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放风”3小时

“放风”3小时

作者: 英歌h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22:18 被阅读0次

    文/英歌h

    王兄外甥女的女儿,叫我舅婆的铨铨,考上本地一所大学,报到一周了,周末请她来家里吃饭。

    学校规定每天外出限3小时,电子系统申报,打卡出,打卡回,迟归1分钟就进不去,得在校门口等着,向老师报告迟归原因,老师同意才能放进去,不同意就得在门外站着。

    铨铨是她们宿舍第一个出来“放风”的。王兄开车把她接来,进门吃饭,边吃边聊,吃完稍坐,就把她送去公交车站。第一次出来不能犯规。

    女孩子独自在外求学,学校管理严格是好事,父母放心。她报到时,我还在东北探亲,问及详情,说老爸把她送进学校大门,等她宿舍安顿好,出来与老爸隔门见个面就拜拜了。

    兄弟的女儿考上长春一所大学,父母开车去送,学校也没让进去,俩人就在校门外等着,女儿告诉他们缺啥少啥,他们赶紧买了,在校门口交给女儿,连大学校园、宿舍啥模样都没见着,隔着铁门道了别,连夜开车回了。

    疫情背景下特殊的开学季。但没有父母大包小包帮着拎进宿舍、帮着把床铺好,这学不也开了,校园生活不也正常在运行嘛。可怜天下父母心,有时真是瞎操心啊。

    加了铨铨微信,却看不到她朋友圈动态。和她“谨慎”地聊着天。怕她嫌烦,不愿我们过问,但当长辈的不过问又显得不关心。东拉西扯、轻描淡写,把她开学一周的情况摸了个八九不离十。

    班里多少人呀、宿舍几个人呀、都是哪里的呀、住得怎么样呀、洗澡洗衣怎么洗呀、食堂伙食如何呀、课程多不多呀......你看看,该问的都问了,想知道的都知道了。总之,现实还挺丰满。问及是否想家想妈,淡淡一句:“还行吧,也不怎么想。”

    这些小白眼狼。记得我曾问在美留学的外甥女想妈吗?“嗯,想吧,不过没她想我那么想。”她妈听见还不气个半死。

    谈完现实还得谈点理想,给点过来人的建议。铨铨的理想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她如愿了,考入小学教育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估计就是乡镇小学老师。如果在偏远乡下当一辈子小学老师,肯定蛮辛苦。建议她好好珍惜四年大学时光,表现优秀或将来考个研,也许会有更多更好选择,比如留校或留城里当老师。

    言谈举止间,铨铨流露出与年龄不太相符的老成与拘谨,话不多,筷子一次只夹一点点菜,放嘴里含着、慢慢咀嚼。

    “你多夹点、多吃点啊!想吃什么告诉我,以后常来。”

    这种吃法让我看着不爽,好像饭菜不合胃口似的。想起3月前她来面试时,一口气吃光我为她煮的一大碗面条,吃得我心里好舒坦。

    我跟王兄说,这孩子进了大学还没上次活泼,看她的表情神色有心事似的。

    她向我介绍校园生活时提及的第一件事,是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各具风采的“亮相”,自我介绍变成才艺表演,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说单口相声的......可自己什么也不会,还好紧张,语无伦次,脸都红了。

    我想这件事肯定让她有点受伤,产生了自卑感、挫败感。那是大学生活无法重来的时刻。

    需要时间,不断磨练,这是破茧成蝶必须经历的伤痛。许多孩子进入大学都会产生失衡、失落、焦虑等情绪。他们自恃优秀,却发现在这个陌生群体中,一个比一个优秀,曾经的天鹅变成丑小鸭。

    大多数孩子会慢慢从最初的震荡、失落中找回自己,重塑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也有不少孩子留下长久的心理疾患,导致抑郁甚至轻生。

    这绝非危言耸听。心理健康重于身体健康,心理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他们需要倾诉与抚慰和必要的心理指导。我不知道现在的大学对新生有没有开设心理课,或开展一对一的心理辅导。

    看来我这当舅婆的,得多关心关心这孩子,首先得建立起她对我的信任,起码别将我屏蔽在朋友圈之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风”3小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vf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