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愿你安好!我是安好,一个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的职场二胎妈妈。
曾经,安好陪孩子在小区玩耍的时候,听一位四年级的小朋友和儿子抱怨:
“真的很累,周一到周五要在学校学习,周末还要去各种辅导班,再加上家庭作业,比平时还要忙。”
“而且我妈让我学的内容太难了,特别是数学,要提前学高年级的,我很痛苦,根本不想上辅导班。”
“但我一抱怨我妈就骂个不停,压力实在太大了。”
这是当下许多小学生的心声。
很多家长也都纠结这个问题:给孩子报班吧,孩子压力太大;不报吧,怕孩子落后于人。
这就导致很多家长看到别人给孩子报班,自己也赶紧安排上,不管有没有用吧,报了总是心安些。
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在在某些方面不够优秀,不能接受不同的人之间是有差别的。
这就形成了当今教育的“内卷”现象。
不管什么资质的孩子,都要通过培训班等各种方式被强行拉到同一高度。
许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缺乏什么能力,就盲目的给孩子报班。
认为课外班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安好曾经也是其中一人,并且盲目跟从。
觉得围棋可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就报了围棋班……
写字和画画是逃不掉的,字写得丑可不行,手抄报要画画的,赶紧报上……
看到很多公众号种草,孩子总得学会一样乐器吧,报上……
英语要从小培养,磨耳朵,越早越好,一对一线上外教课,师资强,发音标准,安排……
运动很重要,身体健康最重要,蓝球、游泳、足球通通报上……
所以,在小灰灰小的时候,安好前后给孩子上过十多个兴趣班和辅导课。
可是,尽早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就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吗?
美国著名心里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博士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选取了一对未满12个月的同卵双生子兄弟作为实验对象,让这两个小家伙去爬楼梯。
格塞尔先让哥哥在出生后的第48周开始学习爬楼梯,按照实验计划,每天训练15分钟。
过程非常辛苦,哥哥经历了多次跌倒、哭闹、爬起的过程,经过6周训练后,到出生第54周的时候,终于能够独立爬梯。
对弟弟的周训练方式完全一样,只是弟弟是在出生后第52周才开始学习,练习了2周,到出生54周的时候,弟弟也同样学会了独立爬梯。
通过观察发现,弟弟不仅学习用时短,学习效果好,还具有更强的学习意愿。
还有安好小时候真实的经历,安好小时候是在奶奶背上长大的,一岁半多了还不会走路。
原因是奶奶要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为了安全和方便,就把安好背在背上,安好很乖,不哭不闹不反抗,所以错过了爬行和走路的时间。
安好20个月的时候,弟弟出生了,妈妈坐月子期间同时带两个孩子,就牵着安好练习走路,不到20天,安好就会自己走出去了。
等妈妈出了月子,安好已经走得很稳了。
也就是说,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没有足够的生理成熟度,就谈不上真正的心里与能力发展,而学习在这当中只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格塞尔的实验研究,那些所谓能提高孩子智商和认知能力的培训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用。
不仅如此,那些超出孩子认知能力的课程还会极大的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消磨孩子的学习动力,甚至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格塞尔和团队提出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现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成熟才是推动发现的主要动力。
这和当下外界的声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
但是安好相信,人的一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最终目标,只要人还活着,就有无极可能。
如今,安好和儿子都绝口不提督导班的事情,兴趣班也只剩下一两个儿子喜欢的。
还是那句话,你再等不起,也要守望生命,陪伴成长,静待花开。
学会面对失败,是人生的必修课。
具备自我效能感与心里韧性的孩子,无论今后从事什么事业,外界如何变化,都可以借助时间的力量不断积累和前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要坚信,教育的重点不在“教”,而在于“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