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起来,读的书是《第九交响曲:贝多芬与1824年的世界》。
这本书不像一般的专业书那样晦涩难懂,非常好读,我读了前面的第一章,作者从贝多芬当时首演这首交响曲的背景开始为我们展现了乐曲背后的故事。
这首交响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代表了贝多芬的最高杰作,都是超越当时的时代,并且给今天的人们很大的启发。
在当时,首演的乐队只有50多人,首要问题就是抄谱问题,既要抄写指挥用的总谱,也要抄写各声部不同的分谱,抄写员很多都不会乐器,或者从事其他工作,很容易在细节标记上出错,有些甚至音符也会抄错,致使影响排练进度。
第二个困难,是这首乐曲需要的双管编制,至少还需要增加30-40人,双管编制对于今天的职业乐团来说是基本配置,但是在当时的1824年,连音乐最发达的维也纳,也还没有职业乐团,多数是剧院里为歌剧协奏的乐团,所以缺声部缺乐器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向外界招募乐手,而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排演的困难是非常大的,贝多芬的要求又非常高,所以据说直到演出前,负责乐队指挥的音乐家也不能确定,排练效果到底达到贝多芬的要求了吗?
第三个困难,是独唱乐手。因为这部作品史无前例加入了人声部分,既有独唱又有合唱,贝多芬给独唱部分很多高音,中途就有女高音因为唱不上去而放弃,而且给合唱团排练,是比交响乐队难度更大的,排练当时的混乱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个困难,就是当时的贝多芬,双耳已失聪,在演出时,乐队指挥既要顾全乐队,又要照顾贝多芬本人的感受,据当时的情况,当乐曲结束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但是贝多芬还在背对着观众翻他的总谱,经人提醒才知道乐曲已经结束。
我们虽然看到这么多困难,但是这首旷世巨著还是在1824年5月7日首演成功了,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起影响直到今天还是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今日金句:
1.俄罗斯革命家巴枯宁说:“如果所有曾被创作出来的音乐在未来一场遍及全世界的大火中丢失,我们必须发誓救出这部交响曲,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2.学者巴里·库珀说:“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创造音乐,而是创造出具有最高艺术价值的音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