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当然也可以是眺望本身。
——诗人李少君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藏着这样一个字——慊,当它读作“qiàn”时,意为“憾、恨”,而当它音为“qiè”时,则表示“满足、满意”。同一个汉字,却有着完全相反的含义,像极了很多人,总是陷于自我矛盾中。
也像对《既不远也不深》这首诗的解读,两类不同的人做出彼此悖反的赏析。
乐观者感叹弗罗斯特巧妙的辩证思维,暗喻人们与真理的若即若离,虽然不能看得深远,但还是不言放弃;悲观的人则绝望于永远无法捕获真理,日复一日地眺望,却穿不透表面,遑论抵达深远的终点。
终日望海的人,大概的确无法得见所想吧,真理本非绝对存在,当你坚定地推崇和信仰,它便因此荣获桂冠,而无人信服的时候,它不过是被弃于角落的说法之一种。
哥白尼在“地心说”称霸的世界里奋力突围,甚至为自己所坚持的真理献出了生命,可“日心说”也被证明存在很大的局限。
相比嘲笑哥白尼的错误,人们更赞叹他的勇气,尽管未曾抵达最深和最远,但更深和更远何尝不是其价值所在?
我们习惯于追寻答案和意义,试图以最快的速度发现最理想的道路,享受巅峰之处的美景。殊不知人生其实无所谓正确的事情,把自己认为对的做好,便是不负生命。不必羞于承认自己的渺小和局限,此刻看不到的远和深里,都潜藏着彼时的希望。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弗吉尼亚·伍尔夫)谁都有可能交出精彩的答卷,尽管挥毫泼墨就好,享受书写的乐趣。
摘自为你读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