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第4、5章吃书稿)
自我介绍:陌上人如玉,森某世无双,我就是传说中目光深邃、唇红齿白的森林风,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字游侠,也是一名推理和科幻类小说爱好者。希望通过我的解读与论述,让你在埋头苦干之余,也可以抬头仰望星空;在追完一波明星结婚离婚出轨小三之后,也能深刻关注一下我们这个博大而有趣的世界。让我们共同拓宽视野,提升格局。
不吵架的夫妻,不是好夫妻;不用金字塔原理的吵架,不是高质量的婚姻。
——森林风
大家好,我是森林风,今天是我在韩老白“输出力新生大学”的第四次吃书分享。原书是《金字塔原理》的第4、5章。本次吃书主题是:金字塔原理中的序言写法与横向逻辑。我们分成三个模块详加探讨,分别是:
1、基本概念解析: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序言、横向逻辑?
2、序言写法套路:背景、冲突、疑问、答案(SCQA模型)。
3、两种横向逻辑: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我们先来看思维导图:

一、基本概念解析: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序言、横向逻辑?
《金字塔原理》全书行文较为晦涩,这一半的锅要让翻译来背,另一半当然是作者芭芭拉·明托阿姨的责任。她专注于商务咨询领域,所举实例未免枯燥乏味。其实她的金字塔原理是广泛适用的方法论,无论是写作、工作,还是生活之中,都可以借鉴,也包括开头说的夫妻吵架……
为了更好地说明和理解这两章内容,不至于被絮絮叨叨的芭芭拉阿姨搞得一脸懵逼,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三个基本概念:什么是金字塔原理?什么是序言?什么又是横向逻辑?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它的原则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形状就像古埃及建造的金字塔,这是一种严谨、匀称、稳固的结构。
序言也可以叫前言、引言、导语、开场白、破题等等。从写文章的角度来说,就是最前面的那段话。
横向逻辑是金字塔结构的文章中,同一层级的逻辑关系。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逻辑关系。

我们拿一篇讲书稿的内容结构来对照说明,如上图。
可以看到,这个金字塔结构有三层。顶层是全文的主题——“获取进步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新知识,而在于消除干扰,专注地朝目标前行。”中间层有3组观点,每组观点分别有2个、2个、3个底层论述。
序言就是“‘懂得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就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运用GROW教练模型,就可以消除干扰,专注目标。”
横向逻辑,比如金字塔中间层的两句话的逻辑关系:
“如何运用GROW教练模型来创造专注,帮助个人提升表现,获取进步。”
“如何运用GROW教练模型来创造专注,帮助团队提升绩效,获取进步。”
或者金字塔底层的两句话的逻辑关系:
“通过增加知识来获取进步,有局限性。”
“通过创造专注来获取进步,才是关键。”
二、序言写法套路:背景、冲突、疑问、答案(SCQA模型)
1、序言的套路结构
书中介绍的序言写法,是一种固定套路结构(SCQA模型)。
用四个词来说: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用一句话来说:说明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我们的目的就是要给出这个疑问的答案。
用一个案例来说,这是一篇讲书稿的开头导入:
“懂得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听到这句话,是不是让你有点扎心呢?(背景)
下定了决心要瘦身减肥,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明明知道阅读的好处,却“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学了不少育儿的理论,可面对自家的那个捣蛋鬼,还是无计可施,举手认输。(冲突)
理想总是很美好,现实却是很骨感,道理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懂,但为什么就是偏偏做不到呢?(疑问)
这本书就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让理想和现实不再分道扬镳,帮助我们达到知行合一的人生状态。书中告诉我们,我们想要进步,想要成功,不在于新知识的增加,而在于消除干扰,创造专注。那么,消除干扰,创造专注的有效方法,就是运用一种管理模型——GROW教练模型。(答案)
2、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套路结构
书中认为,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相当于一个讲故事的模式,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人人都爱听故事嘛。
而要讲一个好故事,就要从读者已经知道的故事,或者应当知道的故事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们更容易接受从已知连接到未知的信息。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时,带去了我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根据传统越剧改编的电影,任你怎么翻译和介绍,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总还是存在,西方人怎么能懂梁祝呢?周总理就让在请柬上写:“邀请您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外一看这话就秒懂。电影放映的时候座无虚席,大受欢迎。
这就是典型的从已知入手,连接到未知。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西方国家可谓家喻户晓,所以只要告诉老外,梁祝就是中国版的罗朱,远胜长篇大论的解释。
3、序言写法的应用
SCQA模型,也就是“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的序言写法,书中主要是讲了在商务写作领域的应用,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在讲书稿写作中的应用,其实在文案写作中,这个序言写法依然是可以使用的。
在韩老白文案私房课“书写篇”中,就讲了如何运用故事思维,让文案像连续剧一样让人欲罢不能。用金字塔结构理顺故事逻辑,用序言模式去写文案的开头。
再拓展开来讲,无论是职场文、鸡汤文、干货文,故事思维都可以贯穿始终,SCQA模型都能大显身手。
说到这里,估计诗仙李白的棺材板也压不住了……“我也不认识什么芭芭拉阿姨,这个套路明明是我一千多年前就玩剩下的嘛,有什么稀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好酒好菜不少,可我心里郁闷,吃不下啊!——这是背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想过黄河,冰雪堵住了,想登太行,大雪封山了,只好钓钓鱼,做做梦了。——这是冲突)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年头行路难啊,我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呢?——这是疑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等待时机吧,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是答案)
三、两种横向逻辑: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1、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金字塔结构中的两种横向逻辑。
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第二点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第三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的含义。
比如:
灵长类动物中能直立行走的一个类群,叫做人。(第一点)
南方古猿是灵长类动物,且能够直立行走。(第二点)
所以南方古猿是人。(第三点)
归纳推理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同组中的思想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根据各要点的共同性得出结论。
比如:
南方古猿是一种灵长类动物。
南方古猿具备直立行走的人类特征。
归纳:南方古猿是人。
南方古猿:其实我也是人……

2、演绎推理的应用
演绎推理是线性思维,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所以比较适合在叙事性写作中运用,比如小说,这样让读者有代入感,能跟随故事情节入戏。
在《福尔摩斯探案集》“四签名”这个中篇里,第一章就是“演绎法的研究”。华生他哥留给他一块表,福尔摩斯经过仔细观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他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原本前程光明,却痛失机遇。经常穷困潦倒,也有宽裕的时候。他还有酗酒的恶习。”
看来福尔摩斯和诗仙李白一样,也熟谙金字塔原理,开口就是“结论先行”。这下让华生又惊又气,以为福尔摩斯是暗地里调查了他哥的情况,故意来装逼显摆。
福尔摩斯却说:“我可没那么无聊,这是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
1)表上细小的划痕很多,这是和钱币钥匙一起放在口袋里的结果。这块表又很贵重,说明原本家境很好。但这样漫不经心不爱护,证明他生活随性放荡。
2)表上留着四个伦敦当票的刻痕,说明经常穷困潦倒,典当换钱。当然也有经济宽裕的时候,不然表也赎不回来。
3)上发条用的钥匙插孔周围,擦痕密密麻麻。正常人插钥匙一插就中。这明显是醉鬼手抖个不停导致的。
华生:“厉害厉害,不愧是本小说的主角……”
3、归纳推理的应用
归纳推理是创造性思维,需要提炼出共性,更适合在非叙事性写作中运用,比如方法论的文章和书籍,这样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吸收。
比如在《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这本书里,讲了与人沟通的三个步骤。
1)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2)揣摩对方的心理。
3)考虑符合对方利益的措词。
这三个步骤可以归纳为沟通中的利他主义,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别自说自话。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吃书分享要点。
1、金字塔原理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序言就是开场白或破题,即文章最前面那段话;横向逻辑是金字塔结构中同一层级的逻辑关系。
2、SCQA模型,也就是“背景、冲突、疑问、答案”的序言写法,相当于一个讲故事的模式,从已知连接未知,吸引读者的注意。
3、演绎推理是线性思维,更适合在叙事性写作中运用,归纳推理是创造性思维,更适合在非叙事性写作中运用。
4、尝试用金字塔原理和妻子/丈夫/女友/男友吵架,会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森林风今晚的吃书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欢迎加我微信探讨读书心得和人生哲理。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陪伴,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