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功臣
思衣谷
传统的近代中国历史教育告诉我们中国西学第一人是严复,西学中用的第一人是魏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林则徐。那么你们知道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是谁吗?他就是大清第一任驻日参赞黄遵宪,一位推动变法维新的功臣。
来自广东梅州的客家人黄遵宪是近代中国伟大的外交家、改革家、诗人以及民俗学家。关于他的书籍,这里值得推崇的是来自日裔美国学者蒲地典子的最新作品《中国的变法:黄遵宪与日本模式》。
此书一共有九章。事实上,就这本书整体而言,我们可以视为一个日本学者为一个研究日本的中国学者所写的一本传记。而就黄遵宪而言,他最大的意义就是向中国传播了日本成功的明治维新的事迹。因此此书我们主要可以将其视为关于清朝末年,一个学者为清政府做了一次变法做了很多借鉴的材料,这个材料和对象就自然是日本了,于是副标题是黄遵宪与日本模式,就是为读者展示了黄遵宪为当时的中国变法所作的努力。
其中第一章就是说到了 黄遵宪的故里。作为客家人,作为诗人,我们可以从的诗歌中表现了他对母亲、妹妹、妻子和女儿表现出的那种对曾祖母的挚爱。是的,一个外交家,改革者与诗人有什么关系的,其实黄遵宪是多才的人。其中作为梅州八贤之一的贡献就是他是作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可见他的诗是影响之大的。如在嘉应之战他与逃亡写到“一叶小舟三十口,流离虎穴脱余生。”这样的诗歌是流露出了内心的恐惧和对太平军的愤懑。而因为长期与妻子异地恋的处境,他就为妻子写到了“知否吾妻桥上望,淡烟疏柳数行秋”是体现多么真挚和无奈的爱情诗歌啊。
来到第二章我们就读到了日本的发现:中华世界的东方前沿,这就是写到了他到日本外交生涯。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黄遵宪的业余,是与日本旧式文人雅士相交甚密的。其中不乏有史学家、经学家、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等。其中作者就提到了大河内辉声的笔谈录,就作为证明黄遵宪与日本文人关系好的第一手资料。此外,他以临床医生一般的敏锐的视觉观察而来日本,并以日本历史、政治、景物、风俗等为题材,作《日本杂事诗》154首以日本为主题的诗作,每首诗歌都附有评论。而所有的诗歌都是传统的七言四句写成,以此了就是开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新境界。
另外很有研究价值的,就是第四个小节:作为中国“文化省”的日本。这里黄遵宪就是以民俗学家的角度去分析了日本文化。如日本宫廷演奏的雅乐令是失传的唐代音乐;日本的木屐,其实是中国六朝时期的习俗。另外日本宴会的习俗(饮、唱、舞、带些食品回家)与中国《汉书》所描述的习俗是有相似之处的。还有日本爱露营,也是很有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场景,自然是中日友好关系的材料,这些都是在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所能独到的。
而在第三章明治初年日本的西化。作者就讲到了黄遵宪对日本西化现象的独到洞察和见解。对于日本最初的西化,黄遵宪是震惊的,如社会上在公共建筑、服饰等都是体现了传统与新式欧洲风格混合的。还有铁路、煤气灯、电报、建学校、现代陆海军、中央集权的政体,其中还在日本官僚体系中,黄遵宪还发现官僚们为了获得西式的家具而互相竞争,官僚迎宾也是用葡萄酒,等等日本的风土人情。此外在观察日本的经济上,黄遵宪是赞赏日本政府努力促进日本的棉花和食糖工业的,也是大力支持丝绸和茶叶的技术改进的。此外,在观察日本的军事上,他也高度肯定了日本军事制度的,但他也洞察出日本征兵法上的漏洞,但经过1879年的修订,自然产生的积极效果,因此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军事实力是在不断稳步前进的。当然还有对日本教育的洞察和认可,以上种种,都无不体现了他是名副其实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由此黄遵宪到日本的取经为:明治维新以来取得成就的关键是政府的领导。日本人将从中国古代学到的官制与现代西方的制度巧妙地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高效的官僚机构。
说到这里你会觉得黄遵宪是崇日媚外的家伙,那么你就错了,因为在对现代日本的文化认同这个部分中,我们就可以读到了虽然他是有认可日本西化的日本模式的,因为日本从实用角度出发采用西方技术和制度是应该赞美的,当是对他们采用西服和西方化的生活方式就表示怀疑的。以为服饰代表这儒家文化的礼和德。于是对日本抛弃儒家文化他是表示担忧和不安的。另外黄遵宪对日本的“美国的自由学说”是尤为不满的,因为这将导致人们无视人际等级。最后,有个历史观点是很有看点的,那就是作者因为,正是黄遵宪看到了日本人对中国儒家价值的忽视,甚至蔑视,才导致他们侵犯中国周边地区的根源。这就是人文角度去分析了日本为何侵略中国的论调。
来到第四章就继续说到了日本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侵略,其中就有琉球事件等。而在中国被日本侵略的问题,黄遵宪做出的态度是不仅引领的思想潮流以及他在外交上谋求国家尊严的坚决行动。其中如琉球事件就说明了日本对中国的蔑视而对西方的崇拜。于是日本所谓的“兴亚论”在黄遵宪和历史看来,都是日本言行不一的,因为日本不尊重中国,也使得在亚洲实现辅车相依的理想化化为泡影。
此外,在第五章就说到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1882 — 1885 ):面对种族冲突。其中作者就说到了黄遵宪在美国为官时,是为寓美华人的福利是做了很大贡献。而美国的竞争力之大,使得黄遵宪和康有为为警觉和失望,也促使他们渴望实现大同。
于是有了日本和美国的借鉴,于是在第六章就写到了为变法建言:编纂《日本国志》。而这本书一直未能出版,出版之时甲午中日战争已经结束,当时看见这本书之后带给张之洞说:如果这本书早点问世,就可以节省两万万两白银。这当然是指《马关条约》中清政府的赔款。这就说明了《日本国志》是对中国的变法还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此外,在第七章地球的另一半:在伦敦和新加坡期间的思索,讲述了黄遵宪到英国和新加坡的经历,说明他对国际政治与东亚局势的深度思考。而通过观察和思考,也呈现了黄遵宪的大同思想。而就在《人境庐诗草》的《养疴诗》这一首咏花诗中,体现了他对世界不同物种能共存、人类在未来也能和睦相处的思想。
而在第八章 中日战争及战后的变法维新运动中,就说到了回国后黄遵宪在南京充任张之洞的幕僚。并在湖南努力参与中国的维新变法,如在黄遵宪的建议下,陈宝箴同意创办一所时务学堂,以培植变法人才。另外他还仿效日本和西方国家的警察局建立湖南保卫局,以保证改革措施的推行。这就是作为走向世界第一人而海归的黄遵宪,在近代中国维新变法中结下的好果子,毕竟他是唯一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有切身体验的人,自然这个环节的维新变法是很成功的。但历史告诉我们,维新只是百日而告终了。
尽管维新失败,我们依旧在第九章读到黄遵宪,这个人境庐主人对新中国的期望。这个章节就是说到了黄遵宪告老还乡于老家“人境庐”,这个时期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最高峰。其中黄遵宪发挥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努力提高国民的民族主义精神,如在《出君歌》就是铿锵之作。另外,他对科学、进步主义持乐观态度的,这就说明了民国初年“五四”一代知识界追捧“赛先生”的先声。
当然,综观此书,我们知道作者是以黄遵宪的编年史来说明了黄遵宪的一生和成就的。这里不仅有交代他的成长历程和仕途,如出使日本、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经历。而成就就是通过他海票之后,集合经验而著作的《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朝鲜策略》等,这些内容都是揭示了黄遵宪对日本与美国的政治、经济的全方面敏锐观察,对国际政治与东亚局势的深度思考。同时,在这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作者的笔触,知道这个走进世界第一人因为走近世界后他的文化观念是如何转变。黄遵宪引领的思想潮流以及他在外交上谋求国家尊严的坚决行动,直接启蒙了梁启超等维新变法志士,对近代中国的转型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这个书对想深入了解日本的维新,以及中国的维新,乃至了解黄遵宪的诗歌价值和内容的读者而言,是很有价值参考和研究的。通过此书,你会更立体地知道,黄遵宪为何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中日友好的先驱使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