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關於藝術跨界之淺論

關於藝術跨界之淺論

作者: 介盫 | 来源:发表于2017-10-18 16:12 被阅读0次

        “關於藝術的跨界”之問題,實際所有的的藝術理都是相通的,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比如虛實、繁簡、動靜等等的辯證關係,在任何藝術形式載體的創作,包括工藝美術都應遵循這個道理。像根雕,像陶瓷、園林設計,無不具備這些關係。這就是所謂理的相通之處。這不是借鑒,而是創作的道理相通。

        “藝術生活化”,藝術脫離不了生活。一句老話“藝術源自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如果藝術的創作和欣賞,如果沒有生活的基礎,是無法表達出感人的作品。欣賞者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某一方面的生活經驗,會對某些作品無法感受。藝術是生活的積累,也需要有生活的人去感受和欣賞。

        真正的藝術作品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不能為創作而創作,同樣是國畫創作為什麼每個人的面貌各不一樣,是因為每個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自然其受眾群體也會不一樣。

        藝術永遠離不開生活,就是古代的以雲林為代表的清高脫塵,那也只是在個人思想境界方面,不是說其藝術作品也脫離生活,如若是真是脫離生活,又怎麼傳世於今日。

        作品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一種媒介,言語通常帶有虛假性,作品即使再怎麼隱蔽,都會透露出作者一些思想信息,正所謂識書(書法)知人,繪畫和其他的工藝美術亦是如此。有展現自然就有欣賞的群體,人的生活不單純是衣食住行,任何時期人都會追求美,除了衣食住行還有生活環境,其目的就是在生活勞累之餘享受一下輕鬆愉悅,或提升自己的生活上的文化品位。所以藝術作品不會也不存在什麼孤芳自賞,都會面向社會,面向生活。

        “工匠精神”,也就是要有創作的高度,不能人云亦云跟風。有部電影中的一句台詞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藝術創作何嘗不是這樣。戰場上需要身經百戰方有可能成為將軍,藝術創作需要的是知識和生活閱歷的積累,思想境界的提高,沒有這些,從何處去創作真正的藝術作品。近百年了,在國畫領域到現在為什麼再沒有一個能達到黃賓虹、齊白石的藝術高度,這不是單純創作技巧的問題,一方面是個人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有社會的因素,每當藝術創作的目的向“前”看了,還能靜下心來干好自己的事,只會討好別人,迎合別人,有了這樣的創作動機,不可能創作出經得起推敲回味的經典之作和驚世之作。獲取利無可厚非,人非生活在真空中,但不能整身心地鑽進錢眼里,如果真是這樣,從何談什麼經典之作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創作出具有時代性和值得百代傳承的代表作品,不能甘寂寞,不能思進取,不能融百家之長,是不具備工匠精神。藝術創作是一條艱辛的寂寞之道,需要勇氣和毅力,再加智慧。

相关文章

  • 關於藝術跨界之淺論

    “關於藝術的跨界”之問題,實際所有的的藝術理都是相通的,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而已。比如虛實、繁簡、動靜等等...

  • 《愛的藝術》讀感(6/30)

    2016/12/08 《愛的藝術》是美國心理學家、哲學家佛德姆的一本書關於愛情理論的書籍。對於這本書,有人的評價是...

  • 勇敢的想像力

    對於藝術的認知,我們是淺薄且悲哀的!人們對於藝術的渴望,卻步在勇敢的想像力前面。我們太會讀書、我們太會鑽研過往,我...

  • 股市

    中國股市屬於文學 和藝術的範疇與經濟學沒有任何關係他說

  • 中國畫藝術形式之我見

    中國的藝術到底是要表達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古今藝術界探討已久,也眾說紛紜,各執一詞。 形式是一切藝術必不可少的...

  • 淺聊 藝術

    馬克思曾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現代工業生產大量取代農業和手工業者的勞作,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財富,人們的...

  • 風景之思 ——淺談馮巍的風景畫

    風景之思 ——淺談馮巍的風景畫 文∣陈貺怡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藝術史博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系主任兼所長) ...

  • 允許著最大變化

    允許著最大變化的⋯ 就是藝術的發展,不論是藝術空間的經營,還是藝術展現形式的策動⋯⋯當然更包括著藝術創作者的創作理...

  • 無邊界

    當環境還沉醉在室內空間裡的時候⋯我們已經擁抱了整個自然! 不是説藝術沒有邊界嗎? 是的⋯藝術就是沒有邊界,是對於美...

  • 信手涂鸦之关于艺术

    信手塗鴉之關於藝術 王雨葳 在艺术的历史长河中,群星璀璨。 也许是距离,也许是文明,西方世界的艺术在远方散发着它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關於藝術跨界之淺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re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