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打卡36‖对“长期”的再理解

打卡36‖对“长期”的再理解

作者: 呱呱哇 | 来源:发表于2017-06-16 13:23 被阅读0次
            对刚起步的自己宽容点,养成“长期”的概念,现在不够好并不代表一直这样不好下去。

            道理我们似乎都懂,通过阅读与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期”的概念。但当实践时,还是回复到原本的模样,照旧因为自己进步缓慢而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因为对于“长期”的概念并没有理解,只是自以为的懂了。那么,要怎样认识长期呢?

          长期要求我们评价自己行为的时候加上时间的维度,这仿佛是一句废话。“长期”单从字面上来看,是指一段较长的时间段,当然包括了时间的概念。长期的耳熟能详并没有让我们更好地运用它,反而忽视了长期的重要而把它当做一个时间概念而已。那么,当我们将自己的行为加上时间维度,放在长期中看待时,有什么不同呢?

          比如,现在不够好,不代表以后也不好。现在能力差,不代表以后能力依旧差。剩女不叫剩女,而是待嫁者;光棍不叫光棍,而是待娶者;穷光蛋不叫穷光蛋,而是待富者等等。

          长期要求我们不要高估短期效用,忽视长期效用。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现在市面上有各种速成班,比如“21天看美剧不用字幕”,“一个月过司考”等等。市场总是迎合大众需求的,这类噱头数量之多,也从侧面反映出大众普遍对“速成”的追求。才努力一点点,就巴不得马上得到反馈。这种心理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最终可追溯到人类求存的本能。本能没有好坏之分,但是如果对我们自身发展带来消极印象,就需要我们主动采取行动,对这类消极影响进行修正,智慧也变产生于此。

            再多的理论终究只有能指导实践才具有价值,这是由价值的有用性所决定的。长期反映在实践中,对不同主体,表现为不同时间内容。

            首先,对于投资者,涉及到投资理财的长远性。比如选择哪一股票,不能想着今天买进,明天就能收益多少,或者下个月能有多少增益。而应该长远来看,将投入的资本判无期(观点来自李笑来老师)。

            其次,对于家庭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孩子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用长远眼光。这时候的长期表现为耐心,这也比较好理解,因为耐心一般都和焦虑相对,而对短期的急于求成通常表现为焦虑。

            最后,对于学生。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只有一个职业,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长期的观念。当我们学习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不管我们年龄有多大,在新的领悟我们不可否认的都是新手。比如学一门新的外语,就比其他刚接触新的知识的小学生就要快一些吗?非也。通常情况下年龄和接受新知识能力没有很大关键性,只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为的进行划分。还有一种情况是随着年龄增长,人给自己找借口的能力越来越强。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个人对自己的期许也会变高,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容易表现为急躁。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对刚起步的自己宽容一些。因为你现在做不好,不代表以后也做不好。

    当然,再多的道理,都抵不过实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卡36‖对“长期”的再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apqxtx.html