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所有理论的结点

所有理论的结点

作者: 一把伞客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00:41 被阅读0次

如果我想非常简明地提出一个理论,非常简明地证明,该如何做?最可行的做法是,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或问题,逐步搭建理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得出结论。对这个问题的结论进行思考,然后推而广之,对这个结果可能的情况进行验证和思考。

哲学的所有理论,如果比作是人类发展历史的总结语,当中最精彩的莫过如是,以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为起点,比如自然科学何以可能,以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终点,再使用这个理论体系解决认识和实践、社会运作和历史的所有问题,这就是以往哲学家(专业的)所向往的。

所以,我想四个问题,应该可以概括我的理论,但是这四个问题你看上去的一瞬间,可能并不好理解,我们逐步展开。

Ⅰ自发的问题何以可能 Ⅱ非自发的(推理的)问题如何可能 Ⅲ 自发的认识如何可能 Ⅳ 非自发的认识如何可能

Ⅰ自发的问题何以可能

"自然科学何以可能" 这个问题,将其抽象,可以理解为  某物存在为何合理,或者说我们自发思考的问题,在没有动词的情况下,存在 成为 基础动词。注意,动词是理解一切言语,一切问题的核心。如果把思想比作言语,那么问题以及认识论,就是 归因基础动词 存在 的言语,关于存在的言语。所以 存在 这一概念在哲学中很关键,因为哲学的认识论是研究问题的言语,而历代哲学家的发展无不是认识论发展最为深刻(注意,这当中亦有细节)。之所以认识论是哲学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我喜欢把计算机编程的发展与之相提并论,在当今编程发展已经非常非常成熟,人们可以用编程语言描述一切可以用模型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切逻辑恰当的问题都可以编程解决或证明无解,但即便如此,人类仍然无法做出真正模仿人类思考的编程产物。这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所有言语都已经非常符合逻辑了,对自己如何认识,如何解决问题有一套非常成熟的语言,却无法用这套语言描述思想一样。哲学的认识论非常成熟,非常成熟的认识论解决问题非常容易,可是却无法认识提出问题的思想本身。

如果把认识论能运用的问题,人类感官能感觉到的,称为现象的话,那么提出认识问题的思想本身,不能被认识的是物自身或类似的概念。回到刚刚我们思考的地方,动词是一切的核心,存在是动词,其它的动词也是动词,所以可以把问题分两类,以存在为动词的问题,和不以存在为动词的问题。这样划分是否合理?注意,这也是一个问题。存在和合理在这里有很深的联系,不能割裂认识,所以这个问题可以解释为 “这样的划分(的存在)是否(合理)” 。合理吗?比如一类问题 “重力如何计算”,另一类问题 “万有引力理论(的存在)合理吗” ,一个是具体实践,一个是理论分析,合理吗?合理(注意我们并没有解释何为合理)。

对此,我们抽象出 “存在是合理” 和其它涉及具体操作动词的科学问题。 “存在是合理” ,我不是指在这里这个意思成立,我是指这里的三个词“存在” “是” ”合理“ 有很深的联系,不能割裂来思考或者认识。要解释这三个词,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入手,”是“ ,什么 ”是“ 什么,意味着我们把一个概念等值于另一个概念,等值亦包含着传递值过去的意思,所以,我们是把一个概念传递进另一个概念,并视为同等。什么 ”是“ 什么 ,存在是合理,将合理的概念传递进存在的概念中,并视为同等。

”合理“ 是指符合我们的知觉范畴,这个历代哲学家有研究,不展开,但是注意这里我并没有说是先天,因为这里我要引入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作客体永存性。客体永存性和空间、时间的关系,我需要另开章节细说,这里先引入这个概念。客体永存性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并不认识客体永存,意味着婴儿看到眼前的物体,当大人把这个物体移动到另一位置,婴儿并不会把两者视为同一物体,而是当作不同物体。在婴儿眼中,并没有 ”这个物体“ 的概念,只有一个地方和一个物体,这是最原始的感官认识。所以客体永存性并不是先天认识,是婴儿时期的人类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对物体运动的认识形成的。客体永存性是一种自然选择,如果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不认识客体永存性,不能分析潜在危险的位置变化,是不可能成为现在这个物种的。但它不是先天,只是接近先天。

有客体永存性才有因果律,理解一个物体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无论如何移动都是这个物体(永存性),也认识到一个物体如果消失,那这个物体一定是移动到什么地方(因果律)。这来自心理学,皮亚杰的研究。

所以”合理“ 是指,某物,符合客体永存性,符合因果律,符合类似自然选择形成的,对人类有利的规律集合,而这些规律,就像书写其它规律的纸本身,装载和内蕴其它具体规律。这些,在康德那里称为范畴。知觉根据范畴,整合感觉形成认识。

剩下 ”存在“ 是最难理解的,因为存在可以作为 ”是合理“ 的客体(合理传递进存在,就像合理这个概念移动到存在里面或着与存在同等的位置),存在本身也能作动词,比如 ”我存在“ 。这两者看似难分,实质是同一。存在是合理,必然指某物的存在,单一的存在本身并不存在(无物的存在不存在),所以存在必然既作客体也做动词。但这里更深刻的领悟是,作客体本身也是动词,因为存在必然指某物的存在,所以这个存在,是指向某物的存在,所以是作为表征某物本身的动词。所以在这里,我们用存在来表征某物本身,因为我们对某物本身不需要(或无法)认识,我们只需要对抽离本身之外的现象进行认识,而存在这个动词,就是 某物的存在,是对某物本身抽离的现象,存在是某物本身的存在,我们在不把握某物本身的情况下(无论能否把握),选择存在这个现象去表征某物本身。”存在这个现象“并不是指存在又一次成为客体,而是我们要理解的层面上,存在成为客体的过程,但是存在本身是动词,”去表征"某物本身。

所以所谓的矛盾并不存在,存在是动词,但是当意指某物的存在的时候,存在表征了某物本身。表征是指,最原始的抽象化某物,某物必然的因素集合,以表征代表某物(无论是否存在)。(无论能否把握)和(无论是否存在)这两个很关键,因为这两允许了不把握物自身的认识,也允许了对虚拟物自身的认识(无论这个物体是否真实存在,只要存在表征)。所以,也就允许了我们对理论概念的认识,也允许了人类对虚拟信息世界的认识。

回到 “存在” ,存在必然意指某物的存在,存在是合理,意指将合符自然选择规律的人类知觉认识,传递进某物的表征现象(即某物的存在,我们可观察的存在),使两者位置等同。最后我想将 “存在是合理” 引申到 “我思故我在” , 去掉后面 “故我在” 唯心的部分(其实“故我在” 就是一种对自然选择的唯心理解),思考前面的“我思”。“我” “思考”,这里不说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笑话,单纯比较 “我思” 和 “某物存在” ,某物存在,存在作为动词表征某物不被把握的本质,所以,是否也可以考虑,思考作为动词是表征我不被把握的本质?我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入的思考,最后的结论是,确实如此,任何人说的”我“,都是意指内心繁多复杂的想法的综合,”我思“ 或者 ”我想“,就是对包罗万象的内心世界中繁多复杂的想法的整合筛选,然后表征出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 ”我“。

我甚至可以说,”我“是我内心无穷多而且不断变化的思想的一个外在(在现实世界)的表征,而”思“则是将这个内心表征为客体的动词。所以”我想“或者”我思“甚至仅仅是”我“,都是每个人对内心的一个外化总结,是每个人通过外界视角对内心的一个表征描述。

所以更加深刻的是,所有认识的问题,其实都是思考与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内心复杂繁多的世界与外在表征描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问题(内心的繁多想法是群体,表征的单一描述是个体)。

——————————————————————分割线——————————————————————

之后我需要先将范畴和逻辑律先从上述导出(自发),然后我要描述在思考与语言关系下人类认识框架的极限(非自发)与个群理论

相关文章

  • 所有理论的结点

    如果我想非常简明地提出一个理论,非常简明地证明,该如何做?最可行的做法是,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或问题,逐步搭建理...

  • 京东

    树中任何结点的左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值均比该结点小,右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值均比该结点大。

  • [数据结构] 树

    1. 树 结点的度:结点拥有的子树的数量树的度:树中所有结点的度数的最大值 树的性质: 树中的结点数等于所有结点的...

  • 广度优先搜索

    首先访问这个顶点,然后找出刚访问这个结点所有未被访问的邻结点, 访问完后再访问这些结点中第一个邻结点的所有结点,重...

  • 二叉查找树(二叉排序树)

    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数据域均小于或等于根结点的数据域,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数据域均大于根结点的数据域 查找操作: 由于...

  • Dijkstra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

    目的 找出图中所有结点与某一结点最短路径 步骤 ——前提条件:“图”结构已经建好,将所有结点与初始结点距离存入数组...

  • 二叉查找(排序)树的剑指Offer算法

    特性: 如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均小于根结点的值 如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均大于根结点的值 左右子...

  • 王道数据结构 第二章 线性表(3) 编程题上半部分

    设计一个递归算法,删除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的所有值为x的结点。 在带头结点的单链表L中,删除所有值为x的结点,并...

  • 数据结构——Floyd算法

    算法的思想:遍历每个结点。然后以这个结点为中间结点来更新所有的结点。edge(I,j) = min( edg...

  • 二叉树、平衡树、红黑树

    二叉查找树 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左、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有理论的结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jd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