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讀《傷寒論》感言

讀《傷寒論》感言

作者: 李茂英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00:28 被阅读5次

我們常聽得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於生活當中,亦難免用這樣的話,若丟東西了,不免用這話來撫慰自己。但可知在中醫裡亦說“瘀不去新不生”的話,這舊的還必須得丟掉,若是久病之人,看了不少醫生,總不見好,實不知裡面有瘀血在,這時不要急者去補,吃補藥,一定是先得把瘀血去掉,仲景先生開得第一個去瘀血的方子是「核桃承氣湯」,一些婦科子宮的問題都會用到。舌為心表,心主血,身上循環系統很好,舌頭會很光潤,但循環系統不好的時候,舌頭表面亦會跟著不好,舌頭跟牙齒貼到,一拉開來,牙齒印還在上面,這就代表瘀血。瘀血甚者,在肚子上看到一塊一塊的青紫,於臨床表現來講,問他口不口渴,說很渴,但不想喝水。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有說“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的話,因我們的文化是相通的,不似西方文化,學醫的便只是治病,而且即使學了醫,又分了各種科目,若是學了臨床醫學,每天亦只顧著看數據報告給病人開藥,即使你坐在醫生面前,他從不問你的感受,所以西方醫學頂多算是數據醫學,而非真正的生命科學。中醫有“望、聞、問、切”,但高明的醫生只“望、聞、問”三步下來便可知病情所在了,到了第四步“切”只是為了驗證前面三個步驟的判斷是否準確,所以張仲景在《傷寒論》裡很少用“切”來診斷病情。就好似看一些社會現象便可知一些社會之“癥結”所在,一位新的領導到任,為得籠絡人心,便疾呼將怎樣怎樣改革,要“破舊立新”,實不知已是久病之人,若不改掉慣有的“習氣”,不先去掉“舊瘀”,又怎會生出新來呢?

讀《傷寒論》感言

相关文章

  • 讀《傷寒論》感言

    我們常聽得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於生活當中,亦難免用這樣的話,若丟東西了,不免用這話來撫慰自己。但可知在中醫裡亦...

  • 伤寒论讀法總綱

    傷寒論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慾知原文逐章之意義, 須先之本論六經整個之組織。整個傷寒論六經之組織,事實上如内...

  • 你懂《傷寒論》嗎?

    王慶國說得對:「《傷寒論》不僅是繼承祖國医學遺產的必讀之書,也是發揚中医葯學術的必讀之書。 然而可悲的是千多年來,...

  • 優質的中醫書籍

    1.黃帝內經 2.神農本草經 3.傷寒論 4.金匱 5.針灸大成 6.傷寒雜病論 7.千金要方 翼方(古籍...

  • 《來蘇集》3月30日誦讀內容

    痙溼暑證 太陽病,痙濕暑三症,宜應別論,以傷寒所致,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主表,六氣皆得而傷之,三種,故...

  • 回到身體,回到當下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讀後 無論是在童年時期經歷過虐待、暴力、忽視、性侵,或是在成年後遭遇意外、攻擊、戰爭等傷害...

  • 徐玉臺:六經合論

    按仲景自序,言作《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則傷寒雜病,未嘗分為兩書也。所云太 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陽明...

  • 重刻軒岐救正論-雅月翻譯

    雜病門 愚按傷寒為外感,雜病為內傷。 今昔諸賢論之詳矣。 拙劣如余,不必復贊一詞也。 雖然外感由於六氣外侵,內傷由...

  • 讀通三境——讀通札記(1003)

    讀文白對照本《讀通鑒論》,感:1、讀通三境。《讀通鑒論》,清王夫之讀《資治通鑒》筆記,臨終遺作,史學巨著。其大開大...

  • 读《通》不易——讀通札记(238)

    讀《讀通鑑論》之《武帝》篇,感:1、讀《通》不易。《讀通鑑論》,清王夫之臨終嘔血所作,窮其畢生之歷史精華所成。其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讀《傷寒論》感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fz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