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赛季的CBA比赛已经结束了,是的,易建联跟腱断裂了,很难过,保守估计都是恢复期在1年起。
但事实上,阿联也很幸运,因为他有非常庞大的球迷乃至政府部门在关注他和支持他,他得到应得的荣誉。
可是,其他那些知名度不高的运动员群体受伤了,谁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呢?各有辛酸,冷暖自知。人们只能记住第一名,而没有名次的那些会被逐渐淡忘。
每一场比赛结束后,网络屏幕上都会迎来一片片喧闹的声音,喝彩和谩骂声参差不齐。得到肯定和尊重的运动员会有苦尽甘来的成就感,而被批评谴责的运动员呢?承受着不应该承受舆论压力,我认为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有训练就会有受伤,对于运动员来说最大的伤害有两点:一是受伤,二是心理压力。
关于受伤,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训练状态下,30%的篮球运动员都会有过要休息个把月的大伤,脚踝、膝盖、背部、腰部、甚至头部都是潜在受伤部位。
继续拿篮球这项强对抗的体育项目来说,它需要力量和速度,需要对抗和平衡,需要跳跃和争抢,因此,不受伤基本是不可能的。
我们会发现,一旦运动员受了巨大的伤痛后,状态根本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只能咬牙闭着眼睛做康复,一天一天的撑过去,想象着能再次登上球场的那一天。更严重的甚至他们的运动职业生涯可能就在一瞬间坍塌了,所有先前的努力都化为乌有。
关于心理压力,除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外,还要带着不辜负教练和父母的期望,与其他队伍的竞争危机感,对挑剔球迷的无声抗议,因为我们一个不经意的尖锐话语可能就会刺伤他们。
曾经采访过一名CBA球员,问道:“你觉得他这场伤愈复出打的怎么样”。他回答:“我肯定都是说好话,因为他实在是训练得太苦了,不管现在表现怎么样,他都已经尽力做到了他能做的最好,篮球实力其实是有上限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是科比,有的人连职业都打不了,天赋占了很大一部分,其次才是努力。所以,我们运动员很少会去评价另一个运动员打得怎么样,因为大家都是苦过来的。”
作为单纯的球迷,我们只需要知道,一个球员打了30分钟,拼尽全力,和队友把比赛拖到最后时刻这回事就好。
而在这个运动员群体中,只会有少数人光鲜,大多数人辛酸,为了梦想,日复一日训练,一成不变的作息,职业运动员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取胜,所做的训练以及强度都会以身体最大能力极限为标准,甚至是超过。所以他们可以依靠的,只是不要受大伤,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超常发挥。
我们不是运动员,便很难知道运动员的苦到底有多苦,少一些谩骂多一些祝福,在运动这条路上,他们付出的全部、青春、自由,都值得被尊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