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我想将“读书”培养成为一个个人志趣。毕业后我真正开始大量阅读是到广州后开始的。之前最多也就每月读一本,或者某段时间集中读书。到广州后基本都能保持每天3个小时的阅读量,我是今年9月才来到广州这边。我到广州后阅读量超过50本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无奈的问题,信心是提起来了阅读量有了,思维得到培养了,但我却无法记住书中的内容,更别说要化为己用。所以我开始寻找如何有效阅读(如何读书)的书籍和方法。我一直坚信阅读能帮助我成长,所以我习惯性的遇到问题的时候就找相关的书籍来看。但原有的思维模式,和阅读模式是非常难改变的。这为我遇见拆书帮埋下了一颗种子。
11月30号晚上欧阳约我见面,他是我的前辈。在我的心中他也是我的师傅,非常感谢生命中能遇见他。我大学刚工作的时候是他带入门的。虽然是一些比较小的事情,却对我很是维护。对于刚入职场的人,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当晚见面我们聊得很好,聊到读书的时候他跟我推荐他最近参加的一个公益组织活动,叫拆书帮。他当时只是和我讲拆书帮的一些流程,说对自己非常有帮助。在我当时的想象里拆书帮就是一个老师给每个人发一本书,把需要拆的部分或撕下来去阅读交流。当时觉得这与自己近期遇到读书的问题相关,就报名去看看了,活动是12月3号周六。
周六的早上。我当时还是个起床困难户,我在考虑要不要去参加这个活动。活动是9点开始的。赖床到最后还是决定去,但也拖到了8点多些才起来。地点算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近。最后也没有迟到,算起来我还是第一个到了。差不多9点多些的时候大家才陆陆续续的到了。
给我们拆书的拆书家是水菱姑娘。拆的书是李中莹《重塑心灵》,判定内感官章节。水菱老师首先将我们进行分组,然后开始讲了拆书帮和RIA。这个是我第一次参加拆书很多东西都不懂,他们说啥就啥。很幸遇到了曾老师,她分到了我们这一组。她不断的鼓励我们进行发言,积极参与活动中。互动的效果非常好。拆书帮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大家相互交流沟通有利于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深化了自我的理解。
对于拆书家引导(I),现在回想起来这个作用非常关键。我自己没有读过这本书,而且这本书的理论性是特别强的。水菱老师对整一个流程的设计非常合理,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思考,引导我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去感受、学习书中的内容。同时对于内感官的记忆也比较深刻有听觉,视觉,感觉三种类型。水菱老师也引导我们在判定这个人的类型后要如何进行交流沟通(A)。当时还布置了作业,就是通过交流判定一个人是什么型的人。第一次拆书收获还是很大的,一个是互动效果,另外一个就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经历,最后就是能认识更多的朋友。(还有作业,作业是一周的时间)
这个是我新入职后的第一个周末,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第二天我也没有什么安排。欧阳和说我周日(12月4号)还有一场活动(当时我还不在V群)。当时也没什么想去的,第一次拆书虽然收获很大(没见送我书),但没有get到我要的点。不过后面看看题目是《改变提问》,正好我11月末在看如何提问方面的书,想想自己呆在家估计也就睡睡觉,还不如多去参加一些活动。所以后面就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地点在萨拉亭。
这次的活动参与人很多,而且还有特别嘉宾。这次拆书的是迪之老师。迪之老师开场的时候一句话就get到我想要的“拆书就是为了用”,而且多次强调(现在回想估计水菱老师的课,开始我没认真听)。当时真的触动了我,这不是我近期想找的想要的么。我就是为了更高效的阅读,为阅读能用于实践而来的。而拆书帮刚好有这样一整套的方法流程。
《改变提问》迪之老师主要拆的是选择地图,学习者和评判者,ABCC法则三个片段。在这次的活动当中,我参与度比较低,不过我一直都很认真听。对于第二次参与我感触很深。一个是拆书,拆为己用,这个理念深深植入我的脑海。还有一个就是迪之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我没有交,不过我还是写了的)一个是把学到的知识对一个人进行分享,另外就是把A(察觉)B(呼吸)C(好奇)C(选择)法则中察觉(A)进行记录(一周时间),就察觉自己进入评判者状态,然后想办法调整。
关于对他人进行分享,这个改变我十二月份的好多想法。我开始关心正在学习的堂弟,并且要求他每周看我推荐给他的书(他上高中),这件事情我觉得我17年我会坚持下去。同时也延伸了好多东西,比如我更渴望和别人分享我的想法和我学到的东西(只要他愿意),也使我在表达想法的时候更加自然自信。我前两周读一本书《缔造帝国经济的50位巨人》书中讲述了50位为19世纪为美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他们有着自律,自信等精神,但他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责任心触动了我。我重新对分享,公益有了更开阔的认识。想想美国现在公益事业做得如此之好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所养成的社会责任感是有历史渊源的。也引导我向公益、共享经济这个方向进行了思考。我在与其他人分享之后又有很大的收获。公益、分享、责任这几个方面有了更深的触动。也使我产生了对“共享经济”作为17年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的想法。
12月的第二个周也有拆书活动,不过我有其他的安排,也想休息休息就没有报名。到了15号我报名了17号丘舵拆马歇尔·卢森堡写的《非暴力沟通》。这次的拆书人很少,就7个人。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立心智模式:有察觉,感受,需求,请求四个步骤。在拆书过程中大家的交流给我的感触特别深刻,就每个人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通过相互交流我们能收获不是简单的1+1。晚上到家我进行了材料的整理,也将课程分享给我身边的人。
丘舵的这次课程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能和大家深入的交流沟通。二是对沟通后我自己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这个加深了我对这个片段知识的认知。第三个是我对知识进行了分享,这个我感到很愉悦,并且能重新回顾知识点。第四就是我有意识的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这个意识非常重要。
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我对拆书帮完全的认可,开始决心成为一名拆书家。
第四次接触拆书帮拆书,是22号,文玉老师线上的拆书课程《结构思考力》主要是如何用框架原理运用于工作汇报,写作。这个我也在用,比如我在写这篇感受之前我就运用了一个结构思考,来看看如何表达我心中的想法。
写到这里,我发觉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改进我阅读方法之后读的书,我还不能很好的运用书中的知识在于生活中。以后还是需要看完书后用拆书法,便签法整理一下书中的内容,尽可能的把看过的东西化为己用。我们除了理论性研究进行的阅读,“用”才是阅读最终的目的。
第五次接触拆书帮,这是拆书帮的年会,12月25号。不过很幸运的一件事情就是,策划组这边需要志愿者,我去当了志愿者,我参加了他们24号的彩排。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安排我控制PPT的播放和背景音乐的播放。当时也没多大想法,就想着配合好就行。24号没有多少想法,不过对于少红同学的分享我是真的被感动到了。
在25号,其他老师的分享也是非常的经典,比如如何练气,消除紧张。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节目的编排,安排的非常好,能很好的调动大家的参与,所有的分享非常棒。早上主要是分享为主,估计很多人都被触动到了。有励志,有感人,有实用的分享。还有令人兴奋的抽奖,奖品还是一本书。我觉得这次参加这个活动是收到最好的圣诞礼物。下午编排的活动更多的互动活动,这样大家下午就不容易疲惫。(允许我凌乱的思绪,太多收获了)
我后面听说这个活动只准备一周的时间(从提出到结束)我非常佩服这个团队,真的太厉害了。分享这么好,大家互动这么好,节目编排这么好。节目编排也引起我另外的一个思考方向,一件看似简单事情(比如一张节目单)背后需要的知识点事非常多的,或者说背后付出的人。而眼睛看到的只是一张节目单。这个东西我定义为“背后的故事”。它打开了我看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就是一件简单事情的背后可以挖出很多深层次的东西,我们接触事情事物的时候应该往更深层次的去挖掘与思考。就如同节目的编排,如果安排不好就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整一个节目的效果会很差。而如何才能编排出这么好的顺序,让大家配合这么好,这些涉及策划这一块的很多知识。当然这是我外行看热闹。
另外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大家的肯定和认可,使我的动力更加足了。
回想,慢慢的梳理,我发现某个时间点的感触,最终都慢慢的改变着我们,也许当时我们并没有特别深的想法。但当这个点的影响被慢慢放大之后,当初的某一次感触是承载如此之大。就如同在《全球通史》中所述,如果人类不是偶然发现火,并且去思考如何使用,我们的现状估计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很珍惜能让我感触的人或者事,也非常感谢感恩他们。我是自我塑造的结果,却又有着你们的影响。非常感谢遇到你们!希望17年能和大家拆更多的书!
推荐书籍《这样读书就够了》 作者赵周 拆书帮方法论核心书籍
2016.12.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