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劳动节,没有人的山海,意外是虎门那座一扭扭的桥,最大的热门是何冰在B站表演的诗朗诵,《后浪》。还真不是浪的虚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后浪推前浪,留下一地的泡沫。
赞美和批评的都有,第一波基本上都是感动的,第二波有些翻涌,是一潮批评的狂浪。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做一点思考都有助于我们了解时代的风潮。
对年轻一代的看法,从古至今都大体一致,因为这是人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超越时代的变化规律的大道。诉诸权威的吃盐过桥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倚老卖老论,如此等等。近现代我们国力孱弱,强敌环伺,民生凋敝,防御战争几乎是每役都败,老一代对青年人的期望已至顶点,相应的责难也达顶点。
《少年中国说》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雄文,文章长长的,全是道理,满满的好词好句,读着背着都带劲。特别是是青少年晨读“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仿佛成功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表扬和自我表扬的感觉,真好!需要说明的是,梁启超的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正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在这种背景下,依然满怀豪情,中气丰沛,给人感觉一挥而就的写成这篇必将流传千古的名文,可以想见任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责任担当。
而后颇有影响的就是毛主席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的这段讲话传诵和引用的场合很多,是因为毛主席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给这段具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语言成为了梆梆硬的金句,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韵味十足,闪烁着真理般的哲思。
改革开放后,对青年人的看法出现分野,最明显的就是以10年为周期对人进行归类,60后,70后,80后,90后。独生子女的80后是最有代表性的,被诟病最多的一代。一度被认为是娇生惯养,垮掉的一代。历史的答案证明,谁都没有垮掉!正如80后不会被宠爱毁掉,90后也不会被手机和游戏毁掉。
对下一代的担忧和批评同样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美国也有beat generation,不过说的是一个作家群体。他们的60,70后也曾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但也恰恰是这代人,支撑了里根的黄金时代。看来,老子看不上小子,老一代批评新一代是纵贯古今,横贯中西人类通例。
bilibili的策划是成功的,达成了既定的商业目的。整个策划的理念也非常讨巧,先营造出一个亢奋的大环境,然后激赏怒放的青春。地球人都知道,好青年都是夸出来的,要坚持原则:如果糖衣炮弹搞不定,就放糖衣原子弹!从第一波攻击的成效看,完美!
可是,可是第二波就有了大反转,一时间狂风乍起,有奶嘴论,有韭菜论,还有阴谋论。细究一缘由,也没有多么复杂。一是何冰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演的再真也只是节目。不管你承不承认,评价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权利。行使评价权需要一个客观身份,比如:你代表的是了60或是70后,是老戏骨演艺专家,还是B站?这个问题翻译过来就是,你是谁谁谁啊,凭什么指点江山,里格楞?二是台词。为了画面的美好或是正确,美颜了年青的困惑,年青的迷茫甚至年青的艰难,不迷茫怎青春,这可是年青人人人都有的东西。一瞬间了,年青人觉得看到了虚假的东西,觉得夸的不是自己,妈的,夸年青人你居然把老子给漏了?!
会批评的后生可畏啊!因为批评是思考的结果,只是思考才能获得深刻。自诩为前浪,如果忘了自我批评,也要接受批评的气量。因为,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接纳批评是迎接赞美的开始!你看,B站自从股价涨了以后,对批评更加包容,笑的那么厚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