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朋朋精选
《打破自我的标签》作者:陈虎平

《打破自我的标签》作者:陈虎平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0:34 被阅读0次

    内容简介:

        本书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人生和自我,是关于人生奋斗的理论分析,写给我本人,也写给想要改变自己、改变人生的有志青年,尤其是出身平凡但努力向上的年轻人。我们都要先接受家族和生活的现状,包括财富、地位、知识、行为模式、思维格局,与之和解,从这里出发,再一级级台阶向上。也许现状不算理想,但我们不逃避、不否认,要在此基础上努力前进。努力从不辜负,成长总能开掘。

    作者简介 :

    陈虎平,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曾研究康德哲学、认知科学与演化论的哲学问题,自译和合译七部学术和科普著作,包括:《康德的自由理论》 (2001)、《先天 后天》 (2005)、《黑格尔的观念论》(2006)、《意识的解释》 (2008)、《康德的先验观念论》(2014)。曾多年讲授GRE GMAT LSAT课程,获新东方20年功勋教师奖,编著有《GRE阅读制胜法则:多层结构法》(2012)、《GRE阅读36套解析》(2014)、《GRE GMAT LSAT学术英文200句》(2015)。

    精彩书评:

    壹:

    本书缘于2015年12月19日群友推荐的一篇微信文章《一个青年人的奋斗》,当时正在参加开智社群的学习自传活动。这篇文章是本书的开篇引子,当时还说买下来看看,刚好12月24日亚马逊圣诞活动于是就以差不多5折的价格买了下来。

    2016年我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个人成长系统,而这本书让我在阅读相关书籍,追求个人成长之外注意到了对家族的责任。不论是在时间深度还是在视野宽度方面,都给了我大大的拓展。在此向有心人推荐。

    于我而言,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积累过程,一万小时也好,十年规律也罢,都是的积累过程。不论是正向的微小优势积累,还是刻意练习的卓越追求,时间都是一个绕不过去门槛。因为在时序上讲,现在的自己不论境遇好坏,都是由过去的你的造成,而未来的自己也正在由现在的你一点点塑造。

    成长就是把在常人看来不可控的因素变得渐渐可控,将碰运气的事变成可操作的事。

    人生太短,是不应该被浪费。即便浪费,也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以下部分笔记总结。今年所有阅读有关个人成长类的书,都会在阅读之后作书评或笔记。

    1.要和同辈对比,你才会收到刺痛,才会快速成长

    “这看起来是上进的事,但我好想完全不知道做了这个是为了什么”——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穷人

    “什么是错误?没有为自己的目标找到稳妥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是错误。”

    “什么是修养?修养是无数文化因子在你头脑里的聚集”

    “我的一个朋友说,人最重要的特质不是改变成了什么,而是能够承受多大的改变。”

    “要跟别人比,跟同辈比。要顺应人性的动力:地位竞争。......老跟自己过去比,进步太慢了,而且,你的过去这个基准就那么重要?别把过去的偏好和品味太当回事”

    2.学习就是一种积累,而且是杰出人物为你在时间上的积累,而你的时间又是恒定的

    “拼命地读优秀的商界精英、学界精英写的书,看他们的研究吧!他们的知识就是他们与你分享的时间。有了这些知识,你可以把他们经过无数时间之后提炼的技能和知识,作为你的时间积累的一部分。他们已有的生命帮助你积累时间。知识就是金钱,金钱就是时间。知识就是时间。”

    “贪婪是一种懒惰,因为懒惰就是该花的时间不花,还要得到结果。”

    3.设计人生,你的生活才不容易被随机因素冲散。

    “要用逐步完成小目标,以行为积累获得大目标的新思维,代替撞大运,一蹴而就的旧念头。每一个好的故事都是行为积累的结果。”(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一代人。不要去羡慕二代的生活,那是他们父辈们奋斗的结果,是他们理所当然接受的。)

    “越是贫穷,词汇就越是空乏,原则就越是单一,意识形态就越是极端。反之亦然,越是学富五车,词汇就越是丰富。思维模式也越是多样,策略一层又一层,想法一组接一组,基本没有意识形态的困扰。”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自由,'每个人'一旦出现,就对你没有意义了。人人都可以的事,是本身不重要,能力、实力才重要。”

    “人只有一辈子,有的人爬过非常奇绝的山,有的人一辈子只在山谷的平地行走以致爬行。选择哪条路不需多说。选择后,认知隔离和价值观分化就会出现,并按家族传递。”

    “人生是彩色拼盘,你却被迫用一种颜色。”——所以,事业和情感两条腿走路,才能走远。

    “如果你还年轻,今天就开始规划。设计人生,你的生活才不容易被随机因素冲散。”

    4.弱关系可以成就梦想,社会网络会是非线性的,是你个人成就的放大器

    “没有实力(财富、权力、知识、信息)的人,只有强关系,没有多少弱关系......实力不一定是弱关系强的原因,与社会接触的行为习惯才是,最好的组合当然是,有实力+弱关系。弱关系可以成就梦想。”

    “真正的原因在于他超越了既有的行为模式,打破了自己路径依赖,而且用平台、组织、系统的力量去取得成果。他乐于分享自己的资源,他虚心、归零,向他人请教,学习不同专业的新思维,结交不同领域的新朋友。”

    “人生是分段函数,成功是多层结构,必得有很多你天生并不具备的要素来配合。”“实力是在自己控制下的线性积累,弱关系是高度不确定的网络效应,这两种思维高度异质。.....实力和人脉都要不断练习,深度练习。”

    “首先要到大城市,然后是实际接触比你大10岁左右的人,跟随他们学习,5-7年后听他们谈到新趋势,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不会采取行动,但你去行动,这样就可能超越。”

    5.理商和情商的升级

    “理商是系统推理和控制的能力,按照理商,事物甚至人,都是对象,可以操、控制,他把爸自己的而行为、语言、情绪当做可用资源,然后调控它们,已达到特定目标。这是典型的系统控制的心智模式,在外表现为严于律己。”

    理商1.0版是严于律己,严于待人,理商2.0版开始考虑如何满足各个人的功能需求,此时人也只是工具的一种。

    “情商是情绪同步和共振,按照情商,人甚至事物,都有情感、有的意向,跟自己一样,都需要呼应、回响、共鸣。....情商1.0版式定频共振,情商2.0版的人会认为,对方其实也跟自己一样,只是在不同层次上清除了1.0的天赋bug,深刻理解各个阶层的人的心理需求,并随时升级或降级到相应阶层与之共振。....情商2.0版式调频共振。”

    6.动态的人生,驱动系统+新的方向+新的平台=升级突破

    “从动态上看,人生是一个连续获得新技能的过程。人开始利用自己的技能,然后就要调动团体能力,再往上还有跟随市场、城市、国家的趋势和力量。不断使自己的生活升级。这是司马迁说的,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

    ”人先需要驱动系统,内部来自个人天性、性格、自我认同,外部驱动来自朋友、社区、社会、国家。没有好驱动,尤其是没有好的外部驱动,人就会变成普通人。....人都受到社会比较的约束,拿自己拥有和支配的资源或生产力在社会中做交换,你的收入、地位是这些资源和生产力的对价。....然后你要找到方向,主要是找到优秀的社群,跟随、模仿、追赶、超越。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生活技术。”

    “收入是你的能力的对价。你拿出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交换。在公司打工,也是拿自己的技能去交换。”

    “所以,没有本事怎么办?那就从零开始,找到学习社区,甘当认知学徒,逐层深度学习。苦也要学,哭也要学。30多岁还要转型,从零开始,很痛苦怎么办?流泪、流汗是人生的基本配菜。习惯就好了。”

    7.关于选择——社会化的情感更重要而非理性判断

    “迷茫、危机、彷徨的时刻,人单凭理性难以选择。选择必须要有情感,而且是社会化的情感。”

    “内心强大可以帮助选择吗?单靠个人主观意愿,是无法自动完成升级的。我曾说,在做出新的选择时,人往往因为害怕不熟悉的未来,而故意在大脑中制造想象的风险。人生总有风险,任何时候,而最大的风险是呆在原地。”

    “一个人呆着,内心就强大了吗?越孤独,人生的重要选择可能越糟糕。越是参考他人意见,与他人交流、讨论、确认,可能越好。”

    “信任、情感、感性是选择的指数爆炸的拆弹专家。膜拜、激动、震撼可以帮助你走出选择的困境。贵人、成人、教练给你门票,让你进入新技能层,新社交层。”

    ”你不可能从事一种人类永远不会欣赏的事物,你的热爱、你的激情,其实是与你信任的一些人共振的产物,并不完全取决于你,而是大家肯定的结果。这些同道、前辈、贵人,让你狂躁的情绪平静下来,稳定在一个方向上。在这个方向上,你受到鼓舞,你得到新圈子的许可权,你被升级为新层次的一员,你被允许以新层次来重组你现有层次的混战要素。“

    ”要超越现有的迷茫、混乱、犹豫,你就需要有人用更高层次的视角和眼光,帮助你获得高层次的秩序。这样,一个新层次的概念、观念、认同、身份、理想,就在调用现有层次的各个要素。...他们给你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为你进入那个世界打开一扇新门,这是一张难得的门票。“

    ”在婚恋上,信任父母、传统和常识。在行业和人生选择上,跟随贵人。用社会化的情感和信任,克服个人选择障碍。“

    8.为家族积累——0.8%的人占据51.2%的社会财富

    二八定律的 幂率分布。20%的家族里的20%的20%拥有着80%的财富的80%的80%。也就是说,20%×20%×20%=0.8%,80%×80%×80%=51.2%,差不多1%的人拥有社会财富的50%。

    ”屌丝三定律:一切都是社会的错;别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自己的成功是必然的。“

    ”精英三定律: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别人的成功是必然的;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

    ”你的现状的确不是你自己行为的错,而是一连串的行为的结果。“

    ”优秀的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承认自己的家族很Low,你就得想办法与长辈和解,你反而会更加体认他们当年的痛苦、挫折、挣扎、搏斗,你会更理解失误是如何发生的,从而避免那些失误,而不是把父辈的失误当做永远的诅咒。你不能改变家族的过去,但你能改变家族的现在和未来。你能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富一代,学一代,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富二代、学二代。你要用自己一代人的努力,把别人的家族30年、60年的努力追回来。“

    ”人就是你推着我,我推着你,一起往前走,在奋斗中得到共同的快乐。“

    9.两种天性系统——情感共振和理论分析

    ”情感共振可以维持一个人、一个群体的生存稳定性,而理论分析则可以在特定时候超越现有的生活模式,在关键时刻创造新的行为模式和行动策略,获取行为和社会演化的新奇性。“

    ”正常人几乎无处不受到自己天性的驱使,只是天性的类别不同。他们有时用一点分析,想想小的利益格局,有时则用情感来共振,听人劝为人事。....他们追踪大多数人追踪的目标,得到大多数人所得的结果。....这些正常人给创造性、新奇性、理论分析赋予的权重有时过低,对怪人、偏执狂、顽固的人,不太接纳,甚至排斥。这也正是基于他们天性做出的行为。他们只是基于细小的个人利益,来选择相信身边的熟人和带来直接利益的人,对于大目标、系统性的有复杂设计和迂回推理的目标,则缺乏洞察力和认同感。...正常人也被困住自己的天性,50%给情感,30%-50%给理性,人生的各个领域的结果也许很正常,甚至太正常了。“(理论分析的人)

    ”也有一些人,主要依靠情感共振进行社会交往来获得资源,并形成自我认同。他们是浅层情绪驱动的。他们放任自己的情感,不仅将只用于亲友,而且要陌生人也跟他们有同样的共鸣。“

    ”而情绪的天性,给上市民以巨大的团结和集体认同的力量,同时也让他们昧于陌生人社会的现实,让他们在人群友好时鼓吹集体意识,在环境不利时却说风凉话,灰心失望,因此更快地破坏他们本来试图建立的共有认同。在这方面,给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学习陌生人社会的知识,要认识到,熟人社会的道德共识,在陌生人社会中并不能自动保存和发展,有时甚至有害。(此时需要法律、仲裁、礼仪、权威、乃至阶层划分。)“

    ”在人际关系上也是如此,在觉得你跟他们一样的时候,他们的做法让人特别感动;在觉得你跟他们不是一类人时,他们又最强烈地怀疑你们的关系是脆弱的,不抱希望。他们说出最动听的话,也说出最伤人的话,而且是脱口而出。敏感的性格需要反复宽慰才能稍感安心。同时,对于人在环境中的变化,和行为的执行成本好不敏感,只要情绪认同还在,很少过问结果。在这方面,给他们的解决方案是学习人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经济学成本分析常识,加强对人的行为有效的结果的管理和评估,而不是被人的花言巧语、空洞概念所诱骗。“

    10.性格和习惯好比程序,必要时要调试和修复Bug

    ”相反,要让你的性格为你的高级目标服务,在它有用的时候发挥它,在它伤害你的时候,花心思约束它。这种收放自如的稳定和可持续积累的行为,来自对自己性格的理论认识、实践自律、新的行为训练。性格好比程序,能跑的时候就让它跑,有Bug就要调试。我们要针对程序运行的结果来评估程序,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天性装了这套程序就让它形成顽固的自我认同,从此不再新装任何程序甚至补丁。我们的信心来自多程序的复杂设计,而不是单一程序本身的绝对稳定。“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性格、后天养成的习惯在世间行走,好比一个个程序包在一个地形空间里运行。多数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和习惯走了一辈子。“

    ”我们要有改造自己的勇气,不仅为了你自己,更是为了让自己关联的人生活变得更好。...是情感让人变得勇敢,让人敢于突破性格和习惯给自己已经塑造的一切,让人敢于做出新的选择,走出自己熟悉额心理和习惯,来的陌生的地方,那里你并不一定孤单,因为他们在那里守候。你有生么样的情感,你得到多大社会范围的确认和鼓舞,你就得到多大勇气。“

    ”情感率领理性前进,理性不必是激情的奴隶,理性朝着情感指引的方向努力,调整它的力度和节奏“

    贰:

    读完陈虎平2016年1月出版的《打破自我的标签》,有点费脑,但是挺燃的,现将其中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内容做出摘录和总结,供需要的伙伴参考。

    为什么会读到这本书

    阳志平老师在微博里说过:“我有很多君子之交,陈虎平老师是常常能畅谈畅饮的那类。”古典老师在《跃迁》中将这本书列入推荐书籍,并言之“从进化论的角度重新诠释自我突破,是一本被严重低估的好书”。

    核心内容

    同样一本书,每位读者的视角和理解层次不同,各取所需,我是从职业生涯规划的工作出发,只摘取这方面有启发和帮助的内容加以整理,可作为给年轻人的一些建议。

    1、社会适应策略:行动强于思考。

    作者以前相信,思想可以改变人,后来发现,别人通常不会被你改变,而自己也是要看到、听到、用了、做了,才能改变。外部刺激比内心反省更猛、更直接,伤害了你的骄傲,你才有动力去战斗。

    当我们思考时,习惯以因果关系为主,针对已发生的事,反思已有证据,但社会比现有科学复杂,市场、社会运动、互联网,众多的作用者相互反馈,超越了古典的因果关系,相关、趋势、风、幂律,变成主导,你都来不及思考,新秩序已形成。

    所以,行动甚于思考,跟随趋势甚于追问原因,行动起来试错,跟随潮流前进,才是社会适应策略。

    2、成功是微小优势的连续积累。

    微小优势的连续积累是达尔文演化理论的精髓,一个复杂的行为和思维能力,是多层练习的结果,你在每一个新的层次练习,并且比同层次的人多出一些优势,许多这样的优势积累在你身上,你就获得了超过普通人的成绩。如果你没有超出平均水平,那说明你做得只是普通练习,没有超出别人的优势,没有进入到下一个层次继续积累。

    比如你认为有些人天生擅长交际,其实他是经过了长期的练习和积累的,开始是与父母亲人交流,然后是和同龄小朋友玩耍,然后是与同学一起上学、玩游戏、在群内合作和竞争,然后是进入工作场所与同事协作,然后是在大城市的陌生人环境中交朋友、找组织。事情越来越复杂,早已超出了基因和教养给我们的自动装配,要获得新思维新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所以,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就要学会分层练习,在每一层次完成小目标,形成小优势,一步一步上台阶,只要连续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不知不觉就会到达高处,成就神奇的事。

    3、好的价值观:相信老天很公平。

    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它是一套组织行为的程序,告诉你在一段时间里,该选择什么,做什么,期望什么。好的价值观是相信老天很公平,相信好的东西总要付出代价才能得到,你付出了,就会得到应该得的,不多也不少。只有相信这一点,我们才会分析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才会去改进。

    坏的价值观是不相信社会是公平的,一切都是社会的错,别人的错,有了这种信念,就会习惯性地把现在的平庸状态归因于外部因素,这样自己就没事了。

    那好的价值观怎么形成呢?家教、成长环境、工作环境都很重要,如果有大人、贵人、优秀的人告诉过你,应该得到什么,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得到,值得感激,如果没有,不要埋怨,已经是成年人了,又是互联网时代,可以模仿优秀人物的行为,多看传记、多见世面,多思考和对比,提升自己的高度。

    4、要同时培养实力和“弱关系”。

    我们都知道增强自身实力(财富、权力、知识、信息)的重要性,但一些看上去并不怎么聪明,没有太大实力的人,因为善于经营社会网络,也能取得显著成绩,而一些有实力的人由于性格、习惯等原因,与外界接触很少,失去了放大成绩的机会。这就提醒我们:实力和弱关系是两种不同的能力,不是先有实力才能培养弱关系,同时培养才是最佳选择。

    弱关系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你只和强关系的亲朋好友交往,就很难接触圈外的人,你与外界交流的信息是重复低效的,而弱关系里的人,才具有与你显著不同的技能和资源。

    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即使再聪明,到了30岁就会发现,自己能做的也就那么多,去做真正聪明的人,寻找最好的信息源,勤听讲座、勤记笔记,取得贵人的信任,加入更好的团队、公司、平台,走得更长更远。

    5、有志青年行动的动力、方向和技术分别有哪些?

    动力,人的动力来自情绪、激情、感性,不是来自理性、分析、计算。

    动力可能来自于社会中的比较,平民子弟看到城市里的同龄人,城市普通子弟看到更优秀的同龄人,会自然地产生动力,要追赶或超过别人,就要更加勤奋。

    动力更有可能来自崇高目标的激励,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幸遇到一位世界级的或中国一流的人物,并受其人格魅力感染,成为忠实粉丝,以之为榜样和目标,效果会很强烈。或者,跟随父母长辈见过很多大场面,重型机器、连绵不断的生产线、海量的设备,心灵会受到震撼,终身难忘。这些见识和经历带来的动力是书本和灌输难以比拟的。

    马云去了硅谷,受到巨大的触动,回到中国,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段永平见了巴菲特,受到巨大的激励,另开一局,开始互联网投资。只要有机会,就去亲身感受更多让人热血上涌的时刻吧。

    方向,方向是信息问题,与行业内的先进群体保持联系,你就能捉摸到。

    很多人想改变平庸,但找不到改变的方向,感到迷茫,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都是平凡人组成的微环境中,身边没有优秀的人指引,也没有读过什么历史或名人传记,要有方向是很难的。

    所以,要找方向,首先是到大城市,然后是实际接触比你大10岁左右的人,跟随他们学习,5-7年后听他们谈到新的趋势,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不会采取行动,但你去行动,这样就可能超越。

    技术,技术是后天习得的资源,提高技术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理商和情商。

    理商是系统推理和控制的能力,比如健身、做题、编程、行业分析,主要涉及个人范围;情商是情绪同步和共振的能力,比如聊天、合作项目、管理公司,涉及到群体协作。

    如何习得这些技术?即时反馈、在费力区刻意练习是最好的方法,但是工作到七八年,30多岁时,无论在技术岗还是营销岗,都会遇到收入的天花板,这时要突破的,就不是个人能力,而是要借助团队、公司、平台、潮流等。比如,转到管理岗位去,投资某公司的股权,又或者参与创业。

    6、中国大时代背景下的学习和择业

    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的经济机会依然巨大,可以去国外读书,一定要回来发展职业,年轻人就要去尘土飞扬的地方,去大风刮起的地方,中国就是这个世纪最大的风。

    中国现代社会的核心是工业化、科技化、城市化,所以无论学习还是择业,都要围绕核心来,工科最强、理科商科次之、社会科学再次之。注意不要被民主正义平等这样的大词所害,概念扯多了,人就会脱离实际、不接地气;也不要被个人的爱好、性格所限,那样还是太自我了,待在安全的心理地带,看不见外面的世界。

    年轻人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有:互联网、新能源与新能源车、高端制造、文化品牌,工作的标准应该是“以可以复制的方式满足更多人”。一定要坚定地留在北上广深,未来可向南京、杭州、苏州、佛山、厦门、武汉、成都、重庆、西安、郑州、天津、沈阳靠拢,深度参与中国大城市的发展。

    作者还谈到,好的人生需要家族的积累,因为成功所需的时间是恒定的,上一辈积累的好,就是为下一辈节约时间,如果上一辈的基础薄弱,那就从自己开始,不论处于人生的哪一层台阶,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努力前进,向上攀爬。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心智的固化,给自我贴上种种标签是偷懒和封闭的选择,害处大于益处,打破他们,成长起来,去风起的地方,去尘土飞扬的地方!

    叁:

    演化论的核心,即微小优势的连续多层积累,一个好的设计,便是由无数个小的好设计一层层积累而成。《打破自我的标签》这本书,主要是从演化的角度看待自我提升的。

    人的差距是由积累产生的,不仅仅是个人过去的积累,还有家庭和社会的积累。家庭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注定了人们生来拥有的资源是不一样的。而作者期望人们能接受自己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积累。

    我相信人生并无好坏之分,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尊重,不管起点如何,关键是走了多远。每个人一生中优秀的所积累的元素会经过时间检验,并为成为文明的基石。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社会积累的绝对值是在不停的升高。

    喜欢书中强调的,一个人需要社会性情感的助力。很多自我提升的书籍都强调自我管理而忽略了社会性情感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每次遇到困难,都习惯性地看自我管理书籍,想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有时候就是光靠自己想自己努力是不行的,需要借助他人,借助社群,依靠社会性情感提供内在的动力。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一所普通大学就读的人来说,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帮助。已经读完这本书好几天了,我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改变有下面这些:

    1. 加强深度练习。积累是深度练习带来的,我在练习绘画的时候,总是容易满足于自己熟练的简单的重复性练习,现在什么不会画什么,动物不会画,沙漠雪地海面不会画,建筑不会画,越是不懂就努力去练。刚开始很难受,但是我相信会有收获的。

    2. 用问句代替肯定句。尤其是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知道他背负着怎样的过去,有着对未来怎样的期许,积累的方式又是如何。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认为他是怎样怎样的人,为什么自己会喜欢/讨厌他在某种情境中的选择,这是否具有代表性。不轻易给出论断。像对自己的未知保持尊重一样,对他人的未知保持尊重。

    3. 控制自己的性格。书里有一点对我很有帮助,就是说,人的性格无好坏,只是能知道什么时候控制它就行。有时候潜意识里会认同自己是怎样怎样的人,我就喜欢/不喜欢这样那样。这个学期被选为各种小组的组长,我的内心十分抗拒,不喜欢承担领导者的责任。现在我明白,关键不是改变自己的性格,而是知道它的好与坏,在需要的时候放任它,在它造成阻碍的时候压抑它。虽然各种组织和管理的工作常常造成自己的不适,但是我已经学会压抑自己的性格了。

    4. 从依赖自身的思考到寻求社会性情感。有时候一个批判或鼓励所产生的动力比自己内心的分析有用得多。以前画画没动力的时候,我就会看书,然后调整自己的思维。现在是把作品放在社群里,无论什么样性质的评论都能让我产生动力画下去。

    5. 接受差距。差距是由积累的不同造就的,有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的努力和别人一样但是还是比不上他们,现在能接受了,因为一个人所拥有的积累,不仅仅有个人的还有其家庭和社会的。如果真的不服气,那就靠自己吧,想要多少就得付出多少,很公平,得不到,只是付出得不够多。

    6. 积极运动。自从看到了神经兴奋那篇文章,当自己胡思乱想的时候,就拔掉网线关手机,去打球,这种方法真的很有效。

    暂时做到的只有这些,心里还有很多蠢蠢欲动的想法,像对理工科知识的向往,像对时代潮流,对工业化网络化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些小小的积累,能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子,我充满了期待。

    谢谢每个在自我提升路上默默积累的人,终有一天,你们所设计的人生中最闪耀的部分会被后人所珍惜和传承。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破自我的标签》作者:陈虎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zj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