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苑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之5: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之5: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作者: 张慕梁 | 来源:发表于2018-07-25 10:51 被阅读4次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柳青

    生涯导航

    多年来,高考一直被称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同学们奋力拼搏,付出艰辛的努力,只为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然而,高考成绩只能决定你能上什么层次的大学,志愿的填报,才能最终确定具体上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每一届都有很多家长、学生都为填志愿苦恼不已,面对着那么多的高校和专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行业、专业和职业的相关信息,也了解了大学象牙塔内的相关情况,本章我们来看一看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填报好志愿。

    生涯知识

    在填报志愿挑选高校时,常常会听到“重点大学”“211”“985”“双一流”等称呼,那么,这些称呼代表什么含义呢?

    □重点大学

    重点大学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中央政府确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为重点大学。1959年扩展到了16所。到“文革”前,全国重点高校有68所。1978年恢复“文革”前60所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并增加28所高校为重点大学。1978年国务院最终确定88所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国务院确定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6所大学纳入国家“七五”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后来增至15所。

    以上为计划经济年代的重点大学概念。而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教育领域又有了新发展。

    □“211工程”和“985工程”

    1995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标志着“211工程”正式启动,“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其建设目标的时空范围是国内与上世纪末。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我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因为江泽民主席讲话时间为98年5月,所以这个计划被简称为“985工程”。

    简单地说,凡是入选“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高校,都是各省市非常优秀的学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点院校。这些院校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都列入提前批次和本科一批。我们可以这样直观地理解:“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院校,而“985工程”则是“重中之重”,是“名牌”院校。

    □ “双一流”高校

    2016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因为在此前,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由此,“双一流”的概念被提出。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双一流”相关问题时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性质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到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即“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包括A类36所,B类6所;原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入列,另新增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原“211工程”高校全部入列,新增25所非211院校。

    生涯知识

    究竟什么样的大学才是好大学?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标准自然会有不同的答案。“双一流”“985”“211”高校是公认度最高的、判断学校层次的依据。从高校建设的角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海峰这样评价:在以往建设重点大学和现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计划中,一直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在公平与效率两个方面,过去的“211工程”大学在全国范围来说是公平与效率兼重,因为各个省市自治区至少有一所“211大学”,从布局上看还算公平。但从具体某个省区来看,一个省区的省属高校通常只设一所“211”高校,又是只重效率。“985工程”基本上可以说是更重视效率,因为“985工程”就是追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水平和效率为主要考量。现在的“双一流”建设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而对于我们考生来说,“211”“985”及“双一流”的区别,建议大家理性看待,大学的好坏不能简单地以国家政策倾斜作为唯一依据。

    一方面,学校实力与国家遴选相辅相成,“标签”确实值得参考。这些学校之所以被选中,也正是因为学校在相关遴选标准中实力强大,在就业时,“985”“211”的光环也确实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加分;而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长在报考时不应掉入“唯标签论”的陷阱,“标签”对自身是否适用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国家资金支持确实会对高校建设带来极大助力,但是获得资金支持的高校与一些未入选的高校相比却并不一定都很厉害。第二,国家在评选高校名单时,其学科水平以及学术、科研水平是评选的主要依据,但是大学的好坏与否所包含的方面却比这些广阔得多,这些“工程”、“计划”只是择校的参考之一,学校的教学水平、就业环境、实习机会、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的认可度、在本省市的录取人数、录取分数、奖学金制度等其他方面也应该综合考虑。

    上面我们介绍的这些高校工程代表的是国家行为,代表了国家意志,而我们在实际填报志愿的时候,又会遇到社会上各类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如何正确看待,后面我们会进一步来探讨。

    生涯故事

    一位“过来人”的自述

    我被XX大学(211工程大学)的新兴专业录取,父母都很为我高兴。他们还特地从网上搜索出大学排行榜,无论是在哪家机构发布的榜单里,这所学校的排名较以前都是“嗖嗖嗖”地直往上蹿,我们都觉得这是学校发展前景好的象征。等我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学校的“江湖地位”己经大幅提高了呢!去学校之前,我几乎每晚都会看着录取通知书上的校园风景图,想象自己漫步在校园里的场景。

    可到学校的第一天,我就想复读了。这所大学根本没有网上介绍的那么漂亮,校舍破旧,校园也小得可怜,说好的几千亩校园面积呢?从大门走到后门也就十分钟呀!就在我以为自己被忽悠了的时候,学长告诉我,学校面积确实有几千亩,不过,那是三个校区的总面积,其他两个校区距离这里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

    听了学长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后来才知道,这三个校区原本是三所大学,它们在2000年的大学合并潮中合并为一所学校,学校的高排名正是得益于合并。在三所大学合并后,学校资源得到整合,各学科融会贯通,各自优势相互补充,综合实力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心中的结也打开了。虽然在校园漫步的梦想破灭了,但至少我的学校还是名副其实的!

    生涯知识

    如何看待大学排行榜

    随着教育产业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模糊的分层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和考生们的择校需求。除了想弄清楚哪些学校是“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大家还想知道,同是“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到底哪所学校更“牛”。于是,社会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大学排行榜”就应运而生了。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这些排行榜呢?

    首先,“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参考几份大学排行榜,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大学。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有武书连版、网大教育研究中心版、中国校友会版、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版等。

    其次,选择适合自己的指标。不同考生的考分、考试类别(文科或理科等)、专业兴趣和就业倾向各不相同,所以,在参考大学排行榜时,我们应有所取舍和侧重。如果你打算从事科学研究,可以关注科研实力指标;如果你已经有心仪的专业,不妨多看看学科排行数据;若你有志于出国深造,可以留意大学的国际化程度。此外,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杰出校友排行榜、最受考生青睐排行榜等分类榜,大家也可以有侧重地关注。

    生涯实践

    动手查一查,“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高校,其地域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哪个省市的“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高校最多?

    生涯知识

    在填报志愿时,各省(区、市)的高考招生政策不尽相同,最需要关注的便是批次设置和录取模式设置。

    各地批次设置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主要有提前批次、一本批次、二本批次、三本批次、高职(专科)批次。近年来,许多省(区、市)将二本、三本批次合并招生,如浙江、广西、四川等。在具体的批次设置上,有的省(区、市)还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黑龙江省把一本批次分成A段和B段,各段中安排招生的院校不一样,但执行同样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有的地方叫“省控线”)。

    录取模式设置上,如今的录取模式主要分为平行志愿模式和顺序志愿模式,其中平行志愿模式已经成为主流。

    1.平行志愿。它的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该录取模式具体是安排3—8个平行志愿,用A、B、C、D、E等来排列,因其是并列关系,所以都视为第一志愿。

    实行平等志愿,让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降低,但并不非可以“高枕无忧”了,考生所面临的风险,一是因达不到投档条件档案投不出去,二是档案投出去后未被录取被院校退档。

    对于这种模式,首先,要做到准确定位,形成梯度,具体做法是把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排在A志愿,同时做到使几所院校之间形成一定的分数差距(从高到低排序)。其次,尽量服从专业调剂。除非你分数优势特别明显,又很想进某所大学的某个专业,否则,建议服从专业调剂。因为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为:按分数从高到低将考生进行排序,排在前面的考生的志愿优先被检索,当检索到考生的某个院校志愿符合条件时,则对考生的其他志愿停止检索。也就是说,每个考生在平行志愿中有可能被检索几次,但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你不服从专业调剂,一旦检索后你被提档,却没有被填报的专业录取,就会被退档,从而失去该批次的正常录取机会。

    2.顺序志愿。它的录取原则是志愿优先。该录取模式具体是安排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等几个顺序志愿,第一志愿的填报至关重要,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以及名牌大学、热门院校一般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第一志愿。对于这种模式,我们在填报时,志愿中的各院校必须形成梯度,同时尽可能在第二、第三志愿时选择近几年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如“农、林、水、地、矿、油”等六类院校。

    目前,高考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政策层面的“新高考”正进入试点阶段,2017年是上海、浙江新高考试行第一年,部分地区合并批次录取,部分省份实行“专业+院系”的志愿填报方式,也有一所学校将有若干个录取分数线,“三位一体”招生等很多新的探索。按照国家教育改革步伐,下面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加入“新高考”行列,招生录取制度必将发生新的变化。

    此外,还有一种招生方式正在越来越引起关注:自主招生。如在2017年,全国共有90所高校参与自主招生试点,其中77所院校面向全国或多个省市地区招生,13所院校面向学校所在省市招生。

    普通高考是以记总分的方式由高到低进行排位,进而据此录取学生,而自主招生是从这种规则和逻辑里面走出来,各校依据自己条件和学校定位确定招生目标和诉求,招到适合自己培养教育的学生,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也就是俗称的“偏才怪才”。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一般在高考前3个月左右会公布招生简章,在简章中会对招生规则、流程和相关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对于报名学生普遍的要求是“有较扎实的知识积累或学术训练”,对某些学科“有深入或创新的见解,在相关学科竞赛、征文或创新活动中有出色表现”等。

    生涯知识

    填报志愿的几点建议

    每到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除了考生本人,家长和老师更是忙得团团转,恨不得将自己的经验教训一下子全部灌输给学生,从而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其实,在填报志愿中,家长、学生和老师要充分尊重、充分沟通,家长的优势是社会经验丰富,对职业和行业认知较多,老师熟悉各大高校声誉及录取分数,而学生本人的意见也不可忽视,因为一个专业自己喜欢不喜欢,最清楚的人还是自己。

    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填报参考。

    (1)学校的专业实力。不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就一定有强大的专业实力,在对比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时,同学们要看专业所对应的学科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是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否有博士点、硕士点等,因为这些数据代表着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

    (2)学校的地域。同样水平的高校,因为所处地域的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录取分数;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地域的高校里,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发展前景(如对于薪酬和就业率的影响)。从根本上说,一所大学的发展水平,又不可能不受所在地域的限制。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域因素。

    (3)专业的概况。在选择专业前,同学们应对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公布的12个学科门类中的专业有所了解,不能仅仅看专业名称,认为名字“高大上”的就是好专业。同时,不同院校间的相同专业可能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完全不同,填报时要细心区分、核实。(参考本书第3章的相关介绍)

    (4)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性格则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建议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兴趣与性格特点来选择专业。比如,数学是某些同学的“梦魇”,那这些同学就要考虑是否放弃对数学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了。如果你也搞不清自己的兴趣、性格,那么借助专业测评,或者向专业的老师求助,也是不错的选择。

    (5)了解就业率。就业率是目前很多同学、家长选择专业的首要因素。但是,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就业率这一项数据看,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率会有周期变化的,另外,市场需求大并不等于就业层次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学哪个专业,只要学到了极致,都会成为专业稀缺人才。

    (6)了解学校及专业的口碑。到了招考季,各种宣传资料满天飞,常常令家长和考生无所适从,可以通过亲戚朋友或老师,向了解情况的师兄师姐请教,他们是亲身经历的“过来人”,他们的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延伸思考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国家和社会建设需求旺盛的专业,能使青年人将来较可能做出重大贡献。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本书已经由延边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作者:张慕梁

    更多职业生涯干货请关注作者公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中职业生涯规划之5:如何填报高考志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fp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