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何让你的文案钻进消费者的脑子里,激发他们的购物欲望,《吸金广告》告诉我们17个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本文以及之后的文章会对这17条原则进行系列解读。文章中有干货,有案例。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给我点个赞。
我们今天拆解《吸金广告》消费心理学的17个基本原则之十二:实例VS.数据——哪一个会胜出?
我们先看看书中列举的两个关于汽车的文案:
实例:
这是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它拥有宽阔如客厅的车厢,引诱你进去,接受他的邀请……关上它那拱顶似的车门……准备享受仅为少数人有特权者保留的驾驶体验。你周围都是华丽而芳香的皮革,产自国外的硬木,还有昂贵的威尔顿羊毛地毯,这辆汽车会显示出你独特的生活方式……你对完美的执着。现在转动钥匙,这个世界上最优雅的自动能源装置会立刻启动。挂档……加速……然后在一阵兴奋中绝尘而去,那样的疾驰超越了言词本身的表达能力。感觉到了吗?当高达453马力的强劲动力召唤你释放它们时,你的肾上腺素着正飞快地流过静脉血管。
数字:
汽缸容积6749毫升,排量6.7公升,V-12前置发动机,缸径92.0毫米,冲程84.6毫米,压缩比11.0,可变气门正时/凸轮轴且每汽缸4个气门。
功率:338KW,453HP SAE @5350rpm;531ft lb,720Nm@3500rpm。
外观尺寸:总长度(英寸):202.8,总宽度(英寸):78.2,总高度62.2,轴距(英寸):65.8,最小转弯半径(英尺):43.0.
豪华木饰真皮木门,木质真皮方向盘。
啥也别问,先读它!感觉如何?
我是一个不懂车的女性,读第一篇文案,我在脑海里描绘出了这辆车的形象,而第二篇文案,我全程蒙圈。
所以,实例和数字,哪个能胜出,不用我说了吧。
我现在就说一说,为什么第一篇文案能打动读者,而第二篇不能。
先说第一篇文案。
我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了文案中涉及到车的名词、形容词和动词。
三色标注文案看到了吗?每一个名词前面,都有一个形容词,让我们对车门、车厢物体等视觉化,我们可以想象出来这辆车是什么样的,“独特”、“完美”等形容词是对读者的暗示,这辆车是与众不同的,而选择它的你也是与众不同的。
文案中还是用了大量的动词,“引诱”、“关上”、“转动”、“挂档”、“加速”……,你在脑海里是否根据动词的指示完成了上述动作呢?而且是无意识的做了动作?整篇文案通读下来,你在脑海里已经驾驶了这辆车,如果你正需要这样的一辆汽车,那你就会采取下一步行动。
同样这篇文案充分了调动了你的感官,“宽阔如客厅”、“拱顶似的车门”、“昂贵的威尔顿羊毛地毯”——视觉,你仿佛看了到这样的东西。“华丽而芳香的皮革”——视觉、嗅觉,有没有不自觉的去嗅一下?“肾上腺素正飞快流过”——心理感受。《爆款文案》一书分析了这篇案例,这种技巧叫感官占领。就是让消费者读过文案后,看到、听到、闻到、品尝到、感受到产品。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想一想《舌尖上的中国》,画面、声音、旁白的综合运用,有没有要舔屏?
所以第一篇文案能够打动人,是它用了具体而形象的词语让你的感受到了商品,你的脑海中形成了车的画面。大量的动词的使用,给阅读者下达了命令,让你自动的在脑海了驾驶一遍,消费者每一个感官都在操作你的指令,从而占领了他们的心智。
那第二篇为什么不成功呢?换言之,为什么我读得蒙圈?
词语标注通篇名词+数字,如果不是要拆解这篇文案,我是不会逐字读下去的,一般会选择略过。为什么?
1、没有节奏感。通篇的绿色读下去,就像唱歌,一首歌全部由“do”组成,没有“do re mi”,不会好听,就自然不会产生情感。
2、全篇名词,而且都是专业名词。根本不知道这些词代表什么意思。
3、一米有多长,一千瓦有多大,你让消费者如何度量?数字限制了想象的空间。
4、没有写出对消费者的好处。消费者只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东西,对他有益,关注点才会高。我是消费者,我就会想:“你说的这些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那么,数字在文案中是不是不能用了呢?当然不是。
如果这个数字是你的卖点,使用的话要与消费者熟知的事物对接。比如一款迷你充电宝文案:“我们的充电宝体积小,高度5厘米,直径1.5厘米,跟口红一样大,携带方便。”让消费者想象高度5厘米,直径1.5厘米却是无法想象,但是说“跟口红一样大”,消费者就立马知道这个充电宝有多大了。
所以,在文案中多用实例,少用参数,才会更有说服力。
下期预告:在广告中,除了用实例来说服消费者,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明天就来拆解原则13——双重角色说服。
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