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的战术要点
原文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华杉详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战前的“知”,是《计篇》讲的“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五事七计,是政治面,资源面,实力面,战略面。上了战场,如何在战术层面知彼呢?下面的内容就讲这个。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孟氏注解:“策度敌情,观其施为,计数可知。”
梅尧臣注解:“彼得失之计,我已算策而知。”
总之,就是分析敌我双方计谋,推算谁得谁失。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作”,就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作”,作他一下,激他一下,看他哪动哪静,便知他虚实。这就像我们说的火力侦察。
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遇,我不知道对方将领能力大小,怎么办?”
吴起说:“派小股勇士锐卒攻击他,一交手就佯败而退,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追击我军,假装追不上,见到我们丢弃的兵器旗帜财物,假装没看见,那就是智将。如果他们倾巢来追,旗帜杂乱,行止纵横,又贪利抢东西,那就是将令不行,可以马上对他发起攻击。”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形之”,就是让他现原形,让他暴露出军形来,上一句说的“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就是形之的方法之一。
杜牧注解说:死生之地,就是战地虚实。我“多方以误”敌人,观察他的回应,随而制之,就知道死生之地。
张预注解说,我形之以弱,诱他进;形之以强,逼他退。在他进退之际,我就知道他所据之地的死与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