种Bug,忽略不提】

    他的母亲,也从抑郁症患者变成了躁郁症患者,如今更是尿毒症患者。

    从天之骄子,到小小导游,这样的落差,施源也许早就适应了。

    但施源妈妈不适应。

    哪怕为了她的病,儿子除了当导游还打了几份工,哪怕儿子38岁了,依然没有女朋友,哪怕家里负债百万,她仍然清高地觉得,钱是俗物。

    20年后再见的施源,是什么条件?

    中专学历、国际导游,兼职工人、没房没车没存款,负债150多万、尿毒症老妈等着换肾,跟邻居莉莉暧昧不清,为钱假结婚两次,婚史难看。

    反观顾清俞呢?

    学历高,气质好,外企高管,能力也强,有房有车有钱。她在这后来的20年里,活的精致,潇洒恣意,完全是越来越好的样子。

    施源呢,他在这20年里,越活越累,基本上是从一个深渊跳入另一个深渊里。

    顾清俞嫁给他,等于是精准扶贫。

    两个人冲动之下的闪婚,后续是一系列的麻烦。

    施源的妈自视甚高,穷的叮当响却不妨碍她讨厌样样都比自家儿子强的女人,因为病了,未来她能作妖的地方太多了。

    跟顾清俞求婚,施源是一时冲动,他内心是自卑的。

    所以,两个人在他们的婚姻里想要和谐,势必都只能小心翼翼。

    顾清俞做任何事,都得放下姿态,照顾施源的自尊、情绪乃至婆家的刁难;

    施源本性实诚,但他在很多事情上,优柔寡断,一味自我委屈,成全母亲,面对顾清俞,自卑却无力改变什么。

    顾清俞嫁给施源,要担起的,将会是施源一家的债务我,他母亲的肾源费用,后续治疗,甚至更多。

    除此之外,还得因为施源母亲的病,对她的挑剔,刁难,隐忍退让。

    闪婚前后,顾清俞可以沉浸在爱情的小甜蜜里,但时间久了,她便会体会到生活的一地鸡毛和婚姻的不易。

    施源其实跟冯晓琴更像一类人。

    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但他们能力有限,爱情于他们而言,是奢侈品,消费不起。

    偏偏,年少时的纯纯爱恋,迷了施源的眼,他现在可以不顾一切,甚至在他母亲给顾清俞下马威的时候,跟他母亲大吵一架,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中年后的施源,他的日常,只剩下生活,而不是风花雪月,可此时的顾清俞,恰恰跟他相反,她要的,就是风花雪月。

    顾清俞爱的是当年的施源,却未必是现在的施源。

    尤其是在施源妈妈第一次见面就下了战帖的情况下,一时恋爱脑的顾清俞能体谅施源母亲的病痛,但她同样心高气傲,是做不来长年的伏低做小的。

    他还是会为顾清俞弹一首曲子,但他这道光,早就熄灭了。

    03、冯晓琴一无所有,只求好好活着

    儿媳跟女婿,于顾家而言,都是外来的家人。

    但在顾清俞这里,却未必如此。

    顾清俞用100万,用她弟弟的死,将冯晓琴死死地钉在了“外人”的位置上,生怕冯晓琴算计了她的弟弟,扶持了娘家。

    但她却上赶着将施源,甚至他家人纳入到自己的羽翼之下。

    施源是个孝子,所以他能做到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几乎不懂拒绝,不会忤逆他的母亲,不是妈宝男,却胜似妈宝男。

    【施源150多万的债务跟他母亲找肾源,后续治疗,这笔费用,怕是200万不止】

    顾清俞嫁了这样的他,自然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剧中有一幕戏,是她跟施源去买家纺用品时,刷卡的画面。

    当时镜头给了施源拿着的那张收据一个特写。

    那些家纺用品,随便挑挑,就去掉了一万多,也不知道,施源出国带团一趟,能不能赚到这个数。

    当时,为了照顾他的自尊,顾清俞刷了自己的卡,却还眼巴巴地解释“我的钱就是你的钱”,这种婚姻模式,本就自带雷区,只会加重施源的自卑心理。

    其实,此时的施源跟冯晓琴,没多大区别。

    原著中,冯晓琴乡下的那个“弟弟”,其实是她婚前生下的儿子。

    最新预告里,这个设定没有改,这是比较出人意料的。

    也正是因为没有改,之前顾清俞对她的所有防备,突然就变得合情合理了许多,冯晓琴的人设,也就更一言难尽了。

    人设如何,我们暂且不说。

    但冯晓琴背负的,是整个娘家,这就跟施源比较相似了。

    她从小城镇里来,到了大上海的第一件事,是想要找一张长期饭票,落地上海。

    顾磊娶了她,大有可能是娶了她整个娘家。

    先是妹妹冯茜茜,若是房子买成了,接着就会是老家的爸妈和弟弟。

    对于冯晓琴来说,活着,活得好,是件艰难的事儿。

    算计了顾磊,嫁入了顾家,8年的任劳任怨,却早就被顾清俞排除在外,若是改了原著的人设,我们还能说几句她的初衷不好,但不是不可原谅。

    可如今,乡下“弟弟”是儿子的设定没变,冯晓琴的8年,就变了味儿了。

    作为一个不被婆家接纳的外地人,作为一个希望未来更好,儿子更好的全职妈妈,冯晓琴明明没有钱,却想要有自己的房子,算过分,也不算过分。

    这个点,是比照目前大多数女性结婚要求买房买车的标准来说的。

    但冯晓琴为何是在嫁入顾家8年后,作出这样的要求,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冯茜茜。

    冯茜茜学历不高,来到上海,就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依附于嫁到上海,有大房子住的姐姐冯晓琴。

    顾家对冯茜茜的接纳,让冯晓琴意识到她还可以要的更多。

    于是,小算盘就为乡下的儿子盘算上了。

    她在顾家过得好,她就希望她们冯家也不错,她帮不了,她就算计着,可以从顾家的手指缝里,抠出一些来帮着。

    正因为如此,她比许多人艰难很多。

    按照冯晓琴的人物设定,她是安徽人,初中学历,小城镇里出来到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打拼,本就奔着找一个家境好点的老实男人过日子。

    不够独立,依靠男人,思想上,更像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所以,她可以在顾磊的要求下,辞职回家,照顾老人,爱护幼小。

    当然,这多少跟地域的极限性有关。

    她对顾磊,不是爱,而是长久相处后,衍生出来的亲缘。

    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想要过得好,往往得打断脊梁骨,放下姿态和尊严,在身后藏一把算盘去过日子。

    爱情,不是他们的必需品。

    可以想,不敢要。

    冯晓琴是穷人,跟她谈爱情,那就是扯谈,在她的世界里,只谈生活。

    如何才能让自己过得好,让家人过得好,是她优先考虑的东西。

    施源和她相似,但又不同。

    现在的施源,是没有高攀顾清俞的想法,但架不住他爸是有的,也架不住他自己本身的自卑心理在加剧。

    也许他以后会更好,也许,自卑心会勾出他的异心。

    还停留在努力追求生理需要的施源和冯晓琴,跟早就满足了所有需要的顾清俞,根本就是两个阶层的人。

    顾清俞可以憧憬爱情,施源和冯晓琴的人生,只剩生活的一地鸡毛。

    结尾

    富人才谈爱情,穷人只谈生活。

    这句话有些偏颇,但也的确是这么个理。

    人的确只有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才会去奢求高层次的东西,否则便都是拎不清的妄想和执念。

    人一旦想要某种东西,却始终得不到,心理上也就容易失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完《心居》,我从顾清俞、冯晓琴身上,明白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tj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