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有个很爱哭的孩子,经常听得见哭声,忍不住猜想,是不是这个孩子一哭都会得到一些想到的东西,或者是拥抱、爱抚、摇晃、走动,或者是吃的喝的,或者是一些安慰和逗乐。
进一步想,是不是喜欢做的事里都包含着一些好处。
喜欢运动的人,在运动中得到了健康、漂亮的体形和受到欢迎和赞美。
喜欢学习的人,在学习中得到了智识,感受到了信息和逻辑带来的精神的愉悦。
喜欢关系的人,在不断建立、推动、发展、巩固关系里,得到了认可和被喜爱。
喜欢打扮得漂亮的人,每一次被注意和赞美、爱慕中得到满足。
也许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而是因为一个好的体验,让人忍不住重复这种体验,从而慢慢变成喜欢。
而不喜欢,是另外一种模式,
体验过由此带来的不愉快经历,让人不愿意再重复一次,就产生了不喜欢。
喜欢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当喜欢的体验变得不可重复,或都是带来更大的风险和坏处时,喜欢也就改变了。
喜欢喝酒的人,在体检中发现肝功能异常。
喜欢一个人,却发现那个人背叛了自己。
喜欢跑步,却感觉膝盖隐隐做疼。
当风险大于收益时,喜欢也就不可持续了。
人还是一种比较精准的权衡机器,很自然地沿着收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而动作,甚至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来合理化这些行为。
如果哭声带不来任何好处,也许楼上爱哭的孩子就不会那么爱哭吧。
哭声也是操纵养育者的一种武器呢,虽然听上去弱弱的。
也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关系为什么会中断,大抵是有一方感觉到这段关系里无法受益了。
所以情感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只是一件披在关系上美好的装饰吗?任何关系的底层都是利益吗?决定可持续的关键因素只是利益,总是利益?
所以最坏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无用之人。
对任何人都没有用处,也就没有任何人有来与之交往,就会陷入绝对的孤独之中。
这种太绝对的情景应该不至于,那么按此推理,越是有用的人,围绕的人越是多,倒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