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孟子·梁惠王》的最后一篇,故事的主人公有四,一是孟子、二是乐正子、三是鲁平公、四是臧仓。
孟子离开齐国以后,先回了家乡邹国,然后去了滕国,现在有来到了鲁国。
乐正子,名克,当时是鲁国的官员,据《孟子·尽心》记载,孟子听说乐正子将要在鲁国执政,高兴地一夜没睡。身边的人就问他,乐正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孟子把君子的境界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有善、信两个境界;第二个层次有美、大、圣、神四个境界。思想意识上追求天理谓之“善”,一言一行都能努力遵循天理谓之“信”,举手投足都符合天理称之为“美”,不但自己美,还能成为大家的楷模称之为“大”,不但形象高大光辉,还能教化天下,那就是“圣”,圣人发展到深不可测的地步,那就是“神”的境界了。
孟子认为乐正子已经达到了第一个层次。可见乐正子在当时的朝野都有一定的美誉度,对鲁国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孟子来到鲁国以后,乐正子就向鲁平公荐举孟子,建议鲁平公亲自去拜访孟子。
鲁平公,是鲁国的第二十四任国君,此时的鲁国早已衰落,在天下没有什么话语权,属于二流国家,但因为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因此鲁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所谓“周礼尽在鲁”,所以君臣的自我感觉还是很好的。
臧仓,是鲁平公身边的嬖人,贱而得幸曰嬖,就是服侍君王饮食起居或者玩耍逗乐的仆役。因为整天和君主在一起生活起居,如果能得到主子的欢心,往往就和主子比较亲密,能和主子说得上话。他为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后人专以“臧仓”指代小人,留下一个成语“臧仓小人”。
孟子葬母的故事,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记载,当时孟子被聘为齐国的列大夫,出有车,食有鱼,俸禄很高。母亲去世后,孟子就从齐国回到鲁国办理丧事,弟子充虞负责督造棺椁,按照孟子的要求,棺椁用了上等的木料,厚达七寸。充虞心里也犯嘀咕,棺椁是不是过于精美了,于是就大胆地向孟子提了出来。
孟子回答说,棺椁的规制是从中古流传下来的,从帝王到百姓都没有区别,如果没有能力做到七寸厚,只能留下遗憾,现在我既然承担得起,为什么不做到生死两安呢?子女不应该在父母身上省钱。
无独有偶,《吕氏春秋·节葬篇》云:“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
经乐正子推荐,鲁平公正准备出门去拜访孟子,他身边的嬖人臧仓就请求鲁平公说,希望主子下次出行,能够事先告知宫内有关部门出行的目的地。像现在车驾都已经准备好了,鲁平公就要上车,可身边的侍臣还不知道前往何处。
鲁平公就告诉臧仓说,他要去拜访孟子。
臧仓就愤愤不平起来,他说:“为什么呀?您身为一国之君,却要降尊纡贵去见一个平民百姓,难道您认为孟子是一个贤人吗?贤人必须事事遵守礼义,可是孟子为母亲举办的葬礼,其规格要远远超过他为父亲举办的丧礼。我觉得您不应该去见他。”
鲁平公听信了臧仓的话,居然临时取消了这次约会。
【《孟子》简读之梁惠王篇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