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里的“黑、白、灰”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尤其是灰,说它是最包容大度的,一点也不为过。灰限于黑白之间,浅一分深一分效果就不尽相同,和黑临近它就是白,和白搭边它又成了黑。有人说灰毫无个性,过于被动,觉得它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联系。但它就是以自己的不变应万变,通过自己的协调性和包容性,让黑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层次感和空间感。画者可依靠对灰色浓淡的处理,用自己的画笔或引吭高歌,或低吟浅唱,把握好轻重缓急的节奏来达到各种艺术效果。我作这幅《居山养心图》,主体画面就是深深浅浅的灰,我甚至对山石的纹理都做了简化,远山更是作了虚化处理,只象征性的留一些山势的走向和山体的边缘,以淡墨轻染,保持画面的洁净,借助于水和淡墨,让灰色与空白相融合。灰就像一块圆润有光泽的玉,掌握得好,就会产生一种透明的玉质感,成功于否就在于画者的耐心和对水性墨性的控制上,要不断的试笔,要极慢的速度,在宣纸上薄薄地染,才能达到。整幅作品,我还作了大面积的留白:远山、云气、烟岚、雾霭、天空、平台。苏轼曰“空故纳万境”,这也是中国画要追求的意境。这幅作品的山石、亭子我用笔简约,树木却又用笔细繁,为的是体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美学思想。我的初衷就是让自己和观者看到这幅作品,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涤荡凡尘,修身养性。
杨宝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主讲教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高研班导师、特聘教授,江苏省希望诗书画院副院长,希望工程江西慈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永济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老河口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展览并获奖。出版个人画集有《宝树山水画》,《杨宝树山水画集》等。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千余幅。
我画居山养心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