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篇文章来源于大V店的会员课,我挑选了重点的内容整理出来,如果全部转成文字版我觉得对付费的会员不太公平,我也没有这么多时间,但是这个话题又真的很受家长们的关注,所以还是整理出来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其中斜体加粗是我自己的一些感触。大家注意区分。
声明:资料、图片版权归大V店和启丹老师所有。
讲师介绍——启丹
家庭教育导师、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国亲子教育专家、中国高级青少年教育咨询师,专注家庭教育研究十二年
教育观念的普及:
孩子越小规矩越多。年龄越大规矩越少。这个其实我们很多人都做反了。
脑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三岁之前的教育胜过以后所有教育的总和。
孩子在三岁之前的潜意识已经形成,长大之后也可以更改,但是会困难一些。
大家有没有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太放纵而没有规矩,觉得太小不懂规矩呢?但是等长大立规矩却发现立规矩并不容易?因为他们三岁前已经潜意识里有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有句老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最近在看一本《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到底是什么是专注力?
无意注意: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注意力。
有意注意: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的注意力。
例如老师上课,窗外传来嬉笑声引起孩子的注意。那么窗外声音就是无意注意,老师上课就是有意注意。
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不容易受无意注意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力。
专注力的培养要在兴趣上激发,不要简单的强制孩子在学习上专注。
其实小孩子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是没办法控制的,他自己意识不到的。大人的苛责提醒不起作用,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三岁以下孩子的持久力:3-5分钟,4岁:10分钟左右,成人:30分钟。
父母无意识打破孩子专注力的误区:
孩子的专注力是保护和培养出来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好奇心来探索世界的。
有人说我的孩子没有专注力?
那么孩子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专注很久?如果有,那么就是有专注力!如果是对学习没有专注力,说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这时需要培养兴趣。
孩子的专注力是怎么被破坏的?
对于孩子来讲,未知的都是有兴趣的。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甚至破坏来学习,这都是专注力的表现。
“快点走,看蚂蚁有什么意思?”
“石头这么重别带回家了?”
孩子破坏了某件东西遭到呵斥。
动物园里孩子观察了一种动物20分钟,家长说快走吧,看了这么久了。
孩子专心的玩玩具,你过来问喝水吗?需要帮助吗?
以上这些有没有发生在你身上?
这个时候你并不仅仅是阻止了孩子的行为,已经破坏了孩子的学习力、探索力、思考力和专注力。
你一直是这样一个你,他就会成为那样一个他!
这个我深有感触,以前娃自己玩玩具的时候,看她弄了很半天没有结果,我终于忍不住问她需要帮助吗?从此确实教会了她学会求助,然而却毁掉了她的主动性——总是第一时间求助。而现在,我又要想着法子鼓励她自己思考。😭
鼓励孩子一心二用
这个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
举个例子,所谓的英语启蒙“磨耳朵”。边磨耳朵边玩玩具。
孩子需要专注的事情太多
比如现在很多孩子都有好几个兴趣班,结果一年下来哪个都没有什么进步。因为孩子的专注力被分散了。原本的兴趣也在各个兴趣班的奔波中耗尽了。
我们需要科学的养育,不是盲目的跟风。谨慎思考孩子的兴趣,适当的引导并尊重。
家庭呵护过度
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却又埋怨孩子的独立性,这同时滋生出来的还有懒惰。
举例子:家长希望孩子有时间观念,可是妈妈做好了所有的计划,并负责按时提醒孩子。这样的孩子认为只需要妈妈就够了,根本不需要时间管理。
懒惰的人没有意志力,持久的关注力需要意志力配合。
看电视,玩游戏太多
活泼生动的电视画面都是被动学习,虽然增长了知识,但是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
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会重新布局孩子的大脑。美国教育学家建议两岁以下的孩子不要看电视。
被动学习的孩子直接找答案,主动学习的孩子会自己思考,即便是求助他人,也不是直接要答案,而是获取思路。
越来越多的早教机器其实都是被动学习。
就我自己的经验,两岁之前的孩子对电视都没兴趣……但是长大后看过就不好控制。有时候并不是孩子对电视感兴趣,而是需要电视来陪伴,所以如果可能,尽量多陪陪孩子,但是不是陪看电视,玩游戏……
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电子产品这么多,想完全避免也不可能,那怎么利用就得动脑筋了,比方说,你可以看完电视后,提问她几个问题,或者她完成某项任务后,奖励看一集动画片。聪明的你们自己想办法哦!
父母的不专注示范
只有一个人具备了某种能力,才能很好的传承给别人。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作品,是父母的复制品。你的专注力是不是足够影响孩子?
其实现在这个严重碎片化而又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于培养专注力似乎越来越难了,但是我们还是能找到办法的,例如做一个计划强制自己坚持,或者利用“仪式感”来给自己施压。
破解孩子不关注的办法:
1多买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多动手,尤其是精细动作。
2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个过程不要着急,慢慢来。
3培养兴趣和专注力相结合。
例如,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教孩子识字。
4.家长要学会闭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