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方向选择”,我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选择一份职业的动机,也就是为什么选择一份职业;
二、选择一份职业后人的状态可能的变化;
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是正确的。
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一份职业,大致归纳有3个方面原因:
1、因为梦想或理想选择一份职业。比如,从小就梦想成为物理学家,高中起,当演员的想法就很强烈等;
2、对于没理想或梦想的人而言,因金钱、环境、福利、文化、路程距离等而选择一份职业。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初入职场的人选择一份工作的原因;
3、没有选择的心理倾向。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很多工作摆在面前,都觉得不错,不知道选哪一份;还有一类人,压根就没有选择的概念,如同动物,只关注眼前,从来不担忧,不思考未来。但无论怎么样,最终一定会有一个选择,哪怕在家啃老啃一辈子,不工作,也是一种选择。
选择一份职业后会遭遇各种想到的,没想到的,主观的,客观的阻力。无论哪种原因选择的一份职业,后面可能都面临变化,这个变化会导致人出现不同的状态。
因为理想或梦想选择职业的人,从有理想或梦想,可能变得浑浑噩噩,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可能变得切合实际,制定阶段性可达成目标,推动自己发展,也就是更加接地气了,或变成其它的理想;也有可能一直坚持一个理想直到达成,或绕了几道弯实现理想,实现理想的过程很坎坷。
没任何理想「排除前面提到的第3种」,起初因为钱、环境、路程等选择一份职业,后面可能会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可能变得实际,结合能力,制定阶段可达成的目标,也就是人生有努力方向了;也可能最终会找到理想或梦想,为理想或梦想奋斗,直至达成。
完全没有选择倾向的人,可能一直混日子下去,浑浑噩噩过每一天;也可能变得实际,有计划的发展,每一步都走得稳;还有可能后期会找到自己的理想或梦想,而为之奋斗。
最后对这份职业满意否与职业类型及选择职业时的心理动机没有必然联系。一份职业给人的心理感受,分3个方面:1、满意;2、一般;3、糟糕。
选择职业前的心理活动是对这份职业的美好憧憬「不是因为美好憧憬推动的选择除外」,选择后即使对这份职业是满意的,但这个满意的感受与选择前是不一样的。因为选择职业前的美好是来自想象,选择后作用于人们内心的感受是亲身体会。
职业生涯早期的一些选择在很大概率上会左右一个人中后期的职业走向。但判断一份职业选得是否正确,是选择后的心理满意程度为标准衡量的,不是职业类型。
从长远来看,很难判断或不能判断一份职业作用于人心里的满意程度,但在短期大概能预判。以一年为例。如果一个人很缺钱,因为金钱选择了一份工作,进入企业后,即便在很多方面都觉得不错,但因为钱实在太少,带来的心理不好感受远大于其它方面带来的心理感受,那么这就是一份在短期,对这个人来说不满意的工作,或说不好的工作。如果从中长期来看,这份工作也带来不了利于这个人的方面,那更是如此了。
短期的工作,对一个人来说是满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可能发生变化,满意和不满意可能交替进行。人生一个阶段满意,一个阶段糟糕,一个阶段感受一般。除了阶段性满意否外,还有总体满意程度,不好预判。
大概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早期的满意程度,中后期就很难或根本判断不出来一个人是否满意。到了中后期,人们对职业的满意程度要分2个方面:1、阶段性满意程度;2、总体满意程度。
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一份职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追求梦想,哎呀,就是随便找个工作,糊口。有理想就去追求理想,没理想,也不能随大流啊,得有追求,可以在有点兴趣的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职业,设定阶段性合理目标,作为努力方向。浑浑噩噩,成天无所事事,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但不能长时间这样下去,会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人要有向上的追求,争取达成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提升生命的质量,和高的人生满意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