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是1对1的语文课,有些累却又快乐。
教室亮着日光灯,我坐在板凳上,看着电脑屏幕,打开了word文档。这里全是我准备好的上课资料。
上课前,我从包里拿出了两张A4纸。这是给孩子准备的资料,已经打印好并装订在了一起。我递给孩子。那上面的内容,是两篇阅读理解,一篇文言文,都是我精心准备的。
这个男孩子上初二,中等个头,不爱说话,人挺老实,实验中学的,学习很自觉。他刚来那会,七十多分的成绩,陆陆续续上了一些课,成绩慢慢有了提高,连续两次月考成绩过了100,最高分114。真是感觉欣慰啊。我主要的讲课内容,围绕现代文和文言文。当然,还有作文。
我一边读,他一边勾画。勾画也是我的要求,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但凡老师关心孩子,都会有这要求。
以前,他自己默读,效果不好。他默读速度很快,有价值信息的勾画,少之又少。我尝试改变方法,自己多些辛苦,一字一句,慢慢读与他听,让他动笔勾画。
第一篇小说《母亲的宝物》,我读,他听。有时读到了关键点,我会做出提醒。比如,这里要注意勾画人物了,这里要注意提炼情感了。我反复强调动作、神态、语言等这五类描写,但凡看见了前面的限定词和修饰语,都要自觉形成情感分析的惯性,努力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哪怕开始时不准确,提炼错了,多了或少了,都不要紧。我们要有这种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我读完后又带着分析。一段一段,边讲解边勾画。一会功夫,我的嗓子便有些干涩,有些冒烟。
我把手伸进口袋,掏出金嗓子喉宝。打开包装的瞬间,发出了刺啦一声。趴在桌上的孩子,被这意外的声音一吸引,抬起了头,看看我的口袋。我也看看他,笑了笑,说道:“我要润润嗓子”
《母亲的宝物》主旨是母爱,属记叙文体。总体来讲,难度不大。唯一的一个难点,是最后那道赏析题,需要自己找句子,没有给区间,范围有些大了。
我告诉孩子,这题有技巧。你通读了全文,优先找有修辞的句子,这样利用我教的方法,按照套路答题即可。
第二篇是散文,有些难度。流程都一样,我先读,他勾画。我备课时,听一个老师介绍,一篇阅读理解,他也要读上二三遍,才能完全弄明白。
我备课时,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零度绽放》,读第一遍时,有云里雾里的感觉。读罢,大概了解了作者的情感,却又不能准确把握。后来,网课一位老师说了经验,读文一遍是不行的,要读上二三遍,情感才能准确抓住。
我的信心慢慢又恢复了,都是两个肩膀头抗一个脑袋,努力不一定都像王君老师那样,出类拔萃,到达金字塔的顶端,却一定能让你的教学,绝对拿得出手。
这篇文的分析,更是费口舌。文章没有事件,借助了好几样不同的景,勾连了具体的人,抒发作者的情感。这会,自己倒像个医生,一点点解剖。医生解剖的是病人,我解剖的是文章。
语文一对一,教起来也累,要读书,费嗓子。二个小时的时间,吃了三片金嗓子喉宝。
讲完了古文,正好下课。我把电脑和资料一一收拾好,孩子也高兴地站起身,向我挥手再见。我推开了门,走出教室,一径来到前台倒水,看见了程老师,简单寒暄后,离开了校区。
平安夜的风挺寒,吹在身上,冷不丁会打个哆嗦。大衣裹紧一些,踏着月色,走向停车场。上课虽说累,但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