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1——你还在相信是过去影响和决定了你的现在吗?)
真的要感谢上一篇笔记发布之后,很多朋友的喜欢和鼓励,这让我也不敢拖下去,继续细细体会本书。
《第二夜 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这一章,是青年与哲人的第二次长谈。在了解到幸福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过去,如何利用已经被给予的一切之后,青年左思右想,还是觉得疑惑重重,获得幸福真的只需要改变自己的勇气而已吗?人根本就不可能忘记过去,那些没完没了的烦恼,该如何去看待?在这一章,哲人把人与人的关系彻底解剖给青年看。
1.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你注定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所有烦恼皆来自于此。
青年感觉不喜欢自己,哲人分析说他对自己如此讨厌,是自我评价降低的表现。至于其原因,恐怕是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为了这个目的,成了自闭孤僻的样子。希望变成别人那样开朗热情,害怕与他人接触,不开始新的友情,都是缘于这种恐惧。
阿德勒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这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实际上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及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的受伤,也会伤害别人。
不可能不受伤?难道不是有那种无私的爱、温暖的友情等等之类的感情吗?但再仔细想想,对爱抱有的期望常常得不到满足,来自父母以爱的名义的指责和呵斥,朋友的背叛,爱人相处中的不断迁就和互相伤害,或者只是简单的遗忘……这真是有无限的烦恼啊!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有首广为流传的诗: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
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这个世界里,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要生存下去都需要与他人发生联系,使用他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即使在你最意识不到的细小的地方,也有社会分工与合作,也需要直接或者间接仰赖他人。
某种意义上说,只有他人才能证明你的存在。人不可能独自存在,也就必然要面对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是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任何烦恼都会有他人的因素,不管是来自内心的烦恼还是外在世界的烦恼,都有其他人的影响。
孤独或者任何的情绪,其实都来自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想想看,唯有从人群中孤立,或者感觉不被需要、被遗忘,才会产生孤独的感觉。
你逃避不了与他人的联系,所有烦恼都与人际关系有关。认清这一点,有助于客观现实地看待面对的问题,深刻地理解苦恼的根源,最终面对和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2. 适度的自卑感让人进取,自卑情结却是过低的自我价值评价。
阿德勒有本书《超越自卑》,可说是他的代表作。书中他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
自卑感本身不是一件坏事。感觉到自己存在不足,需要努力获得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以期达到理想状态,这种心理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因此而产生的自卑感甚至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但是过于强烈的自卑感就会产生变成一种自卑情结,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完全缺乏进步的勇气。
自卑感是比较产生的。实际上,这主要在于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并且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我们的很多判断是一种自我价值判断,究竟是优等还是劣等,其实是一种价值的转换和与他人的比较。个子矮、眼睛小、没有高学历,这不过是存在的客观事实,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是我们的主观解释把它判断成好或者不好,继而产生相应的情绪。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一个主观性的解释。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是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关键看你如何看待自我价值。
自卑感形成的价值判断,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也就是说,价值问题最终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可以想象,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人存在,那么你所仰赖的与他人交换的货币或者其他东西也就不存在价值。
那些看上去特别自负的人,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越感,其实也是一种自卑情结的体现。这类人表现的好像很优秀,把自己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势当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反复强调这种优越感,更多时候是为了掩饰强烈的自卑情结,也是为了让别人不得不承认他们处在更优越的位置上。
还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弱势当成武器,试图控制人际关系。比如说,一个只能依赖诉说苦恼求得同情的人,当你出主意希望他有所改变,他却用一句话打发了你:像你们这种人,怎么可能理解我的苦呢?你若不认同,你若不无限度地帮助他,便是没有同情心。
对,很多时候,往往是求取同情的一方,控制了你和他的关系。
3.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竞争,是与自己比较的进步,不要在人际关系中争夺胜负。
你有多关注自己?你会在照镜子时发现只有自己看得到的斑点,总是觉得腰粗腿胖肩膀太圆,头发总是理不顺?有个残酷的事实,你对他人远没有想象的重要,真的并没有那么多人注意到你的斑点,你的腿,甚至记不得你穿过的衣服,换过的发型。你尴尬了一整天的搭配不当,可能根本就没人理会。
只有你关注自己,不断地比较你与他人的差距。过高估计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地位,恐怕是人类的通病。
阿德勒对人生进程的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人生是同一个平面,有人走在前面,也有人走在后面,虽然速度不同,但大家都平等地走在一个平面上。每个人只要和自己相比,不断的往前迈进就可以了。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它的价值在于不断地鼓励我们超越自我。
我们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一种竞争关系。也就是说,你无需通过与他人竞争来证明自己,也不必因为承认错误,就认为自己失败了。只有当你不把他人的成功看作是自己的失败,才会有可能获得幸福。
想想看,你和别人有时发生争执,是不是因为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对方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你觉得必须要让他承认错误。这就陷入了人际关系圈套,步入权力之争,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你们争论的核心从观点变成了价值评价,从到底一个主张是不是正确变成了你是错误的,所以我必须要获胜这种胜负之争。你有正确的判断,不必通过他人承认错误来证明。
看看现在很多用站队代替理性思考的对骂,无谓的争执,根本不是对错的问题。这样的争论,不过是在浪费时间。
4. 认清必须要面对的三个人生课题,不能用人生谎言来回避。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怕麻烦别人怕被麻烦,为自己是不是个自私的人或者是不善交往的人苦恼,说到底,也是想回避被别人不喜欢的风险吧。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的明确目标。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社会和谐共处这两点,支持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观点。这些目标都可以通过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
阿德勒认为,正确认识人际关系要处理好人生的三大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三个课题的复杂程度和可能产生的冲突程度都是层层递进的。
相对来讲,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虽然免不了利益之争,办公室政治,但主要还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关系,有着相对容易把握的边界和规则。
而交友关系,就有了一定的复杂性。是不是谈得来,相处的模式能否愉快,在什么样的阶段遇上什么样的朋友,都有不同。朋友带来支持和温暖的同时,同样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人需要朋友,但也不是必须的——这一点可能让人难以接受,但看看村上春树的小说那些自得其乐的人,想一想生活里有些人就是喜欢一个人待着,只要他们自己内心接受,依然可以平静快乐地生活,并不影响拥有幸福。
最难的就是爱的课题,这包含恋爱关系和亲子关系。恋爱关系,还可以选择。让人深感痛苦的,大概就是试图支配对方的那种恋爱关系,这往往是基于不信任的想法,是没有办法和谐生活在一起的。什么是那种和谐的状态呢?感觉到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是把对方当作平等的人。
而亲子关系,就是非常顽固的锁链连接起来的关系,也是无法选择和不能逃避的。这一课题最容易造成深层次的伤害,也最难以处理。但无论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能回避。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必须直面问题。
阿德勒特别提醒我们要警惕人生谎言。哪些是人生谎言呢?就是用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比如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或者把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定权交给其他人,而不去想是你自己决定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必须要自己承担责任和后果。
又要回到开始的那句话,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正是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阿德勒说,人是能够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我们具备这种勇气和力量。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