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并不是日本泊来的新鲜玩意,对伟大匠师的崇敬,在中国古已有之。这种伟大的匠人,庄子称之为大宗师,称之为大匠。他们纯熟精炼自己的技艺,暗合天地之道,数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技艺,杀一头牛都如同艺术表演一样精彩华丽。
中国自古就崇敬这样的匠师,但是各种匠师一样被历史淘汰。
并不是社会浮躁了,而是匠师这种东西,本就不合乎这个世界的要求。
福特淘汰了马车夫、乔布斯淘汰了算盘高手。驾车打算盘的技术你学得再好,并不会有更大的用途,甚至都会衣食无着。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学习掌握更新的技术,面对更新的领域,面对这个世界的挑战,也许生活更丰富精彩和成功。
小野二郎,不过是酒瓶新酒的故事
罗永浩、高晓松以及文化界企业界一大票思想者高举工匠精神的旗帜,高喊工匠精神的口号,将日本寿司师傅小野二郎推崇为神,呼吁我们这个时代向小野二郎学习。
学习什么呢?
那自然是60年如一日地精炼自己的技艺,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心无旁骛,终成神圣。
这个情怀是好的,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听起来……仍然不过是中国那些古老故事的变种:一锅汤,熬了一百年就成为味道浓郁的百年老汤,自然可以秒杀你们这些今天早上刚刚熬煮的新汤。千年老人参、百年陈酿酒、广东老军医、德艺双馨老艺术家,都是你们愚蠢人类膜拜的偶像啊!
是的,对于高喊工匠精神的人来说,你读了再多的phD、掌握了再多的职业技能、对市场有再透彻的把握,对供应链和产品设计有再多的熟悉和了解,都比不上罗永浩老师的工匠精神啊!
小野二郎的故事,仍然不过是那句“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格言的翻版。然而今天我们很多人都会在那句格言后加上半句:“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
用不着工匠精神,也可以年轻成名
其实伟大的技艺,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熬年头,更重要的是才华、正确的方法和勤奋。对年轻人来说,就是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并尝试创新。世界上有无数没有活到九十岁的年轻人也成为大师。比如莫扎特、拉斐尔、梵高、约翰列侬。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我想她一定不同意小野二郎的人生态度。
小野二郎并不是一个适合所有领域所有行业所有青年人的生活方式。高晓松最近叹息说自己内心浮躁,不能沉下心来在音乐上做一些默默无闻的工作,然而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人还少吗?或者莫非20年前的高晓松就比现在更不浮躁?不,正是张扬的青春才让一个人写下“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这样的歌曲,而不是一个沉默在录音棚里,熟练了所有工具拥有无数经验的老音乐制作人。
工匠精神?你老板希望你相信这个故事而已!
说到底,工匠精神也许只是这个社会上已经成功的人的一个合谋编造的故事,一个人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不动,一辈子精研自己的技术……
在一个人力招聘和培训成本都很高,成手难找的时代,这真是你老板最喜欢的故事了。
你老板会推荐小野二郎的故事给你看、媒体会写小野二郎的故事给你看,成名音乐家导演和成功人士高晓松不远千里跑到日本去拍这个故事给你看。
然而,裁员的时候,你猜你老板是留下那个拥有最多客户的、掌握最多最新技术、带来利润和订单最多的经理人,还是你这个为公司贡献了很多年,仍然只会解决技术问题的工程师?
小野二郎能够一生做职人,可是他的徒弟们并没有一生追随他在案板后面工作,连他的次子最终也是自己独立出去开业。
唯一一个终生在陪着他的人,是他的长子,长子是他的继承人,必然有一天接手他的衣钵,当然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追随一生。
(小野二郎的长子贞一,勤恳乐观,他会继承小野二郎的寿司店)
每一个立志在自己岗位上做一位职人,立志以小野二郎为榜样,并且准备追随你老板一生的年轻人,看到这里请扪心自问一个问题:
“你是你老板的亲儿子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