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换个形势跟你们分享这道江湖菜:太安鱼。
这是我所在的城市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的一道名菜。20世纪80年代初,它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坨坨鱼”。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的江湖菜!
太安鱼这道菜由民国十几年就入行学艺,抗战后在重庆大馆子做过主厨的师傅在太安掌勺时创新,传承给自己小儿子郑长春,流传至今。
这道菜的做法很特别:鱼切块儿,码盐,上料酒,紧接着勾厚厚的一层芡(四川人特爱的红薯粉)倒入高温的热油中炸,外酥,里面的鱼还是半生的样子捞出。
然后放入豆瓣,泡姜,泡萝卜,泡辣椒炒料,熬汤汁。煮开后倒入鱼块儿改用小火煨。10-15分钟后大火收汁,放入葱段起锅上桌。
这样一盘鱼,汤汁浓稠,鱼块包裹在金黄色的汁液里,看上去颇像酥肉,香入心脾。用筷子夹起来,送进嘴里,酥脆的外皮一触即溃,鲜嫩的鱼肉破壳而出,麻辣鲜香、层次丰富,爽到起飞的节奏呀!
泰安鱼并不存在太高的技术门槛,但其中的门道也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技术。
油炸是为了锁住鱼肉人天然的水分,这是保持鲜嫩度的关键所在。不炸就下锅煮的鱼水分很快就会跑掉鱼肉,要么又松又散,要么又老又硬。
而重庆这种特有的用淀粉包裹鱼肉进行油炸,可以有效的锁住鱼肉的水分,保持坚韧程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淀粉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就像酥肉,少了就炸老了。
油温也是非常讲究的,低温炸不黄,鱼熟透了容易老。还不脆!!
高温下锅,鱼则废。
泡菜也是这道菜菜的灵魂,而作为蔬菜基地的潼南,不缺上好的原材料,一般会选择辣椒,酸菜和萝卜,然后选上一个好坛子+井水泡上半年即可。
鱼的选材,也很重要。这道太安鱼只用花鲢鱼制作,实在没有才会选择白鲢鱼(很多城市没有卖吧?)。草鱼肉老,鲤鱼刺多味腥。
这道菜之所以说是太安镇的发家致富之路,全在于厨子郑长春的一个重大转型决定:竞选罐坝村村主任。
老爹光有梦想,也仅仅只是凭手艺扬名立万、造福家族而已。郑长春的格局高在:光会做鱼不算什么,还要把全村做起来,让全村人都发家致富。
然而,这个说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村主任,一干就是8年。从村主任到村支书,放下了手艺和生意,做到了让村里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但是,由于忙着村民们的各种致富之路的事情,“太安鱼”这块金字招牌却并没有用好,这三个字都被四川人注册了商标。太安鱼这道菜时至今日,也只是在小范围出名。
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一边是厨艺,一边是村干部,两难全。
如果有机会,你来到重庆,来我的家乡,我一定带你去这个镇上吃最好吃的“坨坨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