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张 幼 仪 (下 篇)
◆◆◆◆◆
文 ▏韩众城
01
▼
徐志摩死后,张幼仪和儿子阿欢和徐申如一直住在英租界的范园。张幼仪管理着女子商业银行和云裳公司的业务,同时也协助徐申如料理徐家产业。
据当年担任徐家电石经理的李鸿祥老先生讲:“张幼仪贤慧豁达,很有才干,口碑很好。她跟徐志摩离婚后,在徐家伺候公婆,抚养儿子,管理家业,还热心公益事情,曾在硖石筹建中小学。”
02
▼
张幼仪同上海的很多商业人士一样,特别喜欢打麻将。白天,她都要进行工作,因此打麻将都在晚上八点开始,差不多每周打三次,这使得她的交际圈更为广泛。
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是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四哥张公权长期执掌中国银行的大权,以后还曾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等职。张君劢和张公权都喜欢在范园妹妹的家中招待朋友,而不是带到自己家中,他们喜欢来范园胜过去饭店。
张公权太太有打麻将和吸鸦片的嗜好,张公权领着朋友去家里自然不能受到很好接待;张君劢太太喜欢清静,不喜欢被外人打搅生活,她常对张君劢讲:“如果佣人老是伺候你朋友的话,他们还能(为家里)做什么事儿?”
正因为如此,张氏兄弟常带着朋友来范园吃饭、打牌、聊天,张幼仪对哥哥的朋友们都给予很好的款待,布置的妥妥当当。
一次,张君劢惊讶地问妹妹:“怎么都没听到你埋怨那些来拜访我的人呢?”
张幼仪就跟他说:“和别人谈话是你的工作,要是大家老不来找你,就表示你事情做的不好。”
张氏兄弟在军政界人脉关系很广,经常会有一些朋友来造访,张氏兄弟总喜欢把客人领到“范园”来款待。有一次张幼仪同牌友正搓麻将,忽然电话铃声大作,佣人接到电话说是叫“太太”的,张幼仪马上接住电话,原来是张君劢的好友张群(时任行政院院长)来到上海,让张幼仪去接她。张幼仪赶紧把麻将局散了,让朋友开着车去接火车站接张群去了。
还有一次,张君劢在范园里款待一些政界人士和朋友,还邀请了共产党领袖周恩来。张幼仪招呼宾客干杯喝酒,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来作客的周恩来看到这个女子酒量如此之大,还大吃一惊。
总之,范园不但是张幼仪的居家之处,也是张家人团聚的地方,还是她两个哥哥举办各种私人聚会的社交场所,而负责统筹安排的那个精明能干的女主人,就是张幼仪。
03
▼
1934年,张君劢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他看到妹妹张幼仪有理财的长处,便派她做会计来管理财务。张幼仪深知二哥个性粗疏,让自己当会计可以管好国家社会党的钱袋子,有些可出可不出的钱需要她拖一下,再做决定。因此,有人问张幼仪,她这个会计是做什么的时,张幼仪回答:“我认为二哥只是希望他可以跟别人(指找他要钱的人)说:‘我得请示请示我们的会计。’这样他就不必老是拿钱出去了。”事实上,张幼仪对于这种事情做的很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上海虽成为沦陷的孤岛,但张幼仪一直没有离开过。
在抗战时期,张幼仪通过关系,买了两箩染军服用的德国军用染料,等到价钱涨到100倍时才卖掉,赚了大大的一笔钱。有了这笔资金,张幼仪又投资棉花和黄金。她自得地说道:“服装行所有的人当中,只有我赚了钱,别人都没赚到。”
04
▼
在这个时期的1938年,阿欢和张粹文在上海结婚,婚礼办的非常隆重,来访嘉宾有一千多人。说起来这门姻缘还是在麻将桌上促成的,张幼仪听一位麻友说有一个和阿欢年龄相仿的漂亮小姐,便请她和她的母亲吃饭,阿欢一下就喜欢她了,于是很快成就了婚姻大事。
1941年,阿欢(徐积锴)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1944年,徐申如去世,享年73岁,张幼仪身着白麻衣携阿欢扶在硖石主持了隆重的葬礼;1947年,徐积锴夫妇双双赴美留学,将7岁、3岁、2岁、1岁的四个孩子托付给母亲张幼仪照顾。
1949年4月,张幼仪在解放军攻占上海的隆隆炮声中离开上海,带着阿欢的四个孩子搭乘飞机前往香港避难。一直等到1952年,美国移民局终于批准了四个孩子的入美移民签证,但对张幼仪却拒签。这样,在送走四个孙辈后,张幼仪不得不孤身一人留在香港。
05
▼
此时,张幼仪的大半手足大都落脚于美国,只有她留在香港度日,非常寂寞。住在她楼下有一位苏记之医生,性情温和,离婚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相似的命运让他们日久生情。
1953年,苏记之向张幼仪求婚。张幼仪做什么事都喜欢要征求二哥和四哥的意见,此事也是如此。相比较而言,张幼仪喜欢二哥胜过四哥,二哥虽心不在焉,满脑子梦想,可是聪明过人,他告诉幼仪要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
不久,四哥张公权来信道:“让我考虑考虑。”二哥张君劢来信道:“兄不才,三十年来,对妹孀居守节,课子青灯, 未克稍竭绵薄。今老矣…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赞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不过,儿子阿欢的来信让幼仪大受鼓舞:“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瞻。诸孙长成,全出母训……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四哥没给答复,二哥没有反对,儿子同意了。于是张幼仪便答应了苏记之医生的求婚,终于有了一个晚年的归宿。
1953年8月,53岁的张幼仪和苏记之在日本东京一家大酒店举行了婚礼。1967年,张幼仪与苏记之一起去欧洲游柏林和康桥等地,亲身感受到康桥的美景。
06
▼
1974年,苏记之去世后,张幼仪赴美国依亲,居住于纽约曼哈顿的一个寓所里,和儿孙离的很近。
在美国,张幼仪的生活很有规律。她每天七点半起床,做完操吃早餐,一碗麦片粥,一个白煮蛋。平时看看报,走走亲戚,还会上一些公寓提供的德文班、有氧操、编织班之类的老年课程。每周还搓一次麻将,允许自己有二百美金的输赢。一切是那么逍遥自在,安度晚年。
上世纪80年代,徐积锴遵母嘱回到大陆,他曾想要回上海范园的房子,但未果。回到硖石,徐积锴捐献了徐志摩故居,并翻修了先辈的坟墓。
另外,张幼仪还在梁实秋的帮助下,在台湾赞助出版了《徐志摩全集》。
07
▼
1988年1月21日,张幼仪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纽约的曼哈顿寓所,享年88岁。
张幼仪被葬于纽约某陵园内,她的灵位碑上方刻着死者英文名字和生卒时间,下方刻着一个“十字架”,右边竖刻着四个硕大的楷书汉字“苏张幼仪”。
在张幼仪生前,总会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是这样回答的:“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正如梁实秋所说:“…她(幼仪)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然后在她晚年时寻得一个归宿。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
作于2011.10.10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特此致谢
— END —
公众微信号:lin_huiyin
交流联系可添加微信号:
juyan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