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今天参加原始地貌登山俱乐部的线下活动,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北京北边密云的黑龙潭景区,玩的比较开心,稍微写个游记记录下。
山上玩自拍想法足够强烈的时候,世界会为你让路
早上去爬山我险些没去成,好在最后幸运地解决问题。
早上我们队伍的要求是必须7点30分之前到达惠新西街北口,共同做大巴去山上。我根据自己到集结地的距离,设定了闹钟,准备早上5点50起床,洗漱完毕后坐地铁去集合。没想到,我早上闹钟响了,但是被我无意识关掉了。
等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已经是7点了,我心说糟糕,这次好容易约到的户外行程恐怕要错过了,然后我想,干脆在就睡觉好了。于是我给这次的活动领队发了一条消息,说声对不起,这次过不去了。但是我躺床上的时候转念一想,好遗憾啊,要不再试试看看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于是我又给领队发消息,说可否有其他方法我赶上队伍?领队告诉我,7点半集合后,实际上接下来要走京承高速去密云,如果我可以8点之前赶到京承高速的北五环入口即可。我一听有戏,时间还来得及,于是我立马从床上跳起来,收拾好背包就准备出发。沟通好备选方案是7点10分了,我叫了出租车,一路催司机开快点,最终我7点50赶到了高速的路口,等待去景区的大巴。通过这个波折我反思后收获几个方面:
- 事情做不成往往是没有准备好。我前一天睡觉时间是2点钟,早上5点多起来去爬山肯定是没有准备好,最终造成起床没有起来的问题;
- 遇事不着急放弃,再试一试。根据我的经验,大多数事情大多数时候没有来不及、没办法的说法,只要抱着积极的主动的态度去努力,你会发现真的是有办法做到很多原本我们以为做不到的是,这里需要的是想做成这个事情的强烈的意志力和积极主动的再试试的心态。
- 出租车比自己开车或滴滴快车靠谱。如果时间比较紧急,时间安排上没有余地,最好叫出租车出行,出租车司机对于那条道路可能堵车,那些路好走比较有经验,他的经验可以给本就不充裕的时间提供保障。
- 沟通是解决大多数问题的不二法门。人类是一个协作的共同体,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都是靠人与人的协同来完成的,这个时候尤其凸显一个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很多事情沟通好了,解决起来就很顺利,没有沟通好,解决起来就比较慢,还容易出问题。
- 很多问题不只有一个解决方案。早上由于收拾背包比较匆忙,我带的补给不够,好在上山前我们的车在加油站停车休整,我顺便购买了足够的补给上山,确保登山的食物和饮水保障。
- 警惕自己的自我安慰心理。早上其实在我发现时间来不及的时候,我是给自己找了理由的,就是干脆睡个懒觉吧,反正自己需要补觉。其实很多时候这个自动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理由的心理机制是阻碍自己成长和成功的根源,遇到事情都给自己找借口,怎么可能把事情做成呢?没有任何借口,这个应该成为我的基本素质,这个方面需要多觉察多反思,多提升。
爬山时的见闻感受
第一感受是:我本属山林。
我很喜欢爬山,每次到山上都觉得自己是回归了自己喜欢的环境。我享受城市的便利和繁华,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总是要到山林里面通过和大自然的深度接触,这个对我来说是一次充能的过程,每次回来都感觉自己如同电池被充满了电——虽然每次回来都累成狗。这里我反思到的是其实每个人都应时不时回归大自然,去多呼吸下负氧离子的空气,多和树木山川河流和大地接触,这个是我们人类进化起始的地方,这是属于作为动物的人的根。
第二个感受:行行都有状元
今天路上和几个老驴聊天,发现他们都很厉害,嘴里说出一串串我说不出来的关于户外的爬山必去路线等等,尤其很多高端难度的路线驴友们抱着生命危险去攀爬。我着实汗颜,其实相比于他们我真的是小白驴。而且玩户外的也是有一个圈子的,各大户外群的领队们大家都认识,都很熟。从这方面我想到,其实大部分行业,真正玩的好精英们他们都自成圈子,因为他们需要互通有无,他们的关系其实是竞合关系。具体的游客方面是竞争,但是在这个户外领域他们是合作共同把这个大圈子做好。
爬山的一些心得体会
登山装备和补给一定要准备好。
先说衣服,最好是宽敞透气的穿着舒服的,因为需要排汗。爬山最好是长裤和长袖的衣服,因为爬山尤其是爬野山很多树枝树杈都容易挂到人,还有各种蚊虫叮咬,长裤长袖是保险的。
一定要有一双好的登山靴。我发现很多驴友都是用的普通的运动鞋,哪些鞋子在对于脚踝的保护性、山地行进的支撑作用、防滑防水方面都远超普通的运动鞋,所以除非是难度极低的路线,不然要用好的登山靴。
万能头巾可以保护自己的脖子,也可以作为面罩房子太阳照射和蚊虫叮咬,非常实用;
手套最好是半指的,保持灵活性和耐磨性;
帽子最好带着,可以防晒的同时避免马蜂等毒虫侵袭。
登山杖根据自己的情况带着,我自己是不太惯用登山杖,我一般接用手借助树枝的辅助前进。实在不行,我临时这一个树枝做登山杖。
爬山的体力分配是需要有节奏的。
爬山我感觉是需要有个节奏感的,前面刚刚开始,大家的血氧含量还没有升上来,需要一个调试期,让身体适应这个强度的攀爬。这个时候不要着急,缓慢提升速度。
中段的攀爬需要根据的体力情况,找到自己在团队梯队中的位置,然后给有热心的卡友分配下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不要掉队和超越领队,维持户外互动纪律。
今天听了不少驴友死于山上的事件报道,我所知道的情况是大部分人没有搞清楚状况,尤其是单独行动而的个体,是需要经验和阅历带给我们的。
领队一般是走到最前面,给大家探路和找方向,这个时候需要领队全力以赴,做好方向的判断。现在大部分的户外俱乐部可以都先加一个他们的微信或者公众号,看情况有什么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