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作者: 朝歌暮雪 | 来源:发表于2018-11-13 09:17 被阅读0次


    当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选,壹伍贰,伍陆,贰捌,陆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亦称“均窑”、“钧州窑”。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

      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底部各刻一个从一到十的数目字,数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绝大多数窑均烧窑器物,天蓝、月白釉较多。一部分窑址还发现烧磁州窑白地黑花、三彩、红绿彩等品种,其中以扒村窑质量甚好。传世不多,评价甚高。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

    瀚林博物馆收购 139;673;76,136

    钧窑瓷器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种最特殊的青瓷,它的前身,显然是唐鲁山窑花釉瓷器,钧窑窑变的特殊 性,除了在于强还原焰下呈现的铜从2价还原到0价而出现的姹紫嫣红外,特殊的釉面结构也影响到它的显色,一般来说,钧窑的釉区别于其他窑口青瓷的最大之处,是它的釉结晶结构,呈现一定的纤维状,如果你用放大镜观察钧窑瓷器的釉面,不难发现,这种纤维状结构主要是显色部分,而纤维状结晶和玻璃状均质结晶(就是不显色部分)之间,有很大的气泡,这些气泡有不少突破釉面,造成钧窑瓷器釉面呈现橘皮棕眼状,这显然有助于光在釉面的散射,使得钧窑窑变颜色的层次感更加丰富,这一般是加入石灰碱的缘故,所以说,钧窑窑变的呈色,铜的还原反应是直接原因,而石灰碱入釉则是间接原因。

    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北宋,高5.4cm,口径18cm,底径13.8cm。花盆托呈四瓣海棠花形,广口折沿,沿边凸起一道细棱。浅腹,上丰下敛,平底,底下承以四个如意云头式足。盆托内施天蓝色窑变釉,外施玫瑰紫色窑变釉,釉面气泡、棕眼明显。口沿及内壁出筋处呈酱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处呈紫白色。底部涂酱色护胎釉,一处磨釉明显,有清宫刻字“养心殿”(横向)、“明窗用”(纵向),线条纤细、工整。四足底露灰色胎。乾隆时期除了在陈设类钧窑瓷器上加刻宫殿和地名外,还摹仿旧有刻字在器物底部加刻或改刻数目字。如《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首领胡进忠来说,太监如意交均窑花盆一件、均窑盆涟一件、楠木罩油牌子三十根随等次号数单一件。传旨:着将花盆上二字改三字、盆涟上旧字磨去亦改添三字……钦此。于九月初八日,首领胡进忠将改做得钧窑盆涟二件、楠木牌子三十根持去。讫。”此花盆托底部不见旧刻数目字,但一处磨釉明显,很可能是为改添新字而将旧字磨去。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瀚林博物馆收购 139;673;76,136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高9cm,口径19cm,足距8.3cm。花盆托呈六瓣菱花式。折沿,弧壁,底下承以三个云头形足。通体满釉,内施月白色釉,外施玫瑰紫色釉,口边及外底呈酱色。外底刻有数目字“十”,并留有支烧钉痕。此花盆托为河南禹县八卦洞窑烧制的宋代宫廷陈设用瓷。

    窑变釉为艺术釉,它有很多种变化,窑变釉并不是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的,而是人们在制作釉料的时候按照一定配方入窑焙烧,出现了没有想到的颜色已经形态。钧窑瓷器的基本釉色为青色,有时候在青色中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红色或者是紫色,人们没有办法解释这种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于是就把它称作为是窑变釉。

    现在,人们对窑变釉的认识已经非常充分了,窑变釉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二液相、分相釉,它里面的氧化铝还想很低,而氧化硅的含量很高,由于还原铜,使得呈色中出现了红色,又由于还原气氛降低氧化铁含量,于是在以蓝色乳光釉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窑变釉颜色。

    瀚林博物馆收购 139,673;761;3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ei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