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习使用第三法,特别注意表达和聆听的转换。复盘一下你运用的过程
运用第三法,是在双方都在问题区的时候使用的方法。第三法最关键的就是要了解彼此的需求是什么。
当我和孩子都处于问题区,我会先表达自己的需求,客观且不带指责,然后用倾听的方法,掌握到孩子的需求,并在了解孩子需求的过程中,倾听和表达适时切换。找到彼此的需求后,和孩子一起找到能够满足大家需求的方法,鼓励孩子去想办法,对每一个想到的方法评估可行性,直至达成一致,实现既不委屈孩子,也不委屈自己的目标。
2、在运用P.E.T.的过程中,你能区分什么时候聆听、表达,什么时候该给建议吗?说一个你运用的例子吧!
在孩子处于问题区的时候,我们要聆听他,看看产生情绪的根源在哪里;在父母处于问题区的情况下,我们要客观不带指责的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或是孩子主动寻求帮助的时候,还有我们在价值观上有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顾问法,像一个顾问一样,提出自己的想法,但不强加孩子采纳,是否接受孩子的建议是他自己的事情。
记得孩子小班的时候,一天早上说什么也不去参加学校的外出海边活动,我们抱着他聆听,他一直在哭,那会儿还没学过P.E.T,聆听的方式显得单一、笨拙,最后孩子终于告诉我们,他担心海里有大章鱼,因为近来看了绘本。知道原因之后,我们告诉他,幼儿园组织的海边活动并不是去水里,就在岸上,放心吧。吃过早饭,我们带着他,到了幼儿园门口,正好他们班出校门口,爸爸拉着他的手,一起走向队伍,小朋友们都呼喊他,老师也向他招手,结果他自己就跑了过去。
还有一次,孩子回到家说怀疑有个小朋友偷拿了他最喜欢的贴纸,他很不开心,打算明天找他谈谈。我问他:“看见那个小朋友拿你的贴纸了?”他说;“没有,上午我看见他走过我的书包位置,还看我笑,然后我的贴纸就没有了。”我和爸爸都觉得不能这样就断定人家偷的,这时候,孩子问:“你们有什么建议吗?”爸爸说:“你可以尝试对他说,我近来有个贴纸丢了,很不开心,不知道谁给拿走了,我很喜欢那张贴纸,希望拿走的人能爱惜它。这样说完,如果是他,他会内心自责,如果不是他,就当和朋友聊聊天,彼此不伤害,你也把话说出来了。”孩子通过后,虽然没说采不采纳,但是却说:“我好像不怎么生气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