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境遇如何,始终保持豁达之心,容得下所有遇到的人和事。正所谓,眼宽能容世间事,心宽可谅天下人。
看懂苏轼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不过是能忍,能让,能原谅。俗谚说:“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懂得后退,凡事让别人一步,才能避免在琐事上消耗,专心赶路。
画家陈丹青有次和朋友在一个小摊吃早饭。店里伙计很忙,他们等不及了,便自己动手收拾起桌子。结果没过一会,来了位老头,朝他们大喊:我还没吃完,你们就把我的饭收拾了!
陈丹青说:要不我再给您买一份,给您赔罪了。老头却不依不饶:不行,我的心情被你们破坏了,你们要赔偿损失费。
朋友觉得荒唐极了,就要上去理论。陈丹青拉住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递给老头。等打发了老头后,陈丹青才解释说:“和一个蛮横的人讲道理,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争吵。
我让一步,可以让事情最小化,那为什么不呢?况且我们还要赶时间。”朋友听了,这才恍悟,点头称是。现实中,难免会有很多磕碰,或是言语中的冒犯,或是小事上的争端。
许多人觉得遇事只要自己不理亏,就一定要据理力争。然而过于斤斤计较,总是寸步不让,只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冲突中。
《菜根谭》里说,待人宽一分是福,处世让一步为高。让步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包容的做人胸襟,更是低头的处世智慧。学会在心中藏山纳海,少点计较,把更多时间和心力,花在更重要的人和事上。
能原谅,哲人贝尔奈说过一句话,最高贵的复仇是饶恕。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经历背叛,遭受伤害。
憎恨与原谅,其实不过一念之间。怨恨别人,只能得到无尽的折磨,放下别人的过错,得到的是心的解脱。
苏轼和章惇,年轻时本是无话不谈的好友。后来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两人逐渐走远。绍圣元年,章惇当上了宰相,上任后他开始清肃旧党,苏轼也未能幸免。
随着他发出一张张贬谪令,苏轼也一路向南流离,一家人妻离子散。苏轼六十岁时,章惇仍不放过,还将他贬到海南。
在当时,被流放海南这样一个外化之地,基本不可能活着回来。苏轼到了那边,也心如死灰,早早给自己准备了棺材。
曾经亲密无间的朋友,转眼就以死相逼,换做常人,早已对其恨入骨髓。但苏轼却没有。后来宋徽宗上位,章惇被罢免了相位,苏轼却得到赦免。
章惇的儿子怕苏轼报复,就写信向苏轼求情。收到信后,苏轼立即回复说:轼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字里行间,不仅毫无怨怼,反而还劝章惇照顾好身体。
历经命运浮沉后,对于他人施加的伤害,苏轼最终选择原谅,将恩怨一笔勾销。正如《了凡四训》里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过去的不妨让它过去,跳出了过往的恩怨纠葛,你才能享受当下的美好。那些陈年的伤痛,若是反复撕扯,只会让伤口日渐溃烂。
放下仇恨,卸下沉重的负担,其实也是放过自己。学会清零往事,用宽恕和原谅,赶走他人制造的阴霾,就能让自己的世界充满阳光。
苏轼曾说过一句话: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这一生,几经沉浮,但所到之处,却从没有恩怨是非,永远如赤子般活得通透。
所谓成熟其实就是看不惯的人和事越来越少。当你能包容的事情变多,内心就会越来越平和,能扰乱你心绪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人生也会越过越好。
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