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一定要聚焦一个内容,确定一个方向,最好是你自己本职工作或者专业,因为你最熟悉嘛,当然也可以是你感兴趣的领域,而不是记录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没有指数级增长,先选一个专业的最少必要知识学起,减少初期痛苦。
布局和框架:先搞清楚三点:1围绕概念,把概念解释清楚,这个概念是什么?(比如注意力这个概念)
2用故事和案例或者例子去验证概念,把概念具体化。(你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相关的故事去验证注意力这个概念)
3举一反三,这个概念或者故事例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比如注意力不但可以用在学习,工作上,还可以用在生活上和兴趣爱好上)
具体写的时候,太长我们驾驭不了,写个2000字以内。
反馈很重要,因为没有反馈我们就是惯性地写,就像我们习惯去做某件事,没有别人点醒,那么我们是没有质的进步的,(我们群里的成员要超级重视起来,以后不点评我觉得有必要严格一点,我们不但要反馈,还要有针对性的反馈,比如他的文章少了一些这些情绪或者少一些例子啊,一定要说出来),不然我们写东西真的只是在自嗨而已,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反馈才能有所进步,并根据这些反馈要认真总结一下,那些对我们的文章有用。
这里有一点的思考:文章最重要的是内容好么?内容好是你的核心,但我有一点思考:比如郭敬明的书有很大意义?还是咪蒙写的东西很好?不可否认他们都很懂得人性,而且比一般人读的书都多,这也侧面反应了有人传播甚至比内容更加重要(所以标题一定要选好),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人们的注意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当然不是叫你做一个标题党,如果你的好内容因为标题不吸引人,他们等地铁的时候被人划过了,你说多么可惜啊?
写文章最好写一点情绪在里面,比如幽默,惊艳,兴奋这些正面情绪,因为这个可以有效增加传播,焦虑和恐慌传播很少,你的文章最重要是传播啊!而传播的有限途径是什么?各种流量大平台?其实是有影响力的人,比如你的文章被一个有1千万粉丝的人转载了,那么你获得的流量就是很大的,最核心是你的内容好到让那些名人,大流量的人去转载!
收集:当我们选定方向后,我们先入门那个方向的最少必要知识后,我们就搜索相关的专业书籍,课程(这个时候我们要做很多别人看不见的功夫才能写好文章)
案例和概念整理:我们不用每本书都看完,我们把当中重要的概念,相应的内容和案例拆解一下。
案例我们要呈现,我们解释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用相关的案例进行阐述,还可以搜索相关的图片,数据都可以,要精简!
我们可以把概念和案例放入到一个文件中,我们想用某个概念和例子就可以直接搜索出来了。
下一步是列大纲:(流程是概念和相应的案例呈现方式整理好之后呢,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概念来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你要列出大纲出来)
大纲:(通过这个分类过程,你就能分辨出来哪些是你的内容!一定要写的啊,要写哪些是应该要写的,哪个是可以写的,哪些是一定不需要写的,不要模仿别人的大纲,因为这样做就是不尊重你的时间和读者的时间,人家去买别人的书就行了,还要来看你的?就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通过这个过程,你形成的自己这个大纲的,最好是列成思维导图啊,然后列成思维导图,这样就会很清楚了整个体系框架,这个时候就很明确了,然后呢,你接下来写就按照这个所以框架再来写,这样你就不会乱)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以锚定效应为例啊,就是你整出来的框架,就是应该是这种样子,它会非常的清晰,这样你后面直接写的时候就好写,然后你看你整出这个框架,比方说想日常应用当中,他就关于无关数字的锚定,其实里面是有关于四个案例的啊,所以就是你这样给他排列出来,那后面你又有一个启动效应啊,其实就是针对这个锚定效应的,这个原因又进行了深度的一个分析,其实启动效应是嵌套在锚定效应当中的,所以这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一种相互的这种关系,你就通过框架的形式就可以给他列出来,就列框框架非常重要,你不要不列框架就开始啊,全部写,这样的话你很容易就写着写就写乱了,你很容易半路就放弃。
这个参考点和锚定效应,他其实他的这个在整个框架当中的逻辑关系啊,他其实又是处在处置效应啊,下一级的这种关系所以这个就是属于你进行框架结构上面的安排的时候,你一定要先把这个嵌套关系先搞清楚,然后你再写,否则的话,你写出来的东西你就会觉得没有逻辑,然后经常是啊,这边一下那边一下没有整个的逻辑嵌套关系,就是因为你前期没有做这种准备工作。
所以的话,你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哈,你整个大纲列出来之后,它是一层嵌套着一层,然后呢,嵌套层当中呢,就又会有相应的这个案例来对它进行支撑,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去写在这种情况,你去写,你就会发现,其实你要找这种并列递进转折关系就很容易找了,我最后再写的时候就会发现哈,很多的案例,我在最后成稿的时候就没有再用了。为什么呢,因为案例已经很多很多了,因为你在初期阶段已经整理了很多很多的案例,而当而在最后相当于你要组织整篇文章的时候,你会考虑到整个文章的一个结构,那这个时候你就会对案例进行一种筛选,有些你就不需要了,有一些案例可能就会觉得更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层层筛选出来的,它不仅是相当于是精华,而且这整个逻辑是非常严密的。
所以就这个过程,其实来来回回是整了好多次的啊,其实包括笑来老师他的书都是改了一版一版又一版,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其实这个过程你这么经历一轮之后,那对这个领域的东西的话,基本上就百分之八十九十的内容就都掌握清楚了,因为他中间的这种,特别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这种嵌套关系是一定要搞清楚的,以及相应的那种案例支撑,这样的话呢,你就可以把它相应的理论和他的这种案例结合在一起,对他理解更深,然后到后一步的话呢,你再结合,比方说其它书当中的内容啊,或者笑老师书单的内容或者实际生活当中的其他的那个例子,你就很容易的把其他东西往这个加,你有这个框架。
就是这样的话你就不会乱了,你在找资料的时候,即使看到了资料你会知道啊,无非这个资料可以放在这个框架当中的哪个位置,所以是这点,然后我看大家在平常在整这个搜集素材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方向性还不够明确,就是如果大家方向性明确一点的话,你就会发现你所有的这个资料整的它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然的话你即使整了你也不知道用在哪里,这样就会觉得很痛苦,就觉得好像是做了无用功一样,愚公移山。
流程是
1:确定一个方向 2:阅读相应专业书和课程 3:对概念进行拆分 4:拆分的时候各种配合,故事,案例,例子,图文,数据。5:把所有概念重新整理一遍,自己重新分类排列组合,这样的话你就会对这个概念和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晰,然后也会形成你自己的一个框架,而且非常的有逻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