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小时没有说话。
我大概是病了,只是凭借着声音,还有交换过的物件,能证明的不过是那些一开始就明了的事,为何要苦苦等待呢?
我想着,我们可以热络地谈天,怕是过了时候了,我又变得伤感起来。发觉等待的日子十分漫长,那温柔的三月,竟数着日子度过,我大约,是太心急了,读一本书,就想参透人生,遇见一个人,以为就是一辈子,我所能预见到的未来,不过是脑海里不断演绎的样子,然而事实上,相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
那是我的奢望。最不该的,就是奢望,天天月月年年,都是可以这么过下去的,我一直劝自己,不要奢求,不要奢求,能够得到的,才是你的命啊。
而我,信命吗?
我们之所以遇见一个人,也许是命运使然,能够从中获取自己生命里没有的东西,就应该感到莫大的感谢与满足,而不是想要更多。人,是非常贪婪的物种,故需用天性良知来束缚,管住自己不应该有的欲望和诉求,以保证不打扰他人的生活,也不打乱自己的节奏——私以为,这是十分重要的。
我尚年轻,固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淡泊,也认为这样的心胸过早拥有了反而更加不利,人生体验在生命里,是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若缺失,那么会少了很多快乐,也会少了许多哀愁——不能为了避免花儿的凋零,而选择不去种花,月有阴晴圆缺,十分的人生里,若能有一二分的欢欣,大约就是极好的了。
我想,是因为我们会去铭记,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快乐易逝,因此始终记得。近日读杨绛先生的书,一个百岁老人的智慧在白纸黑字间娓娓道来,细细品读,跟着先生的思路思考,听她生活里的故事,同她一起怀念、叹息、欢喜、厌恶,再而发表自己的见解,也不怕先生的嘲笑,于我而言,确实是件愉快的事。
爱每个故事里传达的温度,有的炽热不已,有的冷也似冰,有的和煦舒畅,有的令人胆寒,在一个个人物事件背后,其中的兰因絮果十分微妙,这时的一粒沙尘,似乎都成了至关重要的存在。
从小到大也读过不少故事了,喜怒哀惧也都尝过,那些搅和在故事里的人、土地、建筑、物件,都成为了我生命里的一部分,难分难舍,才成今日之我。
我是病了吧。才会不断挂念,是不够理智,脑袋里一团浆糊,以至于时时算计着。表面波澜不惊的我,实则早已铺排了千万场大戏,奢望着现实能够如此这般,有那么点点相似。
终究是奢望了。
理性告诉我,随缘去吧,有缘,千里自会相会,既是有趣的灵魂,何怕找不见?也许是害怕错过,也许是遇见的人太少,否则,怎会如此碎碎念。
那么,便加油吧,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随风来去,把想吃想爱的事,挂在心头,悄悄安放,谁也不说,日复日,足矣。
平凡的生命里,安安静静地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