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源:凯叔讲故事
2.主题:孩子顶嘴是一件好事。
3.切入点:通过堂姐儿子和堂姐顶嘴的案例引入文章主题。
4.总体结构:递进式
5.第一部分:
5.1素材(堂姐儿子和堂姐顶嘴案例)+观点(孩子顶嘴,我们忍不住也想还击。)
5.2总结观点:亲子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在「话赶话」里,大家都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6.第二部分:
6.1观点(孩子不顶嘴,确实是幻想。)+素材(闺蜜案例)+观点(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即使说的全是事实,孩子也会感受到贬低和攻击,而那些安全感好点的孩子,才会顶嘴,有时候,孩子顶嘴是为了「权力」。)+素材(美国记者Jay Heinrichs写的一则故事)+观点(从某种角度看,孩子争夺「权力」的努力,确实很酷,因为这是他成长的勋章。)+素材(名人观点)
6.2总结观点:我们要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他们是来取代我们的。
7.第三部分:
7.1观点(孩子喜欢顶嘴,但父母讨厌孩子顶嘴。)+素材(搜狐曾做过一项调查)+观点(孩子顶嘴,我们会有一种被冒犯的生气和伤心。)+素材(名人观点,美国作家帕梅拉.李)+观点(孩子的成长,往往意味着父母的「失去」。)+观点(保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对别人的「侵略」反感,这是人的天性。)
7.2总结观点:如果孩子从不顶嘴,像小绵羊一样对父母言听计从,那我们反而更要担心,孩子是心理能力发展不足,还是一直在自我牺牲?
8.第四部分:
8.1观点(我们接受了孩子爱顶嘴,并不意味着,就此欣喜地放任自流。)+素材(举例说明顶嘴会发展成两个不同方向)+观点(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说「不」,有强大的说服力,又有温暖的态度,而不仅仅是「顶嘴」。)+方法论(引导的第一种方法,为孩子做出倾听的榜样)+素材(模拟案例)+素材(名人名言,苏格拉底)+观点(只有耐心倾听,我们才会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说出合适的回应。)+方法论(引导的第二种方法,鼓励冷静平等的争辩)+素材(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观点(在家跟父母经常争论但能保持冷静的孩子,更能够轻松应对外界的意见分歧。)+素材(心理学观点)+方法论(引导的第三种方法,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素材(小侄女案例)+观点(对父母来说,看着孩子犯错不出手,简直是对抗自己的天性。虽然很难,但我们得承认,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8.2 总结观点:一个孩子,能对自己负责,敢于表达自己,又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才是作为父母真正的欣慰。
金句:
1.但亲子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者,在「话赶话」里,大家都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2.顶嘴,本质上是用语言反击。既然是反击,自然是先感受到了「攻击」。
3.当我们批评孩子的时候,即使说的全是事实,孩子也会感受到贬低和攻击
4.从某种角度看,孩子争夺「权力」的努力,确实很酷。因为这是他成长的勋章。
5.我们要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他们是来取代我们的。
6. 美国作家帕梅拉.李在她的育儿畅销书里说道: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顶嘴就是和自己作对。
但其实,这不过是我们对「失去权威」对一种尴尬。
7.孩子的成长,往往意味着父母的「失去」。我们在他的世界里,影响越来越小,从神一样的存在,缩成平平无奇的两个点。
8.如果我们要的感恩,不是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爱,而是绝对的服从,那孩子是给不起的。
9.保护自己的独立人格,对别人的「侵略」反感,这是人的天性。
10.只有耐心倾听,我们才会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说出合适的回应。更重要的是,这对孩子是一种示范。
11.一个孩子,能对自己负责,敢于表达自己,又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才是作为父母真正的欣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