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简史】中华历史成语典故集
【青萍文艺·以文话郁征文赛】情系百姓,造福一方

【青萍文艺·以文话郁征文赛】情系百姓,造福一方

作者: 百年yesuo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08:23 被阅读25次

    情系百姓,造福一方

    ——郁氏小人物乡镇工作二十年之路

    作者||蔡炯

    笔者与郁兰春同在余东土地堂长大,他的进步令人赞叹,我常说:郁兰春一个农民的儿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从土地堂走出去的第一位市机关干部,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小镇的群众也都这么说。笔者就先说说郁兰春担任乡镇领导近20年走过的不凡的经历。

    土地堂老街

    一、机遇让他成为国家干部

    郁兰春是怎么走上乡镇乃至市的领导岗位的呢?

    他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父亲是竹篾匠,给儿子传授竹篾手艺,并要儿子多学点手艺,就让儿子学修自行车,学了一年多时间。

    郁兰春乐于参加社会活动,曾在红光大队担任过团支部副书记、民兵副营长,他每天清早,组织土地堂两个生产队年轻人进行军训,晚上到乐平小学的夜校里,当扫盲辅导员,帮助不识字的中年农民脱掉文盲帽子。

    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了,当时才16岁的郁兰春被选为社教工作队队员,被分派到如皋高明公社刘庄大队工作,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分昼夜地工作,深入群众,访问调查,了解群众意见要求,摸清阶级队伍状况,做好材料,召开座谈会,解决干部四不清问题。社教工作使他在艰苦生活的磨炼中,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坚韧意志;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过程中,培养了亲民情怀;在调查研究中,学会了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

    后来郁兰春在红光大队组织成立了大队文艺宣传队,把文艺宣传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既在本大队演出,还到全公社各大队巡回演出,曾被邀到县人民剧院的舞台上献演,一个大队文艺宣传队走红县舞台,演出专场节目,这在当时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郁兰春担任过公社半脱产的文化辅导员、代课教师,曾被抽调到县门合事迹展览馆,当讲解员。

    在社会大课堂中,郁兰春承担过多种工作,使他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拓宽了眼界,增长了才能,为他后来担任更加重要的工作做了铺垫。

    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1970年9月郁兰春幸运地转为公办教师。同年11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海门县委在全县教师队伍中选拔第一批年轻干部,郁兰春脱颖而出,调至三和公社担任团干部,当时没有明确宣布为团委书记。从1973年8月到1983年12月整整干了10年时间。

    古镇风韵

    二、谁选择他当上领导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党抓农业,当时干部必须下去蹲点,带着被头、铺盖下去,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但是许多干部却是被头蹲点、帐子挂帅,没有真正的蹲下去。而郁兰春扎扎实实地深入到群众中,先后到快乐大队、斗争大队、兄弟大队蹲点,人在基层,心在基层,摸清基层实际情况,足迹遍及每块田块、每个角落,对各大队各小队户数、人数,有那些困难户都了如指掌。

    郁兰春在快乐大队蹲点时,大队需要选拔一位党支部书记,郁兰春经过考察,发现团支部书记尹汤发朴实肯干,为人正直,有培养前途,他就向公社党委建议培养这位小伙子,党委采纳了郁兰春的建议,将尹汤发提拔为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年10月,三和跃进大队党支部书记因犯了生活作风上的错误,不能继续任职。当时担任公社组织委员兼团委书记的郁兰春主动要求去了跃进大队临时兼任党支部书记,在那边工作了10个月,搞样板片建设搞得好,受到县委表扬。他在跃进大队考察培养人才接替,有两个人作为考察对象,原来党支部副书记宋圣荣,部队转业军人,素质好,默默无闻工作,干起事来走在前头,就提议推荐宋圣荣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后来,郁兰春又去三和公社西北片蹲点,担任片长,住在兄弟大队,在那边工作出色,接着又提拔为公社管委会副主任。郁兰春负责抓农业,他讲究工作方法,常常晚上召开广播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布置有关工作,由于讲得贴近群众,让人爱听,而且他办事雷厉风行,凡是会上讲过的,第二天必定一早就下去检查落实情况。群众中议论说:凡是听到郁兰春开广播会议,不可偷懒。

    1981年10月,公社管委会换届选举,县委派组织部顾培德副部长专程到三和公社主持选举,原三和公社管委会主任理当继任正职,但是三和有10几位人民代表联名提名要求把年轻的郁兰春作为主任候选人参与差额选举。当时,郁兰春还不是公社党委副书记,正职差额选举在海门历史上还从未有过。顾培德副部长说要请示县委,县委考虑到三和代表提议符合选举法规定,同意了差额选举。结果年仅34岁的郁兰春被选上,并及时被补任命为党委副书记之职。诚如清代郑板桥诗中所写:“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百姓冷暖安危时刻牵动着郁兰春的心,他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民解决疾苦,是老百姓把他推上了公社管委会主任的位子。

    三和领导班子在一起学习

    三、荣获记大功奖励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全党由主抓农业转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1983年8月,郁兰春被调入余东乡,担任党委副书记、经联会主任。郁兰春全身心投入抓乡镇企业工作,先是以抓老企业为主,郁兰春主抓凤城服装厂,以凤城服装厂为主导,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凤城服装厂发展得很好,在全县首屈一指,县委在凤城服装厂召开了全县乡镇企业现场会。

    由于郁兰春抓企业抓出成绩,余东要选拔第一把手,当时本来主要考察乡长的,后依据群众意见,组织上提拔了郁兰春。1985年6月,他由经联会主任提升为余东乡党委书记,1988年7月兼任凤城实业总公司董事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时郁兰春在实践中酝酿形成了对余东发展的三大构想。

    郁兰春与崔福兴(右前一)在新办企业工地向县领导汇报

    第一大构想:要让乡镇企业得到长足高效的发展,必须大胆使用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人才。

    郁兰春考虑到:凤城服装厂厂长刘玉清,把厂办得红红火火,在全县有知名度,就将他提拔为工业公司经理,后刘玉清又被组织上提拔为镇党委副书记。

    郁兰春在担任经联会主任时,曾跟余东运输站站长崔福兴一起出差上海,发现崔福兴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头脑比较活络,肯钻研,干事有一套办法,很善于跟大企业领导接触联系,尤其跟上海正泰橡胶厂党委书记关系好、联系多。郁兰春就找崔福兴商量,要求他利用上海正泰的橡胶资源优势,联办市场上畅销的彩色胶鞋生产线,崔福兴奉命白手起家,办起了中亚胶鞋厂,厂越办越兴旺,成为当时余东工业产值和销售量最高的企业,一下子挤进了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行列,若干年后崔福兴成了余东第8任党委书记。

    郁兰春发现志宇铜材厂副厂长王丽君年轻、有创新能力,就鼓励他到余东镇区新办一个企业,专门开发新产品,打出新品牌,王丽君不负郁兰春的厚望,研发出了高科技产品无氧铜管,办起了无氧铜管厂,当时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此郁兰春会同党委成员带上新产品向县委县政府报了喜。

    有了崔福兴的中亚胶鞋厂、王丽君的无氧铜管厂两家新厂的带动,新厂带老厂,老厂紧跟上。整个余东乡镇工业水平迅速由中等跃居全县第二名。

    余东凤凰亭

    第二大构想:保护开发余东古镇。

    顺应余东百姓迫切愿望,修复东岳庙这个余东镇标志性建筑,把运盐河改造成供游览的景观河,让它四通八达,修复南城门,保护和逐步开发余东老街。郁兰春坚持保存余东老街“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完整保存2146块街道石板,维护好长846米的街道,保护好保安桥、姐妹井、武进士故居、张氏私塾、范氏宅院等历史古迹。

    开发余东古镇需要大笔经费,途径有两条:一是利用社会、民间捐资,二是用财政资金。

    修复东岳庙有一定阻力,当时许多人受文革影响,对宗教持有排斥态度;同时修复东岳庙,需要大笔资金,钱从哪儿来?郁兰春考虑:只有依靠企业资助来解决资金问题。郁兰春加强建筑站领导,选用戴余坤进入建筑站担任党支部书记,选用施启龙为建筑站党支部副书记,在捐资修建东岳庙一事上,得到了多数领导的支持。建筑站承建东岳庙,首先修复了主要建筑大雄宝殿,东岳庙后改称法光寺。

    余东东岳庙(法光寺)主殿

    为了扩大余东在全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余东古镇形象。1985年春节前,在余东镇区主要路口,建造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凤凰亭,凤凰亭为八角亭,飞檐斗拱,顶部雕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春节前建成后,除夕前,引来名人题词赋诗,燃放鞭炮庆祝,郁兰春与崔立民合作创作歌曲《余东有个凤凰亭》和说唱《十唱凤凰亭》等节目 ,唱响到了海门三级干部会议上。

    由于郁兰春的坚持,现在余东成为海门唯一保留最完整的古镇,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第三大构想:根据财力办群众需求的实事。

    一是建造烈士陵园。为了纪念把热血洒尽在余东这块热土上的37位新四军烈士,1986年将原来民族英烈墓扩建重修,正面是一座高高台基,台基上是一座长方形墓身,台基后方是新立纪念碑,纪念碑上刻有由韩念龙同志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二是为了通拖拉机,建造了东南片和西北片的农村道路,让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泥路变成一马平川的用碎砖、煤渣、碎石子修成的晴雨路,在修造农路同时,与树勋乡联系,修建了树勋土地堂到余东之间的五谷河上的桥梁。一直到现在,走到这条路,人们就想起郁兰春。

    鉴于郁兰春在余东的表现,县委、县政府于1986年3月给了郁兰春记大功的奖励,整个包场区就郁兰春一人获此殊荣。

    四、四甲旧貌换新颜

    1988年11月,海门县委书记陈惠仁指派县委副书记胡海涛找郁兰春谈话,要求郁兰春到四甲去工作,可以由郁兰春选一名助手一同去协助工作。当时四甲镇情况比较复杂,合兴不锈钢厂出了事,厂长偷税漏税,厂面临破产危险,将影响四甲镇经济发展。当时,郁兰春也有些想法:在余东任党委书记的任期还未到期;余东事业正发展得红红火火;偏又遇上郁兰春父亲病危,因患白血病在余东医院住院治疗。郁兰春在父亲丧事处理结束后临危受命赴四甲,。

    一、四甲问题不少,原领导班子内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人心不齐;领导班子内遇到重大问题不能统一;原来党委书记对于合兴不锈钢厂等一些棘手的问题不能果断处理;上下级关系乱,未能理顺。

    面对重重困难,为了搞好工作,郁兰春深知必须用好干部。他首先依靠四甲镇老班子人员,因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二是依靠他带去的助手许贵春的支持;三是把原来四甲镇副镇长曹惠达利用好,他了解曹惠达干事有三斧头精神,有开山辟路的闯劲,要打开四甲的局面,还得用好他,就向组织上推荐曹惠达为党委副书记。经过一年的清理整顿,不锈钢厂的问题得到了有效处理,四甲经济步入正轨。

    二、办成全市第一家乡镇招待所。由于四甲是区的所在地,常有南通市、海门市的领导来调研,而没有招待领导、供领导休息的地方,郁兰春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四甲镇的招待所也就应运而生了。郁兰春把四甲镇政府里闲置的房子改造成招待所。既方便了在镇政府工作的同志的吃住,也让上面来的领导到此有了周到的招待。

    三、搞好拥军工作,改善军民关系。四甲驻有部队,但经过四甲部队的省道公路已旧,且弯弯曲曲,郁兰春决定为四甲部队做件实事,修造这条公路,但这条路属省道,必须要南通市委市政府同意。于是在春节前,郁兰春专程赶往南通,找当时的市委书记吴镕去请示,郁兰春不熟悉吴镕,他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家住余东,部队转业到南通市委办担任内务处负责人的孙锦贤,通过孙锦贤的关系,去拜访吴镕书记。郁兰春在孙锦贤的陪同下找了吴镕书记提出了修道请求,吴镕书记考虑后同意了这个请求。

    不久组织上将郁兰春调入市建材工业公司,担任党委书记兼经理。当时全四甲片就郁兰春一人升任市级机关干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郁兰春历经生活、工作的磨炼,才锻炼成长为好干部;“居官本为民,贪求非吾志。”郁兰春当官为百姓,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造福百姓,才成为百姓拥戴的好干部。

    “辛勤白发人,事业正年轻”现年73岁的郁兰春退休不退职,发挥余热,担任过海门市慈善会主任、现又任海门郁氏文化研究院院务委员会主任,为郁氏文化研究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精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萍文艺·以文话郁征文赛】情系百姓,造福一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yz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